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杂音采访姚大钧

( 15 )
12
 
[收藏]
-  第 1 页  -

1742
#1 03-11-26 03:25

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杂音采访姚大钧

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
——杂音采访姚大钧


杂音>mego


问:姚大钧先生,谢谢您能在忙于北京声纳电子音乐节的时候抽出时间,来接受杂音的采访。我首先想问您的就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实验音乐的推广工作的。


答:我想主要还是自己喜欢的原因吧。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好比你喜欢一种音乐,然后你惊异的发现这种音乐在自己身边不存在,或者说跟你有同样喜好的人接触这种音乐的机会很少很少,或者有很多的困难,很大的阻力。比如你并不能很容易的买到这种音乐的唱片,或者可以得到的资讯也相当少。那么当我看到有很多的朋友都在为这些发愁的时候,我就没有办法不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这种情况。


问:旅美多年,就您所见的当前中国实验音乐环境,与国外的有何不同?哪些是不足之处,哪些又是好的地方?


答:我想不足的地方就是资讯的贫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近几年来,由于网络的普及化,这一点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而且在不断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在接受这些音乐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么多的音乐资讯好比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而在国内,我们得到的一些唱片也好资讯也好,它都是不全面。也就是说这个大的数据库并没有向国人打开,我们还不能随意的从中获取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信息。我们还不能听到我们想要听到的,看到我们想要看到的,读到我们想要读到的,我觉得这一点是很欠缺的。比如说那些比较正统的实验音乐,关于它的历史前五十年的这些内容,在国内还处于真空状态,而我们现在听到的只是国外最新的实验音乐,通过打口唱片,或者网络这些渠道。但是关于实验音乐也好前卫音乐也好,这些音乐的历史,以及它一步一步衍变的过程,我们还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只是听到了这些最新的实验音乐,这就好比我们得到了结果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缺乏的是一种系统的认识。


至于好的地方,这也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也想在国外做一些关于中国的实验音乐的展览,比较正式的一些介绍工作。当然关于中国的情况,我想它和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都不一样,因为它在实验音乐发展的这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处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它不好的地方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而它有利的地方就是它长时间累积了这样一种巨大的创作能量,而现在他突然打开,突然爆发,突然被释放出来。这个力量也直接造成了当前这些二十多岁年轻人的那些不可预测的创造力,而他们的这些作品和世界别的国家同一年龄段的音乐家相比,又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亚洲的……


问:日本?


答:不,日本不能算在其中,因为它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我们通常习惯说日本是东方实验音乐的代表,而实际上它却应该属于西方的一部分。因为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讲,日本音乐的发展进程完全是和西方是同步的,他们是并肩前进的。所以讲到日本我们不能从地理角度来划分它的位置,而从文化领域来看,它还是应该属于西方世界。


我觉得亚洲方面比较好也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应该说是台湾。作为台湾来讲,它一直没有封闭自己的文化领域,它一直是开放的接受西方音乐西方文化。但是为什么在音乐方面台湾没有任何成就,不用辩解,这是毋庸讳言的。当然我说的是实验音乐领域,或者是学院派的音乐。最近我一直在和朋友讲为什么台湾现在没有出色的前卫音乐家出现,那是因为现在台湾的音乐学校里讲的还都是几十年前的那些陈词滥调。你看到政府在大量的推广音乐的发展,可是却没有足够的市场来接纳新的音乐,也没有人来给这种前卫音乐投资,所以到现在为止,台湾还没有一位被国际认可的前卫音乐作者。


