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哎呀呀去哺乳  导演/崔子恩

( 3 )
 
[收藏]

1742
#1 04-4-6 05:51

哎呀呀去哺乳  导演/崔子恩

> 哎呀呀去哺乳  导演/崔子恩
> 正派的哥哥劝阻小白脸弟弟在鸭店谋生。弟弟有一套理论,比如男子哺乳别人的方式、圣经中同性恋的痕迹、人活着就是要每况愈下等等。弟弟与同事们在街头起舞、在暗处买醉、与时髦女孩拼买昂贵衣服。正派的哥哥心力交瘁,去世后,一个仿佛是大家的女朋友的青年女子接过他的意愿,在街头向所有人大叫:你们不要再做了!
> 作者以不足一万元的超低制作费用继续他对同类人的关注,主题不变但尝试变换方式、拒绝观众同时又吸引观众。

——摘自张献民 个人的2003中国电影总结

*** ***
亮出你的舌头,或空空荡荡
> 文/张献民

个人的2003中国电影总结


> 有关部门继续出资投拍“主旋律”影片,职能以歌颂和道德教化为主,近年来主律作品首要目的由以前的宣传某些思想向告知某些更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上转变,2003年也
> 如此,体现着新领导以人为本的精神,稍微实在了一些。在这样的潮流中,部分以前的独立电
> 影人士制作了歌颂理想中产阶级安于现状生活的无聊影片,提供一个美观而空洞的生活
> 模式,与直接歌功颂德的作品共同构成我们这个物质发达时代的空空荡荡。
>
> 主旋律电影以政府的投资或奖励为主要经济途径。经常由老式大制片厂承接。比如军队企业
> (事实上的企业,但是唯一还按事业单位方式管理的电影企业)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惊涛
> 骇浪》是部灾难类型片的群像颂歌,取材于真实事件,歌颂士兵、军官、党的领导临危不惧、
> 诚恳热情、持之以恒、不怕牺牲的优良品德。符合宣传的要求:可以谈下岗,但更谈下岗
> 工人积极努力再就业;可以谈吸毒,但重在谈吸毒者被教育帮助改造过来的过程;可以谈自
> 然灾害,但主要谈政府和军队如何帮助百姓克服灾害。《惊涛骇浪》获得中国金鸡奖最佳影片。
>
> 官方口径中,中国大陆这一年生产了140部长片,绝大部分是故事片。与海外引进的作品(压倒
> 优势的当然是美国大片)共同分享10亿-20亿总票房。商业上最成功的是去年初的《英雄》,国
> 内票房达2.3亿元,打破了以前国产片的纪录,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也不会有人超过。该片海外
> 发行也异常成功,在欧洲和日本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该片的制作方为以北京为基地的某民
> 营影视巨头与美国大公司哥伦比亚。这部作品是建立在历史背景碎片上的功夫巨片,灵感来自
> 他人成功的功夫巨片和一些风景明信片,由李连杰等华人巨星出演。其故事弱小得不足以称之
> 为剧情,而且,虽然很多人已经说过,但再说一遍也不妨:《英雄》是首伟大的暴君颂歌,是
> 做顺民的强有力号召,始而论英雄,终而及天下,不仅弱智而且有害,但与无数歌颂皇帝的电
> 视剧一样反映着民族目前的赢弱。
>
> 地上电影中有个“艺术电影”的潮流,与以前这个潮流一样以画面和声音的精致为主要卖点
> ,相对比的是内容的极端空洞。除了《英雄》之外,张元的《绿茶》很典型。张元完成由所谓
> 第六代向第五代的形式主义的跨越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由茶叶公司赞助的这部作品只是
> 杯好看的绿茶,只在时髦餐厅和现代派酒吧茶馆拍摄,充斥着双重身份、伪精神分析等后殖民
> 气氛和人物,由杜可风摄影,提供给大家的是几轮爱情追逐,没有社会背景,没有家庭,没有
> 职业活动,甚至没有性,没有幽默,没有激情。一股刻意的对思考
> 的排斥和避免,一张塞满冷冻垃圾食品但说不出一句话来的嘴。
>
> 地下电影大约诞生了十余部作品。涉及的人和事更广泛,体现着多元化和多样性。直接反映
> 着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的那些东西。反映着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差
> 异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的现实。
> 王兵完成了纪录片巨制《铁西区》的最后一部分《火车》,还曾被当地有关部门邀请去拍新
> 铁西区。《火车》按王兵的说法将前两个部分的情节线尽量一一回收。虽然有着三个部分中最
> 感人的段落,但存在背后的空洞还是让人不寒而栗。香港电影人、长期寄居大陆的余力为制作
> 了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明日天涯》,包含愤怒加饥渴的思想野心,主要于山西北部拍摄,是
> 这一年中最勇于亮出自己舌头的作品。
>
> 地下电影并非都是这么特殊的作品,大多数比较接近传统的故事片,虽然故事和讲故事的方
> 式有时候有点个人化。使用的材料有35毫米,超16毫米,数码BETA,DV等。比如李扬的《盲井
