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原创 调音胡说123

( 11 )
 
[收藏]

145
#1 04-7-24 12:32

原创 调音胡说123

现场扩音谈几点建议:
   
   调音师最好能适当接触录音工作,搞现场与录音的区别很大,现场首先是安全播出,有声、大声,然后才追求质量,只要程序开始,就必须延续,不能重来,录音则不一样,追求最好的质量,基本不受时间的限制,当然现场录音则另当别论 ,现场调音师能适当接触录音对工作很有帮助,他了解了声音从录制到播出的整个过程,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张扬或弥补录音的长处和弱点,如何实现最大限度的重放。另外,现场调音是对声音的二度创作,不了解录音的特点,就只能盲目发挥,比如,纯粹的XY制式与MS制式录制的CD在现场采用强制极左和极右声道的扩声是不一样的,有的调音师就喜欢在现场把CD的两路声像一个调到极左,一个调到极右,谓其为立体声扩音,殊不知,遇到纯XY录制的曲子,当场子足够大,可能左边的观众一个晚上听的都是弦乐,而右边的观众可能一个晚上听的都是钢琴。但遇到用MS制式录制的曲子时,可能是一个极其美妙的扩声。
   调音师多少要懂点器乐、声乐和音乐理论吧,多少一点,这是最底的要求,别把美声调成透亮的民歌,别在民歌演唱的时候拚命加混响,也别把小提琴调成二胡的音色,更别把大提调成贝司,别以为我说笑,我经常听这样的“音乐会”,现在很多演出都用粗制滥造的所谓卡拉OK碟,声音发闷或高音刺耳,歌手在台上演唱,音响师不对伴奏或人声作频率处理,只加混响,结果播出的声音,人声在后,乐声在前,人声成了背景,乐声到在舞台上活蹦乱跳,当然,观众有可能听得如痴如醉,但时间一长,人很容易疲劳,歌手也觉得音响有问题,演出的音响质量长期如此,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
   调音师不能太有个性,有的调音师就像玩音响的发烧友,特别喜欢某种音质、音色,在现场扩声时也把这种习惯用上了,比如,有个年轻的音响师,是从的高场出来的,所有扩声的场合,都要把低音调得让你发疯,高音让你自杀,(据他们自己说,这样的效果更容易让客人买啤酒,以前我在《音频应用》的论坛说过这个问题)需知文艺演出,会议根本就不能用这种调法,我们搞现场的,必须对每一次的任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有一基本的色调(借用灯光的一个术语)不同的场,不同的内容,要有不同的音响效果。
我们要满足大部分的听众,最好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带到现场,扩声的频谱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音响师陈小勇(广州的,我的朋友,最近在韶关仁化搞《世界的丹霞》大型文艺晚会)谈到,无论什么场,音响师要保持自己的频谱,但频谱不一定是一条直线,但要让绝大多数人认可,好听。
   调音师重在调,我认识的一位“师傅”,均衡器在某个场合调好后,就从来不调了,无论是换了演出场地,甚至换了音箱,只喜欢在调音台上的三段均衡玩玩手法,这种情况要不就是太懒,要不就是不懂,调音台的均衡点是极其有限的,打住!这些不用我说吧!演出前根据器材的搭配,调整出最佳效果,演出精力集中,根据现场的情况随时调校,这样才能保障演出的质量。我喜欢看有的音响师蹀子一放,推子一推,就张大嘴,什么也不管,就看舞台上靓女的样子,这样的音响师也着实可爱。
               不说了,有机会再喷水

261
#2 04-7-24 20:52
不错 !顶!!!!!

5757
#3 04-7-24 23: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37
#4 04-7-25 01:05
的确务实,很有理,必是此道高手!
期待下回分解!

65
#5 04-7-25 09:54
说的有道理。。

226
#6 04-7-25 14:25

[:smilie:]89.gif[/:smilie:]  [:smilie:]89.gif[/:smilie:]  [:smilie:]89.gif[/:smilie:]  [:smilie:]89.gif[/:smilie:]

42
#7 06-8-2 18:49
真是好帖字啊

1683
#8 06-8-3 09:24
“共性是基础,要先打基础,在共性的前提下发挥个性,
没有共性,个性就没有价值。”
引用欧阳中石的话语。

183
#9 06-8-3 09:56
"调音师不能太有个性",这话说的太好了。学习中。

159
#10 06-8-3 10:25
"蹀子一放,推子一推,就张大嘴,什么也不管,就看舞台上靓女的样子,这样的音响师也着实可爱"。
这句话太生动了。搞笑。

354
#11 06-8-3 16:10
个人认为应该是现场扩声技术与混音技术相结合!

168
#12 06-8-8 10:36
谢谢指教,学习到了不少。顺便请教一下,频谱是什么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