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久石让这里的几个和声为什么这样写?

( 24 )
12
 
[收藏]
-  第 2 页  -

150
#16 22-6-21 21:16
这是东方和声+爵士四度和声的结果

195
#17 22-6-21 23:46
阿川 发表于 22-6-21 17:16
有些问题

1、这段谱面来看就是c小调,引子开始离调到下属。这里不适合jazz那套“调式”理论,那套理论 ...

似乎是个人理解方式的不同产生了这些分歧,不过我觉得您说的几点都有道理,感谢

121
#18 22-6-24 15:02
各位作曲家

373
#19 22-6-26 08:40
前四小节其实只是流行乐里极常见的IVmaj7-IIIm7-IIm7-VIIsus4(-III7)这个进行的Reharmonization而已。

IVmaj9-IIIm7-IIm7-VIIsus4(-III7)是这部戏整体配乐的一个主线,在全剧多首曲子里都以原型或变形的形式反复出现。括号里的III7在这段前奏里没有弹出来,它和前面的VIIsus4和后面旋律开始时的VIm7形成一个典型的2-5-1(Gospel风格里也把小调版本的2-5-1叫做7-3-6)进行。

具体到每一个和弦上,久石让使用的Reharmonization技巧:
1)第一个IVmaj7,久石让写成了IVmaj13#4,它的色彩与我们常见的maj7和maj9这些和弦不同的关键,在于“#4”和"13"这两个音。

#4这个音与根音形成了Lydian Mode特有的色彩:三全音(Tritone)。它很适合描绘孤寂,空灵的感觉,类似的和声色彩在齐秦-冬雨的前奏里,还有Joe Satriani的Flying In A Blue Dream的前奏里都可以听到。这种在下属和弦上使用Lydian Mode是久石让和坂本龙一都喜欢的一个技巧(比如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主题进行里的第二个和弦V13/IV)。

至于“13”(或6)音,它在大调和弦里出现时,会淡化和弦的大调色彩,适合拿来描绘朦胧、慵懒的感觉。

2)第二个IIIm7,久石让转成了IIIm11#5。m11是情歌里常见,比m7更煽情的一个和弦。“#5”这个音,在小调和弦里出现时会淡化和弦的小调色彩。比如m7#5是巴西爵士里常见的一个和弦,它的听感非常接近流行曲里常见的I/III这个I大和弦的第一转位。由于小调色彩的淡化,m7#5也可以看做Isus2/III,m11#5可以看做Isus4/III。

3)第三个IIm7,表面上看,它的确如前面几位朋友提到过的是一个四度(Quartal)堆叠的和弦。在Modal Jazz里,这种四度堆叠的效果是淡化传统功能和声(Functional Harmony)里和弦的功能色彩。这首曲子不是Modal Jazz风格,结合这个和弦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可以把它看做IIm11加上III的根音: IIm11/III。这个和弦也是久老师喜欢的一个套路,俺记得他在千与千寻的配乐里也用过。

4)第四个VIIsus4,前面已经提过,是7-3-6套路中的“7”。前面三个和弦上,久老师Reharmonization玩得比较放。到了第四个和弦,要为接下来旋律开始时回到Vm这个功能性极强的小调和弦做准备,开始往回收了。

这段谱子引起你困惑的原因,可能是:

a)从谱子上看,如前面有朋友提到过的,左右手弹奏不同和弦的和声技巧(Polychord )。Polychord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并不是任意两个不同的和弦叠起来就会好听。一个组合如果听起来合理,往往还是可以用功能和声去分析解释。

b)久老师在前奏四小节里使用F小调,之后转到了谱面上的C小调。这也是Rayven朋友把#C Lydian Mode看成了C Phrygian的原因。
观众反应

1516
#20 22-6-26 10:31
LOBO 发表于 22-6-26 08:40
前四小节其实只是流行乐里极常见的IVmaj7-IIIm7-IIm7-VIIsus4(-III7)这个进行的Reharmonization而已。

I ...

天啦。要了解你这些的话,推荐什么和声教材呢?请推荐书籍!

1014
#21 22-6-26 17:19
一湾清泉 发表于 22-6-26 10:31
天啦。要了解你这些的话,推荐什么和声教材呢?请推荐书籍!

这些基本都是国外爵士和声、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和声技巧,油管有许多讲这方面的视频

你按着层主的那些英文名词搜就是了,书籍基本很少谈到实践应用,效果还不如看视频

373
#22 22-7-2 05:51
一湾清泉 发表于 22-6-25 18:31
天啦。要了解你这些的话,推荐什么和声教材呢?请推荐书籍!

