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宋柯花费一个小时向记者解释:为什么唱片公司要讨好发行机构

( 4 )
 
[收藏]

2465
#1 04-7-7 19:35

宋柯花费一个小时向记者解释:为什么唱片公司要讨好发行机构

[转]

按照惯例,每年的第二季度是歌手们发片的高峰期,各大唱片公司一边抱怨唱片行业如何如何不景气,一边却又高举着某某歌手销量过百万的“胜利”大旗。长期以来,唱片销量的真实性,一直都是庆功会上媒体与唱片公司争论的焦点,但到底这个所谓的百万销量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它的可信度有多大,却无人能够说清。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采访证实,几乎所有的唱片销量都是翻倍虚报的,更令人咋舌的是,在采访中有多位唱片界的资深人士向笔者曝料,作为唱片公司和销售网点之间的发行商,有些竟同时扮演着盗版商的角色,吃惊之余,唱片市场内部所隐藏的严重不规范,恐怕已很难再掩盖得了。

  ■订单数不能代表唱片销量

  去年 1月 7日,王菲新专辑《将爱》在全东南亚发行,仅仅 6天之后,所属 SONY唱片公司在记者会上称新碟销量已超过一百万张。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引起媒体一片哗然, SONY唱片对此作出回应称,王菲新专辑 CD与盒带前期订单,内地已超过五十万张,台湾地区有三十万张,加上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等,一周超过一百万张很正常。

  那么前期订单数是否就能代表真正的唱片销量呢?

  日前,笔者在新索唱片公司采访,当被问及去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度新索艺人的内地唱片销量时,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确切的数字是公司的内部机密,不能泄露。”

  那么平日里宣称的某某歌手过百万销量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呢?

  “那主要是宣传的因素居多,大部分机构在宣传的时候,真正的唱片销量尚未能达到这么多。”

  笔者深入了解后获悉,唱片公司所拥有的销量信息,是从发行商处获得的,发行商将各个销售网点的要货数量统计后报给唱片公司但销售网点对于卖不掉、或者销售不理想的货,拥有退货权。这个周期一般会在一至三个月左右,对于那些并非大牌的歌手,退货期限可能是不受限制的。

  由此可见,如果要得到确切的唱片销量,除非规定一个时间节点由各地的销售网点将具体数字报上来,这个工序不花上三五个月实在无法完成。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内地一张唱片到底真正卖掉多少,很难有谁说得清。

  那位业内人士还透露,宣传销量和实际销量往往是成倍上报的少则四五倍,多则十倍也不罕见。

  ■发行商是最大的盗版商?

  原本只是想采访有关唱片销量的真实性,却不曾料到,在采访中包括新索、百代在内的几家知名唱片公司的高层先后曝料,“作为唱片公司和销售网点之间的发行商,有些竟同时扮演着盗版商的角色。”

  得到消息后,笔者立刻向太合麦田的老总宋柯求证此事,他说“一点也不假,唱片公司本身只是版权拥有者,不能自行发行唱片,发行商是必经的环节。目前确实有不少发行商,尤其以广东一带最为活跃,购买了唱片公司的版权后,在制作正版碟的过程中,同时还瞒着唱片公司,生产了一批数量甚至超过正版的盗版碟片,同时进入市场销售。这些盗版碟中,有些除了价格以外几乎和正版的一模一样,有些则又添加了几首以前专辑中的歌曲。但不管怎么样,这就是圈内人所说的自己盗自己的版。发行商的理由很简单,盗版太猖獗,与其让别人赚了去,还不如自己盗自己。”

  新索唱片的负责人则透露,“圈内不少规模较小的唱片公司,明明知道自己的发行商有这样不法的举动,但他们大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的态度。这其中,是否因迫于销售压力而和发行商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我在这里不方便透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少内地歌手的唱片销量是把盗版也算了进去。”

  ■唱片公司到底是同谋还是受害者

  采访中几乎所有被访的唱片公司高层都承认,确实知道有发行商拿着正版版权卖盗版碟,但却没有一家表示采取过什么抵制的方式,唱片公司扮演的到底是同谋还是受害者的角色呢?

  与宋柯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向笔者道出了唱片公司的尴尬和苦衷。“发行商如果要向盗版市场出货,他们也不会用自己的名号,唱片公司要告他们首先要掌握必要的证据,收集证据势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唱片公司靠发唱片几乎很难赚到钱,这样大成本的打击盗版,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宋柯还说:“唱片公司不仅单方面地承担唱片的制作费,还要承担宣传费,能够收回的只有版权费。发行商几乎不会为他所发行的唱片作宣传,销售网点更是不会,因为他们卖不掉能够退货。如果退货的量多,发行商那里积压得多,那么下一张专辑出来的时候,发行商就会跟你拼命压价,或者索性就不愿为你发。甚至有些小公司的新人,发行商根本就不跟你谈什么版权,卖掉多少到时候再算。”

  难道唱片公司就任凭大笔的版权费白白地流失?宋柯回答:“无奈之下也只是适应形势,我们大多会和发行商谈一个一次性的价钱,基本上也就是个保底价,然后再加上个时间期限,比如说两年或三年,其余的也就管不了了,想想也蛮可悲的。”

  ■歌手靠发唱片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唱片销量萎缩,盗版横行,专职歌手如何养活自己呢?“歌手靠发唱片根本养活不了自己。”这是包括新索、华纳、百代、太合麦田等唱片公司在内的诸多高层负责人给出的答案。

  宋柯告诉笔者:“内地歌手一张唱片的制作成本包括后期宣传在内,大概在 125万元左右。新人歌手制作费小,销量也小,版权费收得也相应少,大牌歌手销量是能上去,但制作费大得惊人,单单一个 MV可能就是上百万元的支出,光靠卖版权,最大牌的歌手恐怕要不亏也很难。”

  从新索唱片得到的消息称,港台地区的歌手发片更是在砸钱,从请人写歌,到租录音室录音,再加上漂洋过海的 MV拍摄,越是大牌的歌手越是亏得厉害。很多歌手发片,仅仅是想增加这段时间的公众影响力,为的无非还是有更多的商家请他(她)代言拍广告,那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几位唱片界的资深人士向记者道出了长期压在他们心中的愿望:“什么时候发行商和各大销售网点也能真真切切地加入到唱片宣传的队伍中来,也许唱片市场就能真正走到良性循环的状态。”  


硬件直通车:Maya声卡引诱你,德国坦克轰炸你;原装Rode话筒,保修十年!

376
#2 04-7-7 20:02
现在做唱片是好时机,这个行业会慢慢变的有点起色。

1932
#3 04-7-7 20:31
zxj81 `````````你得收件箱已满``我发不进去消息``````

2465
#4 04-7-7 20:33
引用最初由 可爱冷血猫 发布的贴子:
zxj81 `````````你得收件箱已满``我发不进去消息``````


哦,原来如此。 可否发到  xjwap@yahoo.com.cn   谢谢!
收件箱我稍后再删。 ok?

1284
#5 04-7-10 15:54
很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