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关于 脑放

( 35 )
 
[收藏]
-  第 1 页  -

370
#1 19-6-10 16:54

关于 脑放

突然想到
我们所听到的声音 就是通过耳朵转化为生物信号进入大脑的
(还自带滤波 动态效果处理等 极其智能)

那么就是说嘞
脑放 本就是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不是要刚你们那些天天嚷嚷的人 做什么实验的问题)

我在考虑
既然每个人的脑放品质都不一样的
那么
如果拿现有的话放来比喻脑放的话 你是属于哪一款呢?
我觉得我肯定不是电子管的脑放
突然觉得自己很Low 很像一个声卡自带的话放。。。




1810
#2 19-6-10 17:13
从小喝三鹿长大的 头会比较大
同样的音频 空间感会更加强烈
低频深 高频甜 棒极了~
观众反应
:看来做音乐也要很考虑精神健康 哈哈

13867
#3 19-6-10 17:13
每个人看到的颜色都不同,但不影响显示器的sRGB标准
观众反应

1133
#4 19-6-10 17:14
脑放跟心情时间和有关系,好的时候可能是neve差的时候是icon

1712
#5 19-6-10 17:27
刚刚在隔壁帖子回复的,现在直接复制过来:

其实,玄学与科学只有一步之遥。主观感受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听力,比如下午是不是喝了一桶劲酒等等等等。所以不认可主观感受就是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当然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你能说你的哈姆雷特就是我的哈姆雷特么?”。科学的,说白了也是有限的。我们能把有限的理论推导成有限的结果,然后说出:如果二进制校验完全一致,则可认为两个文件完全相同或是类似反相抵消这样的有限结论来。
但是实际上听着是什么样?真的是一人一个样。
那又为啥要拥护这个“很有限”的科学?
很简单,千人千样,意味着无从制定标准。我们没有达到每个人都能有钱去DIY或者定制产品的程度。那么需要一个权威可信的标准来作为大多数人认可的事实。而这个标准只可以是科学而不可以是玄学,理由就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当然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你能说你的哈姆雷特就是我的哈姆雷特么?”。
以玄学为标准,最后开花结果的就是拉帮结派和信息差欺骗,也就是所谓的割韭菜。这些言论和现象是要被抨击的,但是真正的个人主观感受是欢迎大家来分享的。
比如我可以说“我今天听着感觉好像UAD的76比Waves的好听”。
但是我不能说“UAD 的76比Waves的好”。
——————
至于为什么玄学是玄学,其实只是因为神经科学还不够发达来揭示人脑内由不同的环境下解析声音的不同点而已。也就是为什么“脑放”,怎么“脑放”的。说白了,人脑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声学环境”,它也需要你去控制一下添加“低频陷阱”做这样的一些“心理声学装修”。但是很多人没有做过这样的装修,所以“脑放”起来也就千奇百怪。
在我们能揭示人脑的这些秘密之前,脑放这样一个直接对我们的感受负责但又无比复杂的机理只能被认为是“玄学”,因为我们控制不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合格的录音混音师需要经过无数的训练才能成就,训练的不是听力,听毛细胞不会因为多听而多长(只会多死),训练的是正确的“脑放”能力。
可惜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
观众反应

1712
#6 19-6-10 17:29
另外,这里还只是应景地说了下本帖标题的“脑放”。而如果扩展一下到楼主说的自带滤波器等等问题,那就更复杂了。也就是说,在人耳的ADDA过程中本身就有了非常复杂的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人都是可能相差很大的,但是我们没有别人的耳朵,所以很难感受得到。
然后才是进入大脑的问题。
观众反应

6727
#7 19-6-10 17:30
我个人一直觉得,还是盲听 专治脑放!

脑放者,更多时候,是受到了视觉的影响, 而并非受到听觉的反馈
(我用上了某大牌千元好线,我用上了某某大牌设备,,,我终于用上了Protools, ,,UAD,,我用上了核电,,,这声音好舒服呀)
那么把眼睛闭上呢???

