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我第一次发教学,有错误的地方请朋友们指正,欢迎讨论,但不欢迎争吵,讨论会让我们进步,争吵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让新手出现知识混乱,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请尊重知识!尊重分享!
由于我平时作曲工作比较“烦”忙,所以可能无法定期更新教学,请大家谅解。在大家认可并且我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会尽量多分享一些我的浅学。所以如果出现1星期没有下文的情况,一定请大家谅解,因为此文是我在今天工作完成后,睡觉之前熬夜写的,明天还有工作,不知道能否快速更新,不过我会尽力的,谢谢!
MIDI管弦乐系列之音色的仿真(简介)
(简介的意思是这个教程可能比较笼统,不会做过多系统性的讲解,我目前时间上可能不允许这么做,如果对大家有帮助,以后我会抽时间进行尝试系统性的讲解,这个教程主要是解决一些观念上的问题,请谅解!)
MIDI
管弦乐的应用包含仿真应用(Realistic
)和创造力滥用(CreativeAbuse
),本文着重讲解常见的仿真应用的一些方式、注意事项及误区。创造力滥用暂不讨论。
一、
音色的选择及误区(已完结)
二、
力度控制及误区(未完待续)
三、
表情控制(未完待续)
四、
音区使用的注意事项(未完待续)
五、
MIDI管弦乐配器注意事项(未完待续)
六、
MIDI管弦乐演奏之控制器的使用(未完待续)
一、
音色的选择及误区
目前管弦乐音色的种类繁多,多数音色以真实乐器采样技术为基础,这些音色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乐团的音色采样及各种常用的演奏法,其中我们要注意一下几点:
1:了解乐器的人数
在真实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数量是有标准的(即管弦乐编制,例如双管编制、三管编制等),其标准基于两个字:平衡(Balance),并且这种平衡的音响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听感(真实性的体验之一)。具体编制设置参考一下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Orchestra(文章中段)
但在MIDI
管弦乐的采样音色中,不同厂家的音色采用的人数是不同的,另外存在一些便捷音色,即群奏音色,一个音可能由几个乐手同时演奏。
这样导致了一个问题:各组乐器人数不匹配,导致音响不真实。
例如:
50
人的弦乐组(14 VL1
、12 VL2
、10 Violas
、8 Cellos
、6 Basses
)搭配11
人的铜管组(4 F Horns
、3Trumpets
、3 Trombones
、1Tuba
)
其中铜管组每个人只能演奏1
个音,最多演奏11
音和弦,这样的用法是没有问题的。
误区:
但在MIDI
管弦乐制作中经常出现的群奏音色:比如3
人同时演奏的小号群奏采样,那么此时一个音是被三个小号乐手同时演奏的,那么当小号演奏三和弦的时候,就会出现9
把小号的音响,以此错误的方式类推,铜管组的人数将达到21
人左右(圆号4
个音,小号3
个音,长号3
个音,大号1
个音)。在现实中其响度将完全盖过其他乐器组,造成音响的极其不平衡。
MIDI
管弦乐的常见做法是:将音量减小,降低响度,通过混音的方式和其他乐器组达到一种音量的平衡。但这样,另外一个错误产生了(此时错误的用词不包括创造力滥用的情况):现实世界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弱奏。
解决办法很简单:
模拟现实情况,每轨使用分别采样的单个铜管。通过正确的配器方式进行创作。
推荐音色:
VSL Dimension Brass
Sample Modeling Brass
等等。
注意事项:
1)
如果配器基础不好,不建议使用此方法,因为此方法会和真实乐队一样,将不好的配器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些错误的方法有时反而会对配器的不好进行遮丑,但这种情况仅对不懂管弦乐配器的人有用。
2)
不可选择单独的solo
乐器采样进行三轨叠加,因为这样等同于一个人用同一个乐器,在同一种环境,同一个位置演奏三遍,音响效果不好,而且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梳状滤波(Comb Filtering
)。
对叠音色的一些个人考虑:
上面提到的方式可能会和一些喜欢叠音色的朋友使用的方式有冲突。
虽然叠音色的方式可以弥补采样乐器的一些不足(很多音色演奏法表现的并不完美,通过一些叠音色的方式,可以让不同厂家的音色之间进行互补,让演奏法更平顺),但这却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拿连奏(Legato
)举例,两个不同厂商的连奏音色如果控制的好的话,的确可以让连奏听起来比单独的音色平顺一些(注意,我并没有用“真实”或“像”之类的用词),但是这样两个音色的叠加会直接导致几个问题:
1)
人数成倍数增加:50
人弦乐队变100
人,铜管如果按上文误区中提到的使用方式,人数将变为可怕的42
人,甚至更多!
