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的弦乐采样音源都会伴随着很长的音头时间。
因为:
1,弦乐长音奏法,尤其是弱力度的时候,本来就有一个很长的音头淡入时间——因为从触弦到完全奏响是会有那么几十毫秒的过程的。
虽然跳弓、拨奏之类的技法的实际音头时间会更短一些,但如果做成那种“一轨搞定所有奏法”的音源,那么不同奏法的音头时间不一致会导致多技法/多声部/多轨道/多乐器作品演奏节拍不齐的问题——如果让用户自己去调整音头位置来解决的话无疑是一种操作体验的灾难,所以就干脆以音头时间最长的奏法为基准,让所有技法的音头时间都那么长。这样用户只需要在轨道上简单设置一个几十毫秒的延迟补偿就可以让所有奏法都同步合拍了。
2,有些奏法,音源需要一个预延迟时间来判定接下来要用什么采样。
例如连奏,其实至少分三种奏法:普通快速连音、普通慢速连音和滑音,这需要软件提前看一下后面的音的力度和音程关系来判定要调用哪一种连奏的采样。
于是这两个原因就导致,想要把管弦乐音色做的逼真细腻,就必须搞出很长的音头时间。然而音头时间弄得很长的话,又会导致用户使用MIDI键盘弹奏的时候有明显的迟滞感于是影响弹奏手感。。。。我想这可能就是那些指责管弦乐音色“延迟大”的人的怨恨来源吧~~~
然而音源制作者们经过权衡后,决定牺牲用户的弹奏手感来保证音质逼真——毕竟用MIDI认真做管弦乐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鼠标党”。。。。
我个人最近很喜欢CSS系列音源(包括弦乐齐奏、独奏,木管和铜管,打击乐暂时还没出)CSS系列不但声音质感很好,而且有个好处是,所有这些音色的音头时间都是60毫秒~~~你只需要使用的时候无脑给乐器轨/MIDI轨设置-60毫秒的延迟补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