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科学vs神学 SPDIF ADAT 到底音质有没有不一样?

( 28 )
12
 
[收藏]
-  第 2 页  -

429
#16 23-3-5 14:29
hjun 发表于 23-3-5 14:22
你用什么工具逐字节对比的?

我视频上是用的 araxis merge , ultracompare也能对比, win上winhex也有这功能

13857
#17 23-3-5 14:38
如果hex一样听感固定不同就玄乎了,证明传输无错文件层面不导致差异而且录制一个sample的延迟也没有

4243
#18 23-3-5 14:58
第一,耳朵感受到的,不说全部盲听准确(毕竟考上清华、北大的也不都是满分,但显然他们已经很优秀了,对吗?),但依然是有专业素质能听出大概率的现象,别急着否认,因为人类的认知首先是从现象深入本质的。从科学的发展史来看,当未知被关注,我们知道这只是探究某件事情的开始;

第二、“科学工具箱”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未必能找到一件能解释任何现象的工具,别认为科学已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现有的工具就能解释所有现象。就像放大的凸透镜被发明的时候,某些人可能就盲目认为这是极限,在它下面看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后来的显微镜,就轻松地破除了这种只会静止、固化地看待科学。只会在过去的“完美工具箱”里找工具的显然是“伪科学”,因为科学就是像前行的破冰船一样,从未停止。静静守在已知的科学领域不一定就能找到未知领域的答案,也证明不了多尊重科学、讲科学,“工具”有了就用,没有也不会思考问题、无视矛盾,完美化、神化、定论已经存在的方法。这样的科学者,本质来说科学只是被当个幌子挥舞着;

第三、排除主观,尽量让感知不但做到敏锐,但却不神经质,该否定的“脑放”不必去理会,真实听到的东西不必用伪科学的心态安慰,甚至说服自己对很多差异无感也不是自己听觉辨别能力问题,一定是别人的问题(这更是脑放,脑子已经放下,早已坐拥、享受着“完美科学”的手段和结论);

第四、有无差异、差异大小,与要不要较真非此即彼的做出唯一站队和选择,又或者不用什么就不行···这样的属于过分强迫症,算是病态了。更不用把面子、输赢、自己的能力缺陷和优势等等纳入讨论中,有这些东西存在,永远都只会是口水仗,对认知毫无意义···

第五、多实践,尽量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关心的事情做实际的对比,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听觉判断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听觉敏锐的人一般不是天生的;二、通过实践验证自己关注的问题,结果相对来说感触更直接、深刻,引发自己的思考也会更深入。总之,科学合理的实践比抱死只坚信已存在的手段(甚至明明有结论质疑的手段)、想当然、道听途说等等,要有意义得多;

第六、对于一个很多人有感的现象,少用“你去证明一下”来说事儿,为什么就不能证明一下什么自己无感呢?···专门研究物理声学的科学家们都还在路上忙碌,工具都还没给你们造好,你要以“能感觉就能解释”这样巨大科学未知难题来证明没有的话,显然你能获得安慰···要知道“专家”“大师”已经被污名化,但人总得相信有人比自己能力上可能更好,不信就多比比,自己在某个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精力,有多少阅历、经验,做过什么被行业中人士认可的事,别只想着自己服与不服,好好有头脑地认真看看再说;

最后,我不否认某些现象和讨论,正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利用,他们不关心本质,只关心利益本身,利己则夸大,所以就像某人跳高很行,在一些人嘴里可能就是这人会飞,这样说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人小时候喝的他卖出的奶粉,所以为了买奶粉,他什么都敢说了···诸如此类,都是需要脑子判断的···正确的结论就像砂石里的黄金,需要用心淘才会得到,而对于音频行业的从业人员,耳朵管用、心里有明确的标准,无疑才是避坑的法宝!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3-3-5 22:32 编辑

429
#19 23-3-5 15:14
yousing 发表于 23-3-5 14:58
第一,耳朵感受到的,不说全部盲听准确,但依然是有专业素质能听出大概率的,别急着否认,因为人类的认知首 ...

对于信神学的, 听同一段音频, 不同的天气 不同的空气湿度  火电 水电 核电, 还有的相信不同品牌的硬盘 内存 cpu 显卡等等音频会不一样哦, 还有机箱和显示器也影响哦.....

漂亮国科技这么发达也有信神的就别说我们了, 正常...
观众反应
:我现在特别能认同你的说法

2620
#20 23-3-5 15:42
不同的天气,空气湿度,确实对声音有影响啊。

13857
#21 23-3-5 18:24
v999v 发表于 23-3-5 15:14
对于信神学的, 听同一段音频, 不同的天气 不同的空气湿度  火电 水电 核电, 还有的相信不同品牌的硬盘 内 ...