2)
声音掩蔽(Sound Masking
):掩蔽效应在仿真应用中是可怕的,他会让乐队含糊不清,这在创造力滥用的情况下是允许的,但在仿真应用中,含糊不清意味着声音辨识度及清晰度的下降,甚至导致创作的某个声部听不清楚,继而想到提升声部的音量,这样就是一错在错了。
3)
声场辨识度下降:下文会提到声场的注意事项,当叠音色时,如果不小心采用了不同声场,不同音色的同种乐器同时使用会导致声场辨识度下降,声场也会产生掩蔽,这对混音会直接造成干扰。如果都使用干声,后期统一调节声场,也许会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前两个误区还是会出现,并不会改善。
4)
复音数的增加:在MIDI
管弦乐制作中,复音数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电脑性能越来越强,但是音色也同步增长,复音数能省则省:勤俭持家,省吃俭用
:)。
解决办法:
叠音色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为了仿真,那么可以尝试看音色的使用说明书,了解音色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的,尽量避免经验主义,对音色进行残暴的、想当然的使用(以后有时间也许会写一些音色使用的文章,到时会有详细的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厂商的Manual
,也许会大有收货。
当然如果叠音色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音响(创造力滥用),这样就另当别论了。
另外,真实管弦乐也有类似“叠音色”的情况,常见的是扩大编制,由几十人的乐队变为百人乐队,这都是有其目的性的,并且前提是:乐队成比例增长,并且在同一环境演奏,乐手的座位也会有科学的安排,尽量避免不需要的掩蔽出现(有时掩蔽并不是错误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掩蔽,掩蔽消失了,这个世界就“有意思了”!)。但人数过多也会导致音色辨识度下降,因此在真实管弦乐队中,人数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不会过多。
不过细数管弦乐的发展,从几十个人发展到上百人,圆号由2
只发展到4
只,再到6
只,以及好莱坞作曲家常用的8
只EpicHorn
,人们对管弦乐音色的运用和理念都在改变,直到电子音乐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声音使用的观念(注意,是声音,此时不单指乐器),以后出现更创新的用法也不一定。但在本文中,不过多讨论,只限于传统管弦乐范围。
2、乐器声场
由于不同厂商的录音环境及话筒摆位的不同,导致厂商之间的乐器声场有很大的不同,很多音色会自带声场控制功能:
默认方式都会将其自身的采样环境带入创作中,这样会导致最终作品声场混乱,声音不融合,甚至对混音造成困扰。
解决方式:
建议采用“Close
”近场话筒拾音的干声,和在录音棚录音一样,后期对管弦乐进行声场控制,这里会用到一个技术,叫做:StagePosition
(以后会有单独文章进行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自行查阅,推荐使用软件:Altiverb
、VirtualSoundStage
等)
注意事项:
如果对声场控制没有把握,不建议盲目使用,建议使用同一品牌的音色库,这样声场会比较统一。
3、演奏法选择
演奏法当然是多多益善,越完整越好,比如VSLDimension Strings
,每个乐器包含了42
个演奏法,多数演奏情况都被考虑了进去。但由于采样回放技术目前还不够智能,因此过多的演奏法会对电脑造成极大的负担的同时对创作也会造成困扰,所以建议量力而为之。
误区:
1)
演奏法的选择误区常见于对演奏法的不了解,比如将Stac
当成Spic
使用,或是反过来将Spic
当成Stac
使用,两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建议多看总谱同时听音响,注意两个演奏法在真实乐队的应用。
2)
第二个误区是由于懒惰导致的,一个断奏的乐句,很有可能同时包含 Marc
、Stac
、Spic
、还有就是长的Stac
,短一点的stac
,好莱坞弦乐还附带了两个选择,就是弓弦压的紧一点的Stac
和弓弦压的松一些的Stac
,真实地演奏是不会一成不变的,这些在不同乐句有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不要因为懒惰,而一直用Spic
到底,这会直接破坏音乐的真实感,哪怕它是伴奏的一个内声部。“勤能补拙”这个词用在这也许有点意思,你的勤劳能弥补MIDI
乐器的笨拙。
建议:
看一些乐器法和配器法的书,多看谱例并多听真实乐器的演奏,可以尝试模仿,用MIDI
还原真实地演奏,进行对比和修改,这也是个自我检视的过程,让你的演奏法选择更准确。另外一个办法是看相应乐器的演奏视频教学,比如小提琴演奏之类的课程,了解乐器演奏法是如何演奏出来的,并且在乐曲中是如何表现的。
未完待续。。。。(补充:错误案例在本帖第一个帖内回复中)
[
本帖最后由 lawen0426 于 14-6-1 19:0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