比如:  一首相同的歌曲的混音工程,  

用2万级别好声卡、好线, +外置时钟,内录导出Wav音频  ,
用1万级别好声卡、好线, 不加外置时钟,内录导出Wav音频  ,

用中等声卡一般的线,+加外置时钟, 内录导出Wav音频

用中等声卡一般的线,不加外置时钟, 内录导出Wav音频

用普通千元的声卡,国产的普通线, 内录导出Wav音频

如法炮制,类似这样(也可以换换不同牌子的1176插件),,,来个5段内录导出的Wav音频。

试试脑放者 盲听是否真的能5题能全对。实践见真金!



PS:这样类似的测试以前有人做过, 可以搜索一下。
确实也有人能盲听说对, 但大多数脑放者在盲听后 错误率很大。


本帖最后由 Salinx 于 19-6-10 17:59 编辑
观众反应
:不光是视觉,其实是“诱导”

1188
#8 19-6-10 17:34
戴上耳机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15448
#9 19-6-10 17:35
哈哈哈,看来都不太忙。

370
#10 19-6-10 17:44
喝酒喝多了估计像是换了阻抗很大的破线
去搞点high可能就阻抗很小了  非常灵敏 本帖最后由 solarflare114 于 19-6-10 17:50 编辑

370
#11 19-6-10 17:48
wangnov1 发表于 19-6-10 17:29
另外,这里还只是应景地说了下本帖标题的“脑放”。而如果扩展一下到楼主说的自带滤波器等等问题,那就更复 ...

以后说不定科技发达了 对脑放会有一个评测 跑个分儿什么的

3477
#12 19-6-10 17:55
脑子很智能,有3个方面,一个失真,一个频响,一个压缩;
应该是要Clean会比较好,所谓的”脑放“,不过就是“失真”,这是“想避免都避免不了”的;
而Fletcher-Munson Curves是可以利用的,而声音“压缩”方面,长期的听力疲劳也可以通过低电平监听和不时的休息进行缓解

4243
#13 19-6-10 18:04
大呼“脑放”的大致有几个方面:

一、听觉差异。有还是没有?分两群人,这两群人的主体构成特征,祁老师已经做的分析,不多说。但是这两个群体的人,经过一些历练,很多时候都是从听不出跳到听得出的阵营,很少出现听得出然后转入听不出的阵营,似乎应该能说明点什么;

二、听觉审美。有的差异可以在乎,有的差异可以不在乎,标准只有一个:符合“音乐审美”。显然,论坛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专业的、业余的,有人满足于出响,有人在乎很多感触细节,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甚至共鸣···,显然有很多人的“差不多”心理,在讲究音乐感受的艺术方面缺少感觉,无视人性;

三、不排除有人只是为了刷存在感、想立威、想笼络一些追随者和簇拥者。对音乐喜欢,电脑技术也爱好,只是都谈不上专业,于是,他们就喜欢跟搞音乐的人聊数码数据,也偏好于用数字解释一切···反过来,可能也喜欢跟搞电脑的去聊音乐欣赏,却不敢在数字技术方面太放肆···,至于,听觉差异、音乐审美,太抽象···而高深的计算机知识,同样一头雾水,墙里墙外翻遍都可能无果···

四、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只有前者的问题,倒是没有太大关系,加上心理问题,一些观点就很有意思了。比如:声卡和ADDA没什么不一样,PT HDX没卵用,4万块的设备只是获得心理安慰等等···事实上,他们似乎不愿意尝试,也可能无条件尝试,却能斩钉截铁地判断结果···在我看来,确实很神奇!


人脑那么不可靠,音乐却要取悦人脑,而不是电脑,而恰恰音乐的创造力还必须来自人脑,脑不放,等进同出,无畏美丑,音乐情何以堪···?


论坛混近20年,这种浪潮一拨接一拨,三两年一轮回···争论,没有任何意义,两群人真要是想证明,那就各找一组人,面对面,各种AB对比盲听,可能才能有结果···看看到底谁才是网络时代的“见光死”!