俺在听曲子和玩和声上远比看理论书花的时间多,就不乱推荐书籍了。

上面的这些分析在爵士里大都属于初级和声理论,也并没有超出传统功能和声理论的范畴。之所以俺一听开头四小节就觉得它是IV-III-II-VII的进行,到第五小节上转了调,跟俺听调性音乐流行曲多有直接关系。

这种对调性和和声的直觉光靠看书无法形成,它属于编曲者要通过多听各种曲子养成的基本功之一。在培养乐感和学习乐理两者间的关系上,一般是先有音乐的实践,然后才有人尝试提出理论去分析和总结为什么它听起来合理。像在Gospel Jazz这类的风格里,理论就远远落后于实践,除了Common Tone和Voice Leading这些概念之外,理论对解释和指导Gospel Jazz和声编排没有多大帮助。

拿做菜做比喻,音阶、和声、节奏、音色等等概念就像食材、味料、烹具、热源等等元素。听力就像大厨的味觉,要通过多尝试不同的好菜,把这个基本功打好。然后就可以尝试像久老师那样从古典、爵士、Gospel等菜系里借用它们的元素,来丰富自己流行编曲大餐的味道了。

1516
#23 22-7-2 09:22
LOBO 发表于 22-7-2 05:51
俺在听曲子和玩和声上远比看理论书花的时间多,就不乱推荐书籍了。

上面的这些分析在爵士里大都属于初 ...


635
#24 22-7-14 01:23
我想说一点我的理解,觉得没那么复杂。
1,前奏设计的时候,为了和第五小节的正式上板(主调音乐)明显地区分来来,前面就要模糊调性。如果前奏就上板,你会觉得第五小节的上板感觉被削弱了。除了调性游离,节奏也是一个小节只有一个和弦,没有节奏型,也是为了凸现第五小节的节奏型上板。

2,调性游离,一般可以分析为近关系调。第五小节是c小调,那么前面就是f小调,或者bA都是可以的。因为久石让就是不想让一开始就把调性很鲜明地表达出来。我觉得分析为bA大调更容易。就是4maj7→3m7。但是后面第五小节要正式进入c小调,所以第三个和弦就要逐渐靠近c小调,但是有不能太明确,所以走了c的四度和声,写到这里,还是不能让人马上觉得是c小调,因为四度和声,还有高叠和声(所谓的爵士变和弦),本身就是调性很模糊。。所以最后一个G和弦。等于很明确地走到了c小调的属和弦(段落最后的一个和弦),有半终止的感觉,这个G,不妨分析为共同和弦,以便正式引出c小调。

总结:我认为,像我这样简单分析 而且目标明确,才容易写作得快一点。如果分析得过于复杂,也就很难快速写出好的曲子。当然,每个人分析的点不一样,通过分析,可以更多地了解听众的反应和心理活动。久石让明显不是纯爵士风格,而是明显的主调音乐,只是有几个和声借鉴了爵士和声,目标只是为了前奏的调性游离,而不是变得完全爵士化。所以我还是觉得更多地从传统音乐上分析,而不是采用爵士化的分析。

635
#25 22-7-14 01:28
我想说一点我的理解,觉得没那么复杂。
1,前奏设计的时候,为了和第五小节的正式上板(主调音乐)明显地区分来来,前面就要模糊调性。如果前奏就上板,你会觉得第五小节的上板感觉被削弱了。除了调性游离,节奏也是一个小节只有一个和弦,没有节奏型,也是为了凸现第五小节的节奏型上板。

2,调性游离,一般可以分析为近关系调。第五小节是c小调,那么前面就是f小调,或者bA都是可以的。因为久石让就是不想让一开始就把调性很鲜明地表达出来。我觉得分析为bA大调更容易。就是4maj7→3m7。但是后面第五小节要正式进入c小调,所以第三个和弦就要逐渐靠近c小调,但是有不能太明确,所以走了c的四度和声,写到这里,还是不能让人马上觉得是c小调,因为四度和声,还有高叠和声(所谓的爵士变和弦),本身就是调性很模糊。。所以最后一个G和弦。等于很明确地走到了c小调的属和弦(段落最后的一个和弦),有半终止的感觉,这个G,不妨分析为共同和弦,以便正式引出c小调。

总结:我认为,像我这样简单分析 而且目标明确,才容易写作得快一点。如果分析得过于复杂,也就很难快速写出好的曲子。当然,每个人分析的点不一样,通过分析,可以更多地了解听众的反应和心理活动。久石让明显不是纯爵士风格,而是明显的主调音乐,只是有几个和声借鉴了爵士和声,目标只是为了前奏的调性游离,而不是变得完全爵士化。所以我还是觉得更多地从传统音乐上分析,而不是采用爵士化的分析。
观众反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