而大陆的情况则不同了,它一直是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而当它的大门突然敞开之时,这些积蓄已久的力量突然迸发出来,就造成了现在这样一种状况,有大量的年轻的音乐家出现,似乎他们的名字都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我们不知道以后国内的这些音乐家的发展会是怎样的,但是我们能看到的是在这一刹那所爆发出的能量有多么惊人。这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是一样的,经济也好,各方面的情况也好,都是这样的。还有现在我发现中国的这些新的艺术的发展,音乐也好,美术也好,它都不是循序渐进的,因为它有一段被隔绝的历史,所以它的发展都是大跃进的,跳跃式的。那么人家也许会质疑你的根底是不是不够,你的基础是不是很薄弱,因为你没有一个系统的过程。但是同时,这又是它有趣、刺激的地方之所在,它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它有太多的不可知,它是在很危险的前进。也许会有人批评这些年轻人,说他们的音乐是无根的,说他们既不了解西方的音乐传统,又不熟悉东方的文化理念。这些说的都没错,但很现实的问题是这些音乐就摆在你面前,它是存在的,你无法否认这一点,而且是很好的作品,当然其中大部分还不够完善。这些年轻人里面已经有一些人的水准达到了国际水平,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我把这些作品呈现到西方的听众面前,那些西方的乐评人也同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是毫无一丝功利色彩的。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是由我们来捧、来炒作的,因为你看那些国外的乐评,尤其是欧洲的这些评论家,他们都是一直的好评,照例说这些欧洲人他们的姿态应该是很高的,毕竟这些都是人家的东西,从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中国人的作品,他们有资格把你贬得一文不值,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我们看到的这些评论有比利时文的,有德文写的,有荷兰文写的,还有法文写的,他们写的这些东西并不是要写给你看,或者写给我看。他们说你做的这个东西就是好,可见这些评论都是很客观的。


在举办这次音乐节的时候,也通常有外国朋友会告诉我他们不知道中国会有这样的人在做这样的音乐,那么我就会告诉他,不是因为你是外国人才不知道中国有这样的音乐,而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清楚身边有人在做这样的实验音乐。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社会并不承认新音乐的存在。在他们的想法里,除了摇滚乐、古典乐音之外,一切不成调的、不成章法的都是噪音。好比说你在北京,那么也许北京音乐厅代表的是一种音乐,北京音乐台代表的是另一种音乐,而所有的地下摇滚演出的酒吧代表的又是另一种文化。但是在这几种标准之外的音乐,现在还仍然是真空的。我们可以举一下当前中国美术界的例子,好比你今天做了一个行动表演,或者你做了一件很前卫的事情,那么人们不会说哎呀你这个不是艺术,他们也许会说你这个很哗众取宠或者怎么样,但是他们不会全盘否定你。但是音乐就会遭到这样的批评,人家根本不去讨论你这个做的怎么样,他们会直接的告诉你,你这个根本就不是音乐。于是就这样被他的一句话给抹杀掉了,连给人家一个欣赏的机会都没有。目前的中国对待艺术方面的态度已经是很开放了,包括之前说的美术方面这一类的视觉艺术,那么文学也好,电影也好,无论你用多么先锋的手法表达,人们还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想,对于声音的实验应该是下一个让国人能够接受的课题。


问:这次音乐节,有一部分国内的电子乐手,之前您听过他们的作品吗?觉得他们的水准如何?


答:这个问题啊,我想我可能不能很客观的回答,因为多半我和他们都认识,而且有交情都有好几年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西方的一些评价,你知道那些美国的、欧洲的乐评人,他们对中国的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不仅是音乐,我想他们对中国这个国家也是很陌生的。这些人的评价都是一致的好,我想他们的评论应该是最客观的。你比如说All Music Guide这个国人都知道的专业的音乐网站,他对于这张中国乐手的唱片给出了四颗星的评价。你知道,这些小孩子都是二十出头的,他们的名字在老外耳朵里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堆莫名其妙的字母,念都没法念的。但是即使这样,老外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我想这对于国内这些做音乐的年轻人是个很大的鼓励。这就是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音乐不是靠流派来分,靠风格来分的,衡量它的唯一标准就是好坏。虽然人们总是说好坏是没有标准的,但是我们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有一个大概的标准的,我想这个标准放到哪里都是适用的。


问:您认为怎样的实验音乐推广才是最具有客观性,最有效的呢?


答: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为中国的年轻人打开一扇门,让人们了解音乐的全部,而不是某一个风格、某一个流派。当然基于个人的能力所限,也许我介绍的音乐只是我喜欢的一部分,但是我认为把这个大门打开还是最关键的。然后那些大道理我想就不用我们再去讲了,这些东西都摆在那里,任凭他们发展就可以了。中国的音乐怎么样才能强大起来,我想就是要开放市场,这个经验在经济领域已经被所有人认同了,只是在新音乐方面人们还是不能很快的接受它。比如前年的“谭盾卞祖善事件”,我想时至今日还有这么可笑的事情发生,实在是说不过去。因为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还有人在用如此落伍的态度去对待音乐,你喜欢不欢它是你个人的问题,可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哎,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我想同样在别的艺术领域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惟独在音乐界,这实在是太可悲了。


问:多年来,您一直坚持着最为纯粹的实验音乐介绍,对各种音乐严加剖析,在您眼中实验音乐的标准应当是怎样的呢?