退一万步,这个世界大有装逼者,就是实打实有人脑放了,那又如何?···然后,心怀私欲地利用这一点,就能否定了一些差异、能力的存在?扣人一顶帽子,你就在艺术能力上长进多少?什么趋使你们孜孜不倦于此,空口放厥词,却总是规避硬角儿跟自己真枪实干的要求?心里虚的又是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小白,一个有理想做好音乐、混音的初入论坛者,要警惕几个真正的“脑放”问题,这些可能才是前进路上的大障碍:

一、除了电脑、D版软件、耳机,我啥都没有,所以说啥都一样的论调,我喜欢,我支持,不加思索、验证和逻辑推理,因为我是光荣的无产者,但须知,这只是Q式精神胜利法;

二、他是我最好的哥们、朋友、兄弟,他说啥我必须跟,必须支持,要看清楚、想明白,学习上同样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味儿不相投,不成堆!

三、玩音频不久,不需要体验好设备,学好再买。显然,如果是玩玩,当然是能节俭些更好···,但如果有心学好,对一些确立音质概念标准的像样设备,务必努力去实际体验体验,这是很必要的,好的标准确立了,今后会很受用。缺少标杆的努力,很多时候会把劲儿用错方向,钱花错地方;

四、对任何“土豪”展示,不要怀揣着嫉妒、恨,要摆正心态,听听动静,甄别他们是否用好了这些东西,或者是尽量了解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是不是适合自己。急着讽刺、挖苦、贬损,甚至附和别有用心的论调,你除了得到偏激的心态,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五、要了解就事论事是怎么回事儿,不要认为有人聊线材,于是眼里只有线材最重要,有人聊硬件,那就只有硬件才是唯一的最好。须知任何讨论都是有前提的、有范围的,讨论线材、设备等局部论点,不表示就没有更重要的其他事情需要关注,养成全面看问题的习惯,理性地学会像看地图一样,鸟瞰和局部放大都应该心里有数,牛角尖没有任何意义,嘴上叫得欢,解决不了任何真正的实质问题;

六、我有钱,你就说买什么我能干出版级,我砸钱!显然没那么简单,记住:钱能解决的事儿,那都不是事儿···!

七、学会分辨人,能给你有用参考信息的人。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多看看帖子,当你决定相信一个人所说,多了解他所有的言论、立场、经历、是否带有个人偏见和私欲,甚至为人和业内人士认可度,同时包括他的作品、正在使用和使用过的器材等等,是否是空口瞎说,是否表达观点中有非公立的私心,对于判断人品、建立信任,这很重要;

八、一些断章取义,甚至存有争议的所谓科学,永远抵不过一个能做好正真作品的良师给你的帮助大,如果你懂得汲取你应该汲取的。再说,人类的审美心理学就是最该研究的科学!用一些人的话来说,也许应该叫“脑放学”···。当然,我说的不是不要关注其他方面知识,但是对于你的学习,音乐本身显然更重要,而且是审美就离不开人脑,请不要忽视你自己和一些专业人士的主观感受,从事艺术创作、制作就必须重视人脑的主观审美反应(虽然现在有了测谎仪,但是好像还没有审美机),而且你应该比普通人更有敏锐的感知力、创造力,要坚信,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是懵懂二哈,除了自己愿意呆在二哈堆里,还念念不忘“拆”(拆台、拆规律、拆前人的经验)!

九、不要想着天上掉馅儿饼,一条捷径就是让你这只“幸运”的菜鸟遇到了,全世界多少万人,有的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摸索,都没能发现,你能有多少机会?就算有,以你的当前认知状态能否及时分辨、把握、领悟、运用呢?···所以,不要投机取巧,盲目崇尚高端绝杀技、昂贵设备,幻想能一两个小技巧、几句话、半晌功夫就能把复杂点的活儿做到极致,这都是不可能的。只有遵循着业界规律、前人的经验,慢慢摸索,逐步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才是大成之法,远离颠覆狂想症人群~!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6-12 22:38 编辑
观众反应

1712
#14 19-6-10 18:04
solarflare114 发表于 19-6-10 17:48
以后说不定科技发达了 对脑放会有一个评测 跑个分儿什么的

这真的有可能,不过看现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趋势,要是想照顾到咱们这个边缘行业估计得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大时代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到那时候~

