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今天听了自己2014年混的一首歌,怀疑这些年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

( 19 )
12
 
[收藏]
-  第 1 页  -

721
#1 22-4-4 13:02

今天听了自己2014年混的一首歌,怀疑这些年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

这首《三月山歌顺水来》是我2014年为好朋友混的作品,当时用的老HD系统,用到了Neotek Elite模拟台子,混响和母带用的都是tc的vss3和md3,都是TDM格式的插件。

今天整理备份以前的分轨资料,听了这首歌当时的混音,我顿时懵了.......尽管这首歌当时由于技术还不怎么成熟,还有很多问题,但是那种宽度和质感,我用现在的设备和技术真没信心能做得到,因为我的Neotek Elite台子前几年已经卖掉......


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提升混音和母带的音质,软硬件都已经全面提升,技术也有了大幅度进步,可是,没有了台子的混音总感觉不太对劲,难道高端模拟台子对混音真这么重要?难道我这些年的折腾都是白费功夫?这些疑问,也许等过些日子我再混一次这首歌,就知道了

有兴趣的朋友先听一下这个2014年的混音吧


下载mp3
本帖最后由 欧阳 于 22-4-4 13:02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观众反应

4765
#2 22-4-4 13:11
不错呀,分轨可以拿出来试试手。

1043
#3 22-4-4 13:37
很正常,我现在听我五年前写的东西,觉得挖槽,我能写的这么好听么。。。(五年前我是觉得很恶心的)

其实一是你对这首歌已经不上心了,你不会带着对自己的要求去听那一首了。二是新的东西你已经审美疲劳,听到后来麻木了你听得都是这首歌的缺点却忽略了他的优点。

我基本是每制作一首歌,都想要吐,因为觉得太难听了,连带着参考曲目也让我觉得很恶心很难听。
但是进入下一首,觉得下一首特难听的时候打开之前这一首,突然觉得也还不错。。。。

1289
#4 22-4-4 13:41
再厚点就更好了

1845
#5 22-4-4 13:42
人声大了。。。。。

8842
#6 22-4-4 14:15

141
#7 22-4-4 14:21
确实好

1615
#8 22-4-4 14:27
我也觉得,编曲混音这几年退步了。越学越糟糕。。。

6182
#9 22-4-4 14: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90
#10 22-4-4 15:40
人声好顶,还有公社大喇叭的质感,无意冒犯,这首歌混音并没有太多可取之处,楼主你能做的更好

4243
#11 22-4-4 15:46
如今的混音,更多是“平面式的清晰”“偏平状的平面贴纸集成”,正脸这一面要“细节、细节,分毫毕现···”,身后就没有身后了,“傻瓜相机”下的“优秀照片”···

中、低频的存在感与可塑性,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包括混录器材和听音器材(受整体电子工业发展方向影响,音乐行业器材的经济占比只是整个电子工业的“副产品”),进而影响人的“习惯”,然后···再发展就是“按这个听觉习惯”录混,于是慢慢走到了现在,这个方向还在延续···或许···有一天会触底反弹、适度合理回归···

开怀大笑和忧伤抽泣后的“腹肌痛”与齿尖“嘶嘶的飘逸空气感”,哪一个更艺术、更有情感共鸣、更戳人心···慢慢看吧···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正步踢”不是“硬和顶”,“葛优躺”不是“柔和润”···声音品质在于“精、气、神”,如人的“气质”,缺这仨,都不能算上品·,即使形在而神不聚,俗话说“穿上龙袍也不像皇帝”的感觉···有这仨,则即使形散而神可聚,好似混在乞丐当中,也能感受到王者风范···能感受这些,那才算是会听声儿了,不然还是跟风吆喝、看价格吧···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2-4-4 20:03 编辑
观众反应
:有道理。

2838
#12 22-4-4 16:05
不错呀

2897
#13 22-4-4 16:27
其实是summing的作用,信号分离再mix还是很容易定位的

13854
#14 22-4-4 16:28
不用模拟永远得不到模拟感

1289
#15 22-4-4 16:38
hjun 发表于 22-4-4 16:28
不用模拟永远得不到模拟感

只能搞开盘机了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