答:我想我的标准只是我个人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就未尝不是一种标准。比如之前我在网站上写的那些文章,后来为什么不再写了,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我们只要把这些音乐摆在那里、放给大家听就可以了,所以用太多的文字去表达让我感觉实在是说教多于给予……

(杂音http://www.altmusic.org)

全文请见<口袋音乐>第二期

79
#2 03-11-27 23:41
绝口不提张小夫啊
莫非真的有些恩怨?

79
#3 03-11-27 23:47
大钧还是浅薄了
好像根本不了解学院派的先锋派实验电子
他搞得这些,40年前的法国和德国的实验派先锋电子大师们已经搞得天花乱坠了,对于噪音甚至自然界不存在的、完全计算出来的声音的运用已逾无以复加的地步。。
80、90年代商业电子音乐的兴起正是建立在前辈的学院派大师们的实验的技术基础上的,但是技术更简单、保守,并不追求先锋,因为如果像实验派那些大师那样作,恐怕太过先锋,不会有任何商业效应。
更不要说今天的张小夫了。

大钧实在没有什么创新性,涉嫌商业操作,而且利用了人们对于电子音乐发展历史的无知

1893
#4 03-11-27 23:56
其实让他老人家来这论坛上大家聊一聊就知道深浅了……

很简单

另:

最现代的音乐一般都采用最原始的载体

79
#5 03-11-28 18:42
终于把你引出来了,不信你能沉的住气……
又在闭门修炼?

1742
#6 03-11-29 02:44
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看法,只是希望针对音乐而不是针对人。这里是“音频应用-音乐”版。

我会经常转贴一些关于所谓新音乐、声音艺术的帖子在这里。
能引起大家对音乐上有帮助的讨论当然好,但这不是我的目的,我也不会去参与到讨论中,我的目的就是要经常地贴,经常让大家看到,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等大家看得恶心了,多半也就记住了,有这么一个东西,“声音艺术”,的存在。

对于那些对所谓“实验音乐”发展史颇为了解,已不是我等眼光肤浅之辈的同学,当然也就不必进行强制性普及记忆了,如果你对这种音乐不感兴趣,那么我今后继续要贴的玩意你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因为你已经知道这样一件事物的存在了。但我会继续贴给更多尚未入门的朋友看。

另外,我不是乐评,且仍在启蒙学习阶段,尚未建立自己对这种新音乐的评判标准,我只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但我无权说它好或坏,也不会指出哪位大牌哪位好听哪位你不能错过,以避免误导他人之嫌,单纯只是强调其存在,好让“对于电子音乐发展历史无知”的朋友们不至于无知,不至于被人“利用”(利用!利用?)。

音乐等等很多种艺术,不是靠一些名词、名人、概念堆砌起来的,而是无数人用毕生心血去构筑的的东西,如果你做得到用自己的生命去对待它,就不会有那么多狭隘的想法。我听所谓新音乐、前卫音乐的时间不长,四年而已,对各种名词概念向来记性不好,对人与人、界线与界限也不感兴趣,但印象深刻的音乐带给我的那种感受是忘不掉的。所以如果大家真心热爱音乐的话,为什么不多谈谈音乐本身呢?

你们形容中的姚大钧先生,恕我实在不愿在此用任何一种感情色彩的两字词来形容任何人,一方对客体不了解,就没有这个对话的起码的平等语境,用这种词而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评价是不负责任的。我只能说,我们常常提姚先生的名字,不是因为把他当作权威,他个人从未强加给其他任何人他自己的审美标准;而是因为我们感激他、记得他为我们所做的贡献,他把我们难以听到的音乐奉献在我们耳边,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形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并且这个资源奉献仍源源不断地在继续,这让人觉得可敬。

