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按什么角度来看,如果从艺术,灵魂这类比较玄学的角度,估计AI要取代人类还是有难度的。
但是,换一个角度,人是靠什么来写曲子,如果是从经验中提取,从周边环境,社会经历,最后在大脑中生成的数据,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数据训练,这和AI和大数据训练差不多原理,毕竟人脑和处理器一个性质,就是储存已有的数据,然后人类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我们的想象也是属于基于已有认知,特别是艺术本来就是以人为本的,他和凭空想象的实际生产力,例如工业或者科技产品这类还是不同的。
以下是GPT的回答:
AI的能力与优势快速生成音乐:
AI可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规模的音乐作品,适用于背景音乐、广告音乐、电子游戏配乐等需求较大的领域。
模式识别与创新:
AI擅长分析大量的音乐数据,提取风格特征,并在已有风格的基础上生成新作品。例如,AI可以模仿巴赫或莫扎特的风格,甚至融合多种音乐风格。
辅助创作:
AI已经成为许多作曲家的工具,帮助他们进行旋律、和声的创作或优化。
定制化音乐:
AI能够根据特定的参数生成适合不同场景的音乐,这种功能非常适合企业和个人的需求。
AI的局限性缺乏情感与灵感:
音乐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情感和灵魂的表达。AI无法真正理解人类情感,也不具备灵感的火花。
创造力的深度与突破:
AI的创作基于现有的数据,难以跳出已有的框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或突破性创新。
文化与哲学的内涵:
音乐常常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考,而这些维度目前难以被AI完全掌握。
个性化表达:
AI生成的音乐可能在技术上无懈可击,但往往缺乏人类作曲家独特的个人印记。
作曲家的未来角色即使AI能承担一些音乐创作的任务,作曲家依然可以发挥以下独特的作用:
- [color=var(--tw-prose-bold)]艺术指导:将AI生成的音乐进行编辑和提升,使之更符合艺术标准。
- [color=var(--tw-prose-bold)]新领域探索:作曲家可以利用AI工具探索全新风格或音效,这是AI无法自主完成的工作。
- [color=var(--tw-prose-bold)]情感共鸣:人类作曲家可以通过与观众的共鸣来赋予音乐更深层次的意义。
总结AI可能会在某些领域取代人类作曲家的部分功能,特别是工业化需求较高的场景,但它难以完全取代作曲家的角色。未来,AI和作曲家更可能是协作关系:AI作为工具,提升作曲效率;而人类继续在音乐的深度和情感上引领方向。
本帖最后由 灰.灰 于 25-1-17 02:1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