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们异口同声的说出了“真诚”这个词。
到现在还没有哪首歌能像 李宗盛 版 爱的代价 那么催人泪下。
转自李宗盛BLOG
2段日志
[url=]
沉默的人[/url]
“这世界是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
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
如果
你给他一把吉他”
这是我刚给电台台歌写的歌词.算是小李的最新创作吧.
这歌已经有几个由年轻出名歌手演唱的版本,只是有不同的编曲,短短的旋律,每天在电台重复播着.
老实说,我想了好几天,想着这样一个商业热闹的平台,几句短短的旋律,我能传达一个什么样的讯息?
我想说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我一直是学习很差的孩子,我在初三那年还答不出(a+b)的平方是啥.高中考了两次皆名落孙山,我清楚记得我母亲在做晚饭时知到她的独子再次落榜时的失落无言.我的分数只勉强能让我离家好远去念工专.挣扎七年不断重修学分想的是给家里一个交代.而这个努力最终是徒劳的.
在我成长青春岁月,学生生涯的十六年当中,一直是挫折的.因为我一直被告知,李宗盛你很差劲,你不会有出息.每次回头想想,仍然觉得那是一段很可怕的经验.
当所有的迹象都显示我将是一个失败的人时候,我选择沉默.因为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失败的人是没有说话的权力的,当然也不会有人愿意聆听.
我没有能力成为别人想要的样子.所以我只能选择做自己,我开始去想像一个自己的样子,一个我自己会接受,喜欢的李宗盛的样子.这成了我工专七年最要紧的事.
因为孤独;所以渐渐成为一个有很多机会远远地观察打量别人的我.因为很少机会加入热闹的群体,所以能更专心去完成自己心中的那个我.
也许是因为讷闷为何女生都不太理睬我,我开始窥探她们的心思.并且发现从这个角度去了解女生,更有意思.
也大约是那段时间,我开始弹琴.
我一鼓脑儿的把心里话跟琴说,然后我吃惊第发现外面的世界开始听我.
我第一首歌叫”结束”,那一年我二十二岁,一面重修电磁学,一面帮家里送瓦斯.
我刚过我四十八岁的生日.我挺喜欢自己的这个歌词,它跟我当年对自己的安排遥遥呼应.虽然简单一般,但是就当是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吧.
当然,也送给所有成长过程中受挫折,沉默着却能相信自己,决定专心致志完成自我的年青朋友,特别是喜欢音乐的朋友吧.
Bob Dylan….我喜欢他的流畅与随遇而安,不管外在的旋律听起来如何,他从不低估语言的张力,不因为刻意经营旋律而牺牲了当文字转换成语言,被声明朗诵时的力道,他巧妙的将语言的美延伸到旋律上.
于是,他的诗在转变成歌的时候,仍然保持了诗的结构.并没有因为去迁就承载着歌词的旋律而变得支离破碎.属于语言的节奏仍然清晰可辨,旋律只是轻轻托着它往前走罢了.
一首歌曲当中歌词与演唱的部份,基本上是经过三个状态与两次转换的结果.第一个状态是文字,是在一个读的状态,也是最早的阶段.第二个是语言的状态.第三个才是有旋律以后的状态.就如诗在阅读,朗诵,吟唱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力量.我见到在创作上很容易有的一个盲点就是经常忽略了文字所具备的第二个”语言”的状态.这样产生的问题是语言的气味完全被旋律所取代.处在一种失真,无重的状态. Bob Dylan的旋律,基本上是扮演着”为歌词服务”的角色.与词之间的主从关系十分清楚.我猜想,Bob Dylan的创作应该没有所谓”先谱曲,后填词”的事.创作的起点在歌词,歌词其实已经给旋律提供一个很好的情感基础.旋律只是将原来其实就隐藏在其中的,文字本身的张力;以语言的面貌出现时延伸出来的力量加以调和,是顺着该句话本身情绪所自然而然产生的.
对Bob Dylan的音乐有着以上的理解,也意味我的音乐生涯也受到启发影响.这样的影响在我词曲作者,歌者,制作人三个身份中都能明显的察觉.在配唱室中,我最基础理论是….如果你不知道这句歌词要怎么讲,你将无从知道怎么唱.跟我合作的歌者,往往我都叫他们别急着唱,或干脆叫他们不要唱.先看明白了,再出声读.…歌唱是说话的延伸,别急着唱,人类应该是先学会讲话才开始唱歌的….先试着说明白.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
Bob Dylan对我而言是很素的,若是拿画做比喻…他都是素描.肌理分明,毫无遮掩.旋律,歌词,歌声….如同红,绿,蓝三原色.三者都要纯粹无暇,才能映出大千世界.随遇而安应该是他给我最意义非凡的礼物.他的词无论叫嚣,尖锐,阴沉,低回,咒骂,提醒,安抚…他都在简约的和声进行里找安顿.人生何尝不是?这是Bob Dylan给我的启发.不管你知不知道他……找一首他的歌,对照我上述的文字听一听,但愿他对你也有所启发.
[
本帖最后由 王国顺 于 08-1-2 21: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