太实在了!这种实在就像纯净理工男,是很难感受到美女的柔情、收不到美女送来的秋波的····
声音的密度描述,本质与声音的谐波关系密切,说白了这也是音色差异特性的可分辨特征之一,可能有时候也不单独表述,而混于“染色”中作为染色特征一并描述出来了···至于感受,怎么去感受···有积累的人会感受得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读完反复问:李白怎么知道有三千尺高呢?有没有那么高啊?···这种实在的疑问,我还真回答不来···
另外,密度不是对音质的全部描述,仅仅是一方面特性且是主观感受的一方面,所以没有密度好等于音质好一说···音质好就只是密度高,这些说法都是扯淡···显然,很多不能理解的人也在学着运用“密度”说事儿,最后完美玩成了词不达意,造成误解!···所以,真正了解“密度”说法的人,应该都没有“
密度就等于好音质或者音质好的别称,音质就仅仅是只要考虑密度问题”的“
全吊子定律”···这种现象存在,不等于密度这个词不能表达声音听觉特性,比如凝聚感、致密性、塑型感、分量感、存在感、穿透力等等,甚至与其他同频域等音量的音轨混合之后,依然有比“其他音频”更高的可识别度等等···
我个人DIY时,还有点的体会,设备声音的密度与频响宽度,声音的宽松度、酥润感···在调试中很多时候存在着某些对立性,常常随着调整呈现此消彼长难两全的特点···所以,要得到一个好密度、频响宽、声音润、立且不硬和柔而不糊配置真的很不容易···都是增之一分减之一分的事儿···
最后···还是那句话,艺术需要想象力···没有真的挺难···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12-9 22:3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