> 》尽量用一个别人很好懂的方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关河北矿工,实景拍摄;刁亦男的《制
> 服》讲故事的方式稍微别致一点,但也是建立在传统式剧情基础上的作品,讲一个西安的小裁
> 缝孤独寂寞,试图用一套警察制服找回生活的自信。
>
> 接近年底时广州缘影会组织的“珠三角”影展体现了地下电影的活力和多样性。该影展展现
> 了被建筑切割的空间,被生存挤压的爱情,有姓名的流浪者和没有姓名的人群,向我们展开一
> 整个地区的现实主义全貌,同时作者又都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其中代表性作品有缘影会集体作
> 品记录影像作品《三元里》,符新华故事片作品《客村街》,周浩和吉江虹纪录片《厚街》。
>
> 地上电影号称是给全国人民看的,必须说普通话,经常象喝着绿茶的英雄一样身处没有任何地域特点的人造景观当中。电影中我们不仅有山西地方色彩,短片制作中四川和东北地方色彩也正在形成。
> 最能反映地上与地下分化的影片例子是朱文正在完成的作品《云的南方》,到2004年春才能正式与观众见面。片名来自一部英国纪录片的标题。
> 朱文第一部作品《海鲜》有话语、有力量、有风格,但第二部作品,或许由于他在重新找
> 位置,或许要审查能够通过的作品,话语被刻意抽空,依我个人所见,从头到尾充满着
> 尝试做出意义的废话,能够打断废话的只有个别与张艺谋一样的美丽风景明信片。朱文自己评
> 论别人的作品时曾说过,什么样的剧本能通过,是空气那样的剧本,什么都没有。
>
> 然而,时当2003年底,电影管理部门试图与独立人士沟通。管理部门做出姿态,并以法规的
> 形式软化着个别细枝末节。对话还在继续,可能的结果只能等待2004年底。我们当然期待能够
> 看到一些中青年导演在正常环境中拍摄的中国电影能与中国观众见面。
>
> 香港和台湾的电影人关心的肯定是另一些问题。中央刚把CEPA给香港、香港电影正在期待进入大陆。
>
> 台湾电影市场依然近于冰冻状态。看不到任何样式或类型可能拉动市场的希望,票房最好的
> 是香港作品。
>
> 国际范围内来说,台湾除了蔡明亮和李康生的孪生作品《不见》、《不散》之外,引起了关
> 注、也确实最值得关注的是吴亿峰的纪录长片《生命》,一部很有耐心的谈话作品,有关地震
> 后的一切,逝去的与活下来的,有关命运、友谊、血缘,是香港和台湾新纪录片运动的成功代表作,他们拿起身边的小摄像机拍摄邻居们和社区的大小问题。
>
> (以上文本之中文版刊载于《凤凰周刊》,英文改编版刊载于韩国NETPAK2003亚洲电影年鉴,法文改编版刊载于《电影手册》2003世界电影年鉴)
>
>
> 盲井 导演/李扬
> 两个挖煤工流窜在小煤窑之间利用窑主不敢将安全问题暴光讹诈他们的钱,他们先制造安全问题,然后收钱、走人。当然窑主也非善类,剑拔弩张中,观众不可能不捏一把汗。更过分的,是制造出来的安全问题必须有受害者,所以在两桩买卖之间,观众可以看见罪恶二主角徘徊在火车站广场之类的地方寻找单独初次外出打工的农村男子。
> 《盲井》非常传统,讲善与恶在人世间的搏斗,甚至讲善与恶在人内心的搏斗。故事的精彩相当程度上得宜于改编小说《神木》,所以得到金马奖的“最佳改编剧本”名至实归。得到金马奖最佳新人奖的是个刚到北京立志学习表演的少年。
>
> 哎呀呀去哺乳  导演/崔子恩
> 正派的哥哥劝阻小白脸弟弟在鸭店谋生。弟弟有一套理论,比如男子哺乳别人的方式、圣经中同性恋的痕迹、人活着就是要每况愈下等等。弟弟与同事们在街头起舞、在暗处买醉、与时髦女孩拼买昂贵衣服。正派的哥哥心力交瘁,去世后,一个仿佛是大家的女朋友的青年女子接过他的意愿,在街头向所有人大叫:你们不要再做了!
> 作者以不足一万元的超低制作费用继续他对同类人的关注,主题不变但尝试变换方式、拒绝观众同时又吸引观众。
>
> 香火  导演/宁浩
> 北方某山村的专业是杀羊,村里小庙唯一的佛像因年久失修倒了,唯一的小和尚出门化缘想维持小庙,既为他自己的生存,也他认为杀生的村庄不能没有庙。化缘太容易演变为现在大家都在干的事情:挣钱。所以他交往了从文物科干部到KTV小姐的各种常见人物。
> 作者以非常朴实的手法拍摄了一个非常严谨的故事,平面铺陈了今天我们社会中处处可见的很多人物,会引起观众的会心一笑,题材严肃但观赏性很强。
>
> 制服  导演/刁亦男
> 西安某工厂子弟在社区内开着一家小洗衣店,过着庸碌胆怯的生活。生活的变数之一是他有时候会把过期不取的衣服按照地址给顾客送去。直到有一天,一套交警的制服,他无法交回去。于是他穿上制服,陡然像个人物似地去郊区向超载农用车罚款,还精神抖擞地谈恋爱。直到有真警察查到他头上。
> 是一篇有关城市某个人的个人生存状态的写照,不过分,不张扬,但也绝不猥亵,绝不虚伪。有点冷淡,有点冷漠,热情的无从发挥可能导致某一天热情真的消失。
>
> 客村街 导演/符新华
> 广州的大街上徘徊着一个向大夫们兜售药品的小伙子。他的娱乐是给声讯台打电话。无论他搬到哪里,他都会去附近洗头,之后泡在洗头店里与小姐们一同看电视、吹牛、看别的客人来往。某一个洗头小姐好象与他慢慢地建立了一种超过其他人的关系,但她说她男朋友在东莞当保安。最简单的爱情能不能有最简单的结果?
> 一部具备艺术电影倾向的作品。简洁温暖湿润凄凉。拍摄不太专业,演员非常好地表现了人物的状态和心情。

