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疯狂追求音质的我,混音已经基本用软件替代硬件了!

( 50 )
 
[收藏]
-  第 4 页  -

776
#46 25-11-17 17:30
yangyang168 发表于 25-11-16 22:26
欧阳老师你好,请教您时钟到底是什么东西,为啥有独立声卡还要单独时钟?一直没搞懂,请赐教

音频时钟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作用?详细资料你可以上百度去查询一下

我想特别说明的几点是:
1、一般的独立声卡虽然也有自己的时钟,但是,由于成本的控制需要,这种相当于板载时钟一般来要么是集成的,要么比较低端,精度和稳定度和独立的高端时钟差很远。
2、很多人都以为时钟只是解决多个数字设备之间的同步问题,事实上他对整个系统的运算精度和准确度有非常大的影响,既影响ad和da的转化精度,也影响dd之间的转化精度,从而影响整体的音质
3、当年我用一台羚羊10兆原子钟,连接一台2万多的欧若拉adda ,音质明显好于一台使用自己内部时钟Prismsouhd的8xR,8XR算是顶级的adda,它自己的内部时钟已经非常牛逼了,价位是一台欧若拉的3~4倍呢,但是跟专业的独立时钟相比,却相差甚远
4、进口的高端原子时钟价格不菲,前两年我开始自己研发时钟,样机经国内几位大咖级录音师混音师试用后,评价整体效果已经远超那些进口时钟。我现在的系统整体音质有非常大的提升,时钟是主要的功臣之一 本帖最后由 欧阳 于 25-11-17 17:44 编辑

776
#47 25-11-17 17:36
清宇 发表于 25-11-17 12:22
欧阳老师,关于声卡缓存,请教一下您,录音时为了达到低延迟我是设置到最低32samples.而混音工程运行时是 ...

你好,我的体会是,声卡的缓存,其实对音质是有明显的影响的,如果能以较小的缓存也能正常的运行,整体的音质肯定好过用较大的缓存去运行

但是录音环节,我建议要反复测试过后,才能用较小的缓存,因为太小的缓存会导致爆音或杂音,也会让系统不稳定,有条件的话,录音尽量用硬件的效果器,以减少整个系统的运算强度,从而可以设置较低的缓存

至于混音环节,你设置的缓存太小了,整体工程也没办法正常运行啊


162
#48 25-11-17 21:32
欧阳 发表于 25-11-17 17:30
音频时钟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作用?详细资料你可以上百度去查询一下

我想特别说明的几点是:

谢谢老师,受教了
观众反应

162
#49 25-11-17 22:02
欧阳 发表于 25-11-17 17:30
音频时钟是什么?它到底有什么作用?详细资料你可以上百度去查询一下

我想特别说明的几点是:

想跟老师再讨教下,在如今产业过盛的时代我们在硬件上吹毛求疵意义有多大,遍地都在拷贝抄袭功能化,很少看到引领潮流的作品,退一步讲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入门级声卡即使再便宜也好过30年前第一代PROTOOLS数字系统,那么我们追求极致的硬件或所谓的音质对整个的音乐产业有多大意义?同时欧阳老师有没有跟大咖合作的知名作品品鉴一下,学生真心讨教谢谢。

776
#50 25-11-18 11:47
yangyang168 发表于 25-11-17 22:02
想跟老师再讨教下,在如今产业过盛的时代我们在硬件上吹毛求疵意义有多大,遍地都在拷贝抄袭功能化,很少 ...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多人做音乐纯粹为了名和利,特别是现在AI音乐的快速发展,更推动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潮流,那些投机取巧且不注重自身音乐创作和制作功力提升的人,也许可以获取一时的满足和名利,但肯定做不出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很难获得音乐给予的深层次的快乐

但还是有一部分有着音乐情怀的音乐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无论做音乐赚不赚钱,出不出名,他们还是会坚持下去,并以此为乐。

至于要不要在硬件上吹毛求疵,那就要看自身的需求和财力了,音乐硬件的投入是个无底洞,朋友们量力而行吧!这些年我也在硬件设备上反复折腾,浪费了不少钱财和精力,但回过头来,我感觉还是值得的,一是我领略了硬件声音的独特魅力,提高了我对音质的理解和认识,二来在此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提升,提升了自己的制作技术。最让我开心的是这些年我发现并优化了很多影响音质的关键环节,能以不足10万的设备,做出超过100元设备的音质的作品,这也许就是坚持的意义吧,我希望将来可以帮助那些有情怀又追求音质的朋友,用很小的基础硬件投入就可以做出非常棒的作品

我原来的主要方向是词曲创作,为了做好自己的作品才学习录音混音的,没什么名气,也没有和大咖们合作的机会,偶尔发一些技术分享的帖子,还被论坛里大师看不起甚至讽刺和嘲弄呢!哈哈!下一步会尽力做好自己的一些作品,到时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本帖最后由 欧阳 于 25-11-18 11:52 编辑

162
#51 25-11-18 12:19
欧阳 发表于 25-11-18 11:47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多人做音乐纯粹为了名和利,特别是现在AI音乐的快速发展,更推动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潮 ...

感谢欧阳老师非常诚恳的回复,您的说法打破了我已有的观点,硬件是底层基础,承载上层更多可能性,忽然间明白声音的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就是不断折腾不断对比积累多了慢慢才形成声音的画面感和颜色冷暖调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给听众更极致的试听感受,再一次感谢欧阳老师,同时也希望这个行业多一些像老师这样认真负责有执着追求的人。
观众反应
:谢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