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能处理与谐能随心所欲地处理不是一回事···就像化妆、整容改变容颜,可以在适时选择,适用特定人群…但是,首先这种方式美的自然度有限;其次是,模拟特定对像很难乱真;再次,这样的技术在当前,往往有不愿意带来的负面作用(或者说连带效应),只能避重就轻选择…
另外,理论上说,如果能自由控制谐波,就可以塑造任何自己喜欢的声音特性,这是个极其广域的影响···目前,确实有一些对谐波能做调正的设备,但显然基本都具有我上面说的“化妆、美容”类似的缺陷···还有,当一种现象被人类认知,第一反应就是“利用”,因为“利用”一种物理现象,比“全面认知、控制、拓展更深层利用”一种物理现象更简单、也对自己更实惠···火药、指南针,都是先利用,后来才研究出机理的···很多事,有理解的相通性···所以,有或者能,不表示全面、深入,甚至随心所欲···
这些还能说明一个问题:字面的“科学理论”未必走在“科学践行”之前,不是每一种质疑都能找得到“科学的解释”···所以,真正科学的践行者所想要解释的现象,是没有已有理论支撑的,这个理论在等他们创造出来···指望以现有理论解释一切,自然就有些“不够科学”了···
说回楼主的话题,楼主之所以要“违规”选择串俩话放,原因比较明显,就是指望带入特定染色,而他描述的“两头翘”自然也就是听感,并且未必就是基频的频响测试曲线
(能用的话放,基频频响不可能两头翘到离谱的),都知道这个基频频响决定不了音色(染色)的,而谐波对于“音色”是有这个“能力”的~~。一种特别染色的话放,是它的电路、元件赋予的“DNA”,我不认为这只是纯粹“饱和”的问题,涵盖要宽泛的多,毕竟“饱和”只是人们能一定程度认知、控制的某种谐波频段又或者谐波组合方式,对于人耳的听觉“饱和”效应…属于认知领域“熟一节吃一节”的“先利用”,甚至,可能只是对某种电路功能现象发现的“利用”,远远上升不到“全面认知谐波并任意利用”的境地···所以,所有的谐波处理设备,参数基本都是泛泛而谈,更多说是听着色彩变化调整···足以说明这方面的认知、运用程度···我个人把这叫做“现象利用”···就像原始人用石头砸死兔子,这么干有的吃就行,就这么干···至于地心引力、抛物线、惯性、杀伤动能多少焦···都是不可能在当时就知道的东西···换句话说,现在有些复杂混音下的谐波设备,就是“原始人用石头砸兔子”阶段···有可听辨实效,所以,可以有···!但说到精准就难了···
每种技术都有他们要解决的特定难点,飞行汽车现在也有,但是并不成熟,所以并不普及,但还是有人用上了···我又一次强调,见到了、听说了、甚至用上了,未必等于完善了、全面推广了···谐波处理的最大难点,我觉得可能还是在于如何在混合的音频中提取属于各自声音的谐波何基频,如果能成功分离,至少也是前进了一大步···然后就是如果干净、不带副作用、按要求处理好这些谐波···这些难题如果都解决了,技术基本就成熟了,混音就再也不用发几个G的“分轨文件”给混音师了,不是吗? 真到那个时候,整个行业都会重新洗牌,是划时代的技术突破···人声消除、伴奏提取、合唱错音不重录,等等,想想都不是问题了···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2-4-20 01:4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