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轨道都压一点,然后总线上不用压太多就达到自己想要的响度,这样搞确实会比在总线上以“恶毒的”参数猛压要听着柔顺一些。因为压限器在总线上无脑猛压的话确实挺破坏音质的。
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音乐的动态会被压得很平。当你需要一些棱角冲击感的时候这招就不好使了。
保证音质最好的方式是——一个压限器都没用,总线不过载,并且响度也能做的比较大。这就很考验混音功夫了~~~
混音效果器的掌控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过程。锻炼自己的耳朵去抓住声音那一丁点细微的变化。大家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这样的,觉得“好像区别并不大呀”,然后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不好——其实只是因为你没能准确的抓到那一丢丢声音细节的变化而已。
不要觉得“变化并不大”就无所谓。因为混音是一个“多轨频响叠加”的过程,每一条单轨都“差一点”的话,几十轨的“差一点”叠加起来,品质差距就被拉大了。
所以,高水平的混音师大部分都是被经验丰富的师傅带起来的。就算师傅啥也没教,单单是旁听师傅干活,就可以给徒弟建立“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这种听觉习惯,这对混音的学习、练习是有莫大的好处的。自学就是往往需要走很多弯路,需要一个“一点点的辨证听觉观念”的过程。。。。
像我这样的才是真正的“木耳”——13000HZ以上我就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