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8.23
地点:中国南部ISO市, 某工厂内部体育场
活动:情人节趴体
先闲扯几句。长期多年以来我一直在寻求一种高效、轻便、小型的扩声方案,最终导致我自己设计了这套音响产品,目前还没有商标也没有型号,现在介绍给大家的是样机,目前我正在正式把它投入到验证使用阶段,因为在正式量产到投放市场之前我必须要做很多的验证演出,必须是实际的扩声演出,假唱的不要!卡拉OK晚会也不要的干活!必须我自己和我的搭档亲自认真完成每一场真正的扩声验证得到确实可靠的效果和性能后才会注册商标正式生产。
先说说我为什么要自己设计,因为我多年从事演出扩音用过了很多各种产品,有洋货也有国产自主品牌,实际应用中不得不面对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如果你想得到满意的效果你就必须选用大型的音响系统,大型的音响系统就存在运输、搬运、仓储、安装等等很多方面的不便,所以你就必须依赖实力强大的硬体工程公司来协助你完成工作。费用和开支都是庞大的数字。
如果你选用小型的音响系统,那你将面对的是小口径的喇叭装在小尺寸的箱体的产品,这种产品怎么说他呢,我给的评价就简单扼要几句,不管什么品牌!洋货还是国货,只要口径小于12的,用于播放音乐录音可能不会有太大问题,假唱还音问题也不会大,如果是真唱那问题就大了!再如果是整体乐队扩声那你会死的很惨!
我设计这套产品应用了两种我自己探索开发的技术,一种叫
垂直频带耦合技术,另一种叫
投射角扩展融合技术,这两种技术是源于我在几年前的理论
http://www.audiobar.net/viewthread.php?tid=236931&page=1
《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下的8位立体声制式》这是一个基础理论,现有这两种技术完全是依据这个理论作为基础构建的设计观念。
(当然,其实很多朋友都知道,当年那个马甲就是现在的山炮)
这套东西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从硬件结构上解释一下,这种是三分体的组合模式音箱,用的全是大口径喇叭,分别是18、15、12、还有一种德国造的环形高频单元,这样4种喇叭。制成三种不同的音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模块,这样就做到了体积小,重量轻,易安装运输仓储,性能也是大型音箱的效果,看起来是三个音箱,其实他是一个完整的模块,加上配套的功放和控制器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在性能和指标方面经过了最初的理论数据验证计算到一次样品验证,再到现在的二次正式演出验证品,也已经经过了将近10年的时间了,这也是我今年端午节奔袭南下的原因,因为只有在中国南方这个神奇的地方加上各方面的资源和加工制造优势才能把我的设计完成。
垂直频带耦合技术是主要作用于模块扩展增加方面,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所有线型音箱,过去传统的线型音箱他们都是水平耦合的)他们必须在足够的距离才能完成频响融合,这样就造成了很多需要处理的麻烦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单组最佳听音点与扩散,请注意,我说的这个最佳听音点说的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立体声的最佳听音点,这个是音箱的!在一定距离的频段耦合,和过了距离的频段分散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频段时差问题,相位干涉问题,总之吧,传统的水平耦合方式都是失真的罪魁祸首,要想合理的解决那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去改善再改善,这也是很多设计方头疼的问题。
我这种垂直频带耦合技术就是要消灭这个最佳听音点,我让传统的水平叠加方式首先在物结构理建模层就就打破1+1的方式,然后再用控制方式在箱体表面形成完整融合的频响范围,这样就彻底消灭了这个最佳听音点,同时还能把模块增加的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投射角扩展融合技术,说这个不得不先说下射程问题,关于音响的射程问题其实我是一直在思考,想要得到远的射程首先能量是第一位的,必须有足够的能量才能足够射的远,(这点好像朝鲜发火箭一个道理,吃不饱果然就射不远)其次是导向技术,足够的能量再加上合理的导向技术你就能获得足够的射程了,但是又不能回避一个问题,这种导向技术必然导致投射角度变的狭窄,依然是问题多多。。。。
我的这个投射角扩展融合技术 就是做到了水平120度均匀覆盖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形成均匀和让人满意的声场分布。
先扯到这里,下面介绍一下我的产品的首次验证演出。
原型机正面照,为了验证实际效率,我这次仅仅用了两套这样的模块,这是一个模块
配套的模块伺服系统机柜,原型机有点乱,线路与安装还没有成型。
伺服系统和功放机柜,主频段用了一台LAB的功放,是为了得到合理准确的性能,我们今日的不惜血本是为了将来给别人一个满意的结果。
时间仓促
贝斯用大振膜是想验证扩声的动态能力
吉他
缆车和话筒
01V 加 ADA8000 我还是十分喜欢小台子插到满满的感觉,当年穷的原因,不像他们都喜欢用大的。。。
他们玩的很嗨,效果很理想
传说中的厂妹、乱舞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