对于同一hex音频两次入耳不同是可能的,但是达到一定盲听准确度应该不可能,可能得话就是有其他因素,例如播放器对于不同长度音频播放算法导致的差别

2175
#22 23-3-5 20:05
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耳膜感受声音震动

耳膜将震动传递到耳蜗,耳蜗上有无数根听毛细胞,对应不同的共振频率

然后将震动转化成电化学信号,再通过神经传入大脑,脑细胞再处理这些信息,进行辨别。


人类大脑的特性就是不可能像机器那样做出两次精确一致的事情。

一首歌唱两遍,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

一首曲子弹两遍,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总是会有一些随机的误差

专业训练过的人可以提高两次动作的一致性,但是也会有细微的区别

听觉也是一样的

同一个音频信号,听两遍,感觉不一样也是这个道理,大脑在每次处理信号时,都会出现一些随机的变化,两次脑细胞的活动不完全一致。人体大脑内部电化学反应的误差要远大于电子设备中电子信号产生的误差。 本帖最后由 32768 于 23-3-5 20:07 编辑

13
#23 23-3-5 20: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76
#24 23-3-5 22:33
这和延迟的电信号有关,连续的数字信号,声卡包括周边延迟越低,越接近模拟信号的连续sin、cos,因此延迟的lim 决定了数字信号的模拟连续性,不仅仅是因为数字采样那么简单!

813
#25 23-3-6 15:01
v999v 发表于 23-3-5 15:14
对于信神学的, 听同一段音频, 不同的天气 不同的空气湿度  火电 水电 核电, 还有的相信不同品牌的硬盘 内 ...

国家电网是2002年才成立的,在成立之前没有全国并网,很多城市的电力质量也参差不齐,水电火电这个梗也是那会从事音响相关行业的人或者早期的音响发烧友总结出来的,现在全国并网了才不说这事了

1918
#26 23-3-8 06:02
就知道会干起来。

2366
#27 23-3-8 08:02
瓜子花生香烟矿泉水,脚抬一下

645
#28 23-3-10 09:36
关于火电水电核电的传说在HIFI界一直流传

1188
#29 23-3-11 16:05
不吐槽 不抬杠的来说这个问题。

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谓的有损无损是指从A设备产生的信号信息到B设备有没有数据信息的丢失。严格意义上来讲,数字信号传输是“有损”的,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有着绝对的时间信息的损耗,表现为信号的延迟。所谓的“无损”,即是指内容上的信息完整性。可以这么理解,举个例子,从A声卡上通过数字IO接B声卡(SPDIF也好AES也好ADAT也好,保证时钟一致就行)。将一段立体声音频内容通过数字接口回录,相当于通过数字信号从B声卡绕了一下再得到结果。这时候会发现,无论用什么接口什么线材,得到的结果通过调整和原音频的相对位置,都能反相抵消。当然也有人会吐槽,反向抵消将信号放大后通过示波器还能看到有波形产生,这就属于抬杠了,因为没有人任何人能做到将这两段音频完全对齐。再举个反例,同样的操作,将A声卡通过模拟接口IO接B声卡,同样的操作得到的音频,无论你怎么调整两者的位置,无论如何都不能做到反相抵消,这跟数字信号传输不同,数字传输的结果至少可以将两者抵消到无声状态,而模拟信号传输的结果是无论整么调整反相都会存在声音信号。因为通过模拟接口传输过的信号,已经产生了内容信息的变化。

所以这里的“有损”“无损”意义何在呢?还是在于传输信号的相对延迟上。假设一种情景,如果对于使用者来说只是处理一个通道的音频,比方说立体声或者是7.1再或者是5.1.2全景声(当然仅限于同一个接口上),回放或者内录,其结果的相对内容信号,可以认为是是无损的。在另外一些情境下,比方说多个SPDIF或者AES组环绕声或者全景声,这里面不同的接口本声以及线材的差异会导致不同通道的数字接口信号传输差生不一致的延迟,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就是“有损”。
数字信号传输在这个意义上的“无损”也是有条件的,还是得看接口的规格,比方说一个SPDIF最多支持96K的两声道无损传输,一个ADAT最多支持8个声道的48K或者4个声道96K或者2个声道192K的无损传输。多个数字接口同时使用的话,这时候线材的好坏,以及接口的类型,对声音的影响就会比较大了。
本帖最后由 nrcc1981 于 23-3-12 11:43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