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怀旧心理,《孔雀》并没有《电影往事》的怀旧那么做作——让你只看到怀旧,我更愿意把《孔雀》当作青春残酷片来看待。《孔雀》的故事,你也可以把它放到现在,里面所有角色的困惑都是一代一代人还在困惑的东西。把所有问题笼罩在一个家庭里,也是为了突显问题与矛盾。
至于欧洲早期的片子,不知道楼上说的是多早。欧洲早期片子有很多是玩形式主义的,毕竟那个年代他们有玩形式的空间。
故事的角度,特别是北欧,很多电影都是从个人存在主义的角度去描述。
我依旧认为《来信》跟《孔雀》没有可比性,《孔雀》里面的情感更过于复杂。《来信》一片太过矫情。如果你没看过原著,直接看片子了的话,我只能说遗憾。
对于电影的理解,和对音乐、对视觉、对文学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这跟性格还有经历有关系。
[ 本帖最后由 klimt 于 2005-11-23 04:5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