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导出轨道音量问题

( 41 )
 
[收藏]
-  第 3 页  -

2480
#31 22-1-8 12: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778
#32 22-1-8 12:50
bass123 发表于 22-1-8 12:12
谢谢老师指点,我之前这个帖子讨论的是导出音量太低。

我如果使用B(音量底),然后每个轨道挂上WAVES ...

每个轨道都压一点,然后总线上不用压太多就达到自己想要的响度,这样搞确实会比在总线上以“恶毒的”参数猛压要听着柔顺一些。因为压限器在总线上无脑猛压的话确实挺破坏音质的。

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音乐的动态会被压得很平。当你需要一些棱角冲击感的时候这招就不好使了。

保证音质最好的方式是——一个压限器都没用,总线不过载,并且响度也能做的比较大。这就很考验混音功夫了~~~

混音效果器的掌控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过程。锻炼自己的耳朵去抓住声音那一丁点细微的变化。大家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觉得“好像区别并不大呀”,然后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不好——其实只是因为你没能准确的抓到那一丢丢声音细节的变化而已。

不要觉得“变化并不大”就无所谓。因为混音是一个“多轨频响叠加”的过程,每一条单轨都“差一点”的话,几十轨的“差一点”叠加起来,品质差距就被拉大了。

所以,高水平的混音师大部分都是被经验丰富的师傅带起来的。就算师傅啥也没教,单单是旁听师傅干活,就可以给徒弟建立“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这种听觉习惯,这对混音的学习、练习是有莫大的好处的。自学就是往往需要走很多弯路,需要一个“一点点的辨证听觉观念”的过程。。。。

像我这样的才是真正的“木耳”——13000HZ以上我就听不见了。。。。。

2480
#33 22-1-8 12: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778
#34 22-1-8 17:17
bass123 发表于 22-1-8 12:52
那看来只能舍弃了,在外国网站看到一些介绍不错,但是是英文,虽然有翻译,不过很多表达听不明白,只能看 ...

但是我们在获取音频素材的时候,仍然要以“A”组那种大音量的为佳。

逻辑如下:

先假定你的录音设备的底噪是固定的-70DB。

然后假定你录下来的峰值是0DB,然后在进行压缩处理的时候——比如你加了一个RVOX,想要让人声更饱满,假定你把压缩值往下拉个5DB即可达到满意的饱满度。同时,因为RVOX会自动补偿音量,所以这轨人声的底噪也被放大了5DB,达到了-65DB——影响不大,几乎不会被听众注意到。

但是假定你录下来的峰值是-20DB,然后加RVOX处理,那么同样一首歌、同一个歌手的声音,你可能需要把RVOX的压缩值往下拉25个DB才能得到满意的饱满度,这种时候,因为RVOX的自动音量补偿机制,这轨人声的底噪也被放大了25DB,达到了-45DB,这可就听着比较明显了。

另外,数字音频的分辨率是有限且固定的,当你需要把一轨很小的声音大幅度增大音量(振幅)的时候,也就相当于把一张低分辨率的一寸照片放大成十米大海报,那质感肯定会非常糟糕。。。。

所以,在获取音频素材的时候,要在不过载削波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大一些的音量,后期如果嫌大你可以减小它的音量,几乎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反过来的操作就会损失音质。

2480
#35 22-1-8 17: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480
#36 22-1-8 17: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778
#37 22-1-8 19:25
bass123 发表于 22-1-8 17:38
不过,我看过一种说法是每个轨道通常维持在  -12db 到 -18db
这样可以保证合在一起MASTERING的时候在 -6 ...

我不是说了么。。。你可以获取到大声音的素材,然后混音的时候再拉小——这样底噪也会变小的~~

2480
#38 22-1-8 19: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480
#39 22-1-10 09: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778
#40 22-1-10 10:24
你可以在混音的时候先把音量都拉小一点。

2480
#41 22-1-10 13: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778
#42 22-1-10 22:32
bass123 发表于 22-1-10 13:28
把每个乐器轨道音量都小一点,是吗

对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