1160
#15 19-6-10 20:03
  原谅我很少来音频转了,这个脑放是什么概念?以前没听过呢?现在做业务也没听谁提过,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东东,难道是类似话放之类的概念?如果是,我想通过谈谈扒带的经验来说一说这个脑放问题。

  扒带,我指的是日本扒带,要求特别高的那种。

  初进公司学扒带的新人,最头大的是三个问题,必须克服才能一直做下去。

  问题1:人声旋律要用一个乐器来表现(Xing公司用的是颤音琴),对该乐器不太了解的新手,总会把音区判断错误,要么高了八度,要么低了八度,一般会在全曲主唱快扒完了,才能把八度写对。但是做多了的老手,人声唱的第一句,就能直接用任何乐器写出正确的音区。

  问题2:BASS,新手会说,真的听不见呀,哪个是Bass呀?哪有Bass呀?于是去问检测,检测一听,说,有呀,你听这儿是不是很厚,还能听到Bass的音头,新手说,听不见呀……,中级制作人会说,嗯,是听到有,但听不清具体音高与节奏呀,检测说,你听,是不是跟那个底鼓的节奏有点像?你再听,它的旋律走动很多都在和声内音上,只有个别飘出来的经过音不在和声上……,中级制作人说,好像是,但真的不敢肯定呀……老手一听检测的回复,就会说,哦哦哦,对的,听到了,我之前自己听没感觉到,你一说,我就听出来了……
  问题3:进高潮了(副歌段),所有能上的乐器都特么全上了,炸成一团,真是听他麻卖皮呀!于是,新手熟手老手全来问检测,这怎么搞呀,完全听不见呀!检测说,你听,和声是肯定能听出来的吧,这色彩,肯定是个七和弦,Bass是这样走的,吉他是这个走的,钢琴……然后新手一头的鸟回到电脑前进入冥想状态,最后没法了随便瞎编了几下交上去,等着检测给详细的NG书反工。中级熟手有点似是而非,回到电脑前再次细听,苦听,狠不得瓣开宿主把音频直接拿出来用放大镜强解,最后又总结了一些问题去问检测。老手听完检测的解释,回到电脑前,开始用以前学到的经验,掌握的乐理,和声,演奏法,依照检测的提示进行倒推。出来的结果是,新手提升之路任重道远,熟手只等瓶颈突破,属于黎明之前最黑暗,最容易放弃的时间段。老手,嘿,出来的东西离成品八九不离十了,稍稍修改就能交活拿钱了。


  以上说的是日本扒带公司的制作人,从新手,到熟手,到老手,最后变成高手,甚至变成检测的心态过程,以及碰到的问题,与几类不同水平的人面对同一个问题时的不同状态。


  扒带的人从进公司就在练一种神功,会了此神功,扒带变轻松。


  这是什么神功呢?会不会是我们的耳朵只要不停的练,就会越来越灵,越来越精细,能自动将炸成一堆的声部自动分频分色的分离开来?答案是,不可能。从生理角度来说,耳朵,永远是越用越差的,它会衰老,会迟钝,每天大量使用,只会越来越差。甚至,很多习惯用耳机的人,对耳朵的伤害更大。


  那么扒带神功练的是什么?其实,练的是大脑,是经验,是乐理,是演奏法,是和声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一段音乐,你听不清,别人也一样听不清,为什么检测能听出来是怎么演奏的,并且提交到日本还就是能过?而新手,熟手,在不被提示的情况下,做出来就会错,甚至错得很离谱呢?其实就是脑子里装的乐理,和声,演奏法,经验……等综合的东西比老手少造成的。所以,扒带练的,不是耳朵灵敏度,而是知识的累积。


  那么这个脑放,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概念呢?


  我现在带娃娃去学钢琴,由于与各类音源这种标准音准的环境打了近20年的交道,走到琴房去一听,就能听出钢琴的音准有问题。而我,非科班,也没学过钢琴,更没刻意做过练耳的特训。我的耳朵,在我这个年纪,肯定是比年青的时候差的,为什么看起来,好像反而很灵敏呢?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观众反应
:做过扒带的人就很好理解,人的听力没问题,.
:很接近,其实脑放不是什么坏词,而是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