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唱卡拉OK,三代人明显不同的歌
三代人唱卡拉OK,三代人明显不同的歌
碰巧一次朋友聚会,一位“当年的知青”朋友(比我大),带了自己的爱人、女儿,还有我们这代的,三代人在钱柜唱卡拉OK。
三代人唱风格明显不同的歌,真是很有意思。
朋友的女儿小中学生,唱的英文歌很时尚地道,不注意看还听着象原版的呢。后来又是周杰伦RAP,李纹的歌,小姑娘唱的不错。
这些让上一代根本无法接受。我说:人们多半只能接受和终身喜爱一些自己青春期流行的歌,这些歌,与他(她)们能记事的青春岁月的感情状态连在一起。而且,人的大脑“硬盘”有限,装满了自己青春时代喜爱的歌,年长时,对大量的新流行歌,就很难有大脑空间下载了。
记得马辉老师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过〈歌曲写作教程〉,他很多年前也给我上过写歌课。当时,他给我上课、批改时,一举例子就是解放前的〈卖布谣〉等等他青春期时代的歌。
后来,我要做流行歌时,周围的朋友听见,就要帮我改成什么什么样----而举例子时,也都是他们青春期的歌。如开口闭口童安格啊,其实更小的中学生们听都没听说过。
很明显的是,越是老一代唱的歌,越是动情、认真,他们唱歌时自己撤着嗓子很投入,好感动自己的样子。而当代小年轻时尚的歌,根本不是如此,而是无所谓的态度。
想一想,更老的,邓丽君,那幅认真劲,就别提了:
“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去就是一年多;365个日子不好过。。。”
让现代小年轻看来,这不是有病吗?就凭一句话就等1年?太认真了吧。
好,到了张学友、齐秦、童安格那一代,就没有那么厉害了,不过还是有点纯情的。
到了张惠妹、李纹、周杰伦时代,一代比一代酷,男女小青年,你甩我,我还玩你了,谁玩谁,即使失恋的歌,都别太当真写和唱啊。
其实这是新的生活方式、习惯问题。如果听惯了当代的流行歌,听很多老歌,会觉得怎么老一代的歌的情感这么伤心痛苦啊,和自己的感情较真啊!
现代小青年三个字:无所谓。冷一点酷一点才时髦。
这种精神气质的差别,随着隔代,越来越明显。我们很难论断这是好还是坏,见仁见智的事情。可是,对于年纪较大的唱片公司的老总,判断新人新歌要注意市场大的走向,虽然小的偶然的返潮波动还是有的,但总的时代趋势是要注意的。社会的变化就是如此。
我几乎不写歌不唱歌,所以算是旁观者总结的小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