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哪吒很火,但是跟 寻梦环游记 差距还很大

( 129 )
 
[收藏]
-  第 1 页  -

2115
#1 25-2-13 17:10

哪吒很火,但是跟 寻梦环游记 差距还很大

最近说哪吒很火,但是孩子说还是喜欢 寻梦环游记
于是我们一起又把 寻梦环游记 看了一次。说实话,《寻梦环游记》太好看了。
这里有朋友看过《寻梦环游记》的吗?


我认为寻梦环游记是真的好作品,分享在这里了,没看的朋友,或者想重看的,有兴趣的点击这里。迅雷可以下载。
看看这里连接 : https://www.dy2018.com/i/98988.html










观众反应

675
#2 25-2-13 17:16
只看了看了trailer,个人有点难以接受这样的视觉审美和对白,宛如数字春晚。

2115
#3 25-2-13 17:28
好吧用马甲 发表于 25-2-13 17:16
只看了看了trailer,个人有点难以接受这样的视觉审美和对白,宛如数字春晚。

看哪吒的时候,感觉到经典被破坏。各种抄袭周星驰电影说话节奏。别扭的剧情,尴尬的对白,感觉非常难受,看的过程很受罪。不舒服。

看《寻梦环游记》整个人感觉很舒服。看完也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充满了爱。

这是我真实感受。
观众反应

3062
#4 25-2-13 17:42
呵呵 本帖最后由 Oxford 于 25-2-13 19:02 编辑

3976
#5 25-2-13 17:58
电影风格定位不一样,没必要拿来对比。
就当是在描述自己的喜好了。
观众反应

2115
#6 25-2-13 17:58
Oxford 发表于 25-2-13 17:42
看过,对结尾那首remenber me 印象深刻,非常催泪。
但是二者真没必要比较,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类型。

嘿嘿 本帖最后由 leadmix 于 25-2-13 20:26 编辑

3062
#7 25-2-13 18:02
本帖最后由 Oxford 于 25-2-13 19:02 编辑

252
#8 25-2-13 18:17
理性分析和音频后期音乐动画工业相关的内容是欢迎的,基于不同的文化内核没必要比较也没有比较的意义。

225
#9 25-2-13 19:26
在北京CBD万达广场贡献了4张票,现场多数是合家欢场面,一家老小来看的多,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爸爸妈妈带小朋友也有,影院笑声一阵阵的,看样子是挺对大众口味的。记得上一次进电影院还是8年前

哪吒.jpg (334.34 KB, 下载次数: 6)

哪吒.jpg
观众反应

2905
#10 25-2-13 19:31
中国动画做得好的还得是长安三万里,个人喜欢有内容的电影,不喜欢玩花活儿的电影
观众反应

252
#11 25-2-13 20:26
dulingyun 发表于 25-2-13 19:31
中国动画做得好的还得是长安三万里,个人喜欢有内容的电影,不喜欢玩花活儿的电影

长安三万里适合一定阅历的成年人,小孩除了里面的诗句会背以外内核是看不懂的。
哪吒是阖家欢,是最不容易出错的同时可以拿到顶级票房的类型。这两种片子都需要各自良好的市场。

所以动画片分级是很有必要的,可惜广电对此还是保守态度,这导致青年导演们摸着石头过河,拉到资方想拍一些深刻的内容,到审核会不会栽不栽跟头也是云里雾里,投资方干脆就全投流量明星+不会出错的剧本上了,而这种估计还会持续很久。

1327
#12 25-2-13 20:36
哪吒1是试探,哪吒2是打坏禁锢,回头想想小时候看哪吒闹海,总感觉老龙王就该死,敖炳死的太解气,哈哈,长大才发现,你洗个澡把人家房子都快拆倒了,人家出来跟你理论一下,你把人儿子和警卫队长打死了,人家去打110,你竟然还假扮警察,打了人家一顿,哈哈!

98
#13 25-2-13 20:45
我虽然也是在中国长大,但早就已经和当下的中式幽默产生隔阂了,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笑不出来
回到90年代,或2000年初,我还会跟早期周星驰港式幽默、英达冯小刚京式幽默、赵本山范伟东北幽默产生强烈共鸣
哪吒看过第一部,面无表情看完的,所以第二部根本没兴趣看。
类似的动画记得还有个大圣归来,看完也没什么感想可言。
我觉得当下的中式幽默已经脱离了生活,走向一个精致但死板的境地,有时候看一场喜剧电影,感觉还不如看有趣的人拍vlog即兴聊点什么有意思。。。
这种食之无味尤其体现在近年春晚的小品相声里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个例
本帖最后由 FruitsNeverLie 于 25-2-13 20:54 编辑
观众反应

2115
#14 25-2-13 20:50
FruitsNeverLie 发表于 25-2-13 20:45
我虽然也是在中国长大,但早就已经和当下的中式幽默产生隔阂了,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笑不出来
回到90年代 ...

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经常说的 “尴尬”

你不是个例。

697
#15 25-2-13 21:30
搞艺术的都觉得自己审美很高。好像越是跟大众有分歧就越显得自己有独立的,优越的思考。显得自己多有艺术性 有多审美等等。但是反过来,自己又对自己的领域有多高的见解?有多么深的造诣?引领或者继承发扬了什么?又没有。很纠结。话说回来,每个年龄段的人经历了什么,都有着特殊性。就像听相声,一边嫌说屎尿屁不够档次,一边说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儿子不够尊敬。就是笑不出来,还埋怨相声不够可乐,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想要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