1286
#2 04-4-11 02:39
我没看电影,只是看到这些字,有些话想说;
妈妈回老家山里扫墓,跟我说那里的事,我都不相信。多久了,一点变化都没有,木门,土炕,牛粪,中山装,没有火腿肠,连山查片也没有。。。。。。。几十年了没有一点变化,。。。。。。我浑身很凉,说不出的难过,。。。。。。我生活在这里,在饭店吃饭,我的同事用卫生巾把桌子,椅子擦了又擦,本来很干净,她说别人做过了,所以的擦,用醋把杯子,盘子,筷子,。。。洗了又洗。。。。。。。住在宾馆里,把空调开的很大,。。。。。所以,如果房子里没铺地板磁砖/地毯/木版,没空调,没浴室,没电视,,她们是不会住的。。。。
真难想,现在住在木门,土墙,土炕,的窑洞里。
贫穷很可怕,所以,怎么说呢。。。。。。哎!心里很紧。。。。。。。捉襟见肘的生活啊。。。。比杀头恐怕还恐惧
纯洁的心灵,很单纯,。。。。。。为了理想的人值得尊敬,可是呢。。。。。。。不论他们怎么努力,结果都一样,以为人类更进步了吗?以为人类更文明了吗?。。。。。其实,和几百年前一样,出去外面的,还一样啊。该愚昧的,还是愚昧;该贫穷的,还贫穷;该堕落的,还是堕落。。。。。一切没有改变,该伤心的,还是伤心。。。。。。能改变么?
佛教存在了那么久,它的基本五戒,“清净无欲,节色少事”,“诸恶勿作,诸善奉行”依然不能对人类的罪恶有什么帮助。
佛对众生平等,度一切苦。净土宗的创始人阿弥托佛说,只要高慕正教,一心向佛,临终时十念“阿弥托佛”就可去极乐世界。佛教五戒,是不让信徒,和尚去色情场所的。不过,现在有的出家人把出家当成一份工作,佛信徒有一种观点:现在是末法。
“可以吗生存吗?”可以。在深山里的人,不是在生存么?城市里的人迷失了自己,在浩瀚的欲望丛林里找不到出路,活着和死去没什么分别。感觉已不是自己的,他们心痛不痛呢?他们早没了心,哪里会痛?痛的是看见他们的人,因为,同样是人,所以,看见他们会痛。
没有什么,当我们所有的人都死去,当世界上,土地上被我们的白骨覆盖,当我们活的时间,活着的白天和黑夜成了一页页的铅字,成里电脑里的历史,现在的一切就什么都不是了。那时,没有人会知道世界上曾有你这么个人,不会知道世界曾有我们这些渺小的人。最后,我们成了大地的肥料,只是来于泥土,归于泥土,是尘土做的生命。

1742
#3 04-4-11 03:29
引用最初由 墨拙 发布的贴子:
。。。。。一切没有改变


呵呵,崔拍片的目的也就是想引起观众这些思考嘛~ 他自己就公开自己是同性恋,在北电的教学也是反传统。。圈内人无不称其牛B。。

2024
#4 04-4-18 00:16
哥哥的死和女友文文的病完全不懂,仅仅因为诱导的失败?
The breast changes into a dick,and the dick into a breast.....
开场白昭示着如果退回母体他们也希望重新选择??若如此与全片完全矛盾.. [:smilie:]27.gif[/:smilie:]
相比之下还是看崔导早期的《旧约》和《丑角登场》容易理解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