要说浅薄,说狭隘,说商业运作,敢问你们几个人能做到像他这样,把毕生的心血投入到这里面来,每个星期不计任何报酬地把自己的收藏做成两小时精美的节目,免费放到网上,从美国寄往中国大陆和台湾各个地方电台,承受各种压力做这样一出两三年才熬出来的音乐节……让无数的国人了解到不同的音乐,认识到不同音乐的存在,而喜欢和有创作力的朋友们能参与其中。音乐在中国不再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和摇滚人能玩儿的了,不再只是那么区区几个门类和标准,它属于全人类,任何喜欢的人都能参与,当然真正参与进来也是要付出的,不是弄几个家伙弄出点声音就能成腕儿了,真正用心动手深入到其中才能体会到还是有行行道道和层次高低之分的,这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标准了。要说历史,你怎能难得住这样一位图书馆级的人物?但他的眼光是向前的,他只关心最新最前的东西,同时他自己的创作却又刻意不去符合实验音乐最流行的范畴,而是游离于包括他自己的喜好之外的一种实验。

好了,我会继续转贴一些新音乐的资讯但不会再跟帖了(但你知道,不回贴的人并不代表他没有观点,尤其是很多时候,也只能是无可奈何耸耸肩,心里笑笑罢了:))我不会告诉你什么好与什么不好,只会鼓励你虚心地多听,听作为一种本质体验就是一种参与,接下来的理性讨论则是对这种艺术的延伸,欢迎各位对新音乐发展史有知或无知之士参与听、讨论和创作。

1893
#7 03-11-29 04:08
毛宁同志,劝你拿出识五线谱之类的书翻翻再说
“新音乐”有多少年?“旧音乐”有多少年?就这个问题当初我与DJ同志通过信,他对国内“信息不对称”应该……(因为说过,信我就不贴了)。

关于这些问题,有时心寒不想说。对于这种现象没有看法,总体是好事,总比没有好。

我曾经比较赞赏所谓CAGE的人,现在却非常之厌恶——为什么?我怀旧……这时间是静止的,没有从中间到两头的一段。前些日子与一朋友聊酒(注:如果你听过他写的交响曲,你会认为潭顿还是低调点好),这位朋友我的感觉好似威伯恩似的人物,一生低调,默默耕耘,而更多的留给后人去评论。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最现代的音乐借用的总是最原始的载体”?艺术有没有进化论?(这是我延伸出来的一个话题)。

在这个论坛里我为什么总是只发所谓“技术”贴,只发“应用贴”,因为这是客观存在的,是1就是1,是2就是2,因此怎么争论总会有个结果的,而此类话题不是结果不结果的问题,而是你理解不理解的问题,说得刻薄点,毛宁你有可能奋斗一辈子都不一定能体会到某些概念。

以前我就说过一个事情,什么“声音艺术”,这是不可思议,音乐就是音乐而已,造这样浅薄的名词不会让人感觉是“先锋”而是“莽撞”。

我有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技术的载体始终是多元化的,可能是你排我,我排你,但是如果没有排挤就没有世界。这种所谓的“先锋派”属于我们吗?他们的生活属于我们吗,这一浅在的表象,其实就是最好的解释。社会对生活施加影响,因此因出艺术变化的可能,有些时候“******”的理论也是不错的:)艺术永远不是存活在真空之中。你毛宁如果让你去割几天麦子,你就不会在这敲键盘了。当西方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属于无法维持下去的世界时,人们——必须去扩大自己的生活情感。

这是西方所谓“先锋艺术”诞生的根本,而奇怪的是人们总是像引进“半导体技术”那样来引进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而且引进的人现在都有车坐了,都有职称评了……

YDJ同志所做的这种概念,从技术上还是有一点判断力的,最起码我敢保证我能看得一针见血,这些是有意识的与理性的。虽未出国门,但在自己观察的过程中,早已对这些厌烦透了,因此现在没事就看唐诗宋词之类了。这不是躲避的理由,而是我扩大自己生活情感的理由。

刚才说到理性与意识,那么“西方”的“先锋”的最超级的“武器”就是“非理性”与“无意识”。中国人不是这样的,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国家或者落伍,或者灭亡,而我国能够存活下来,她的基础就不是这样的。中国的根本在与“和”。这是更高级的“非理性”与“无意识”。崇尚创造不等于新奇,有些同志不惊讶是因为他们太了解(这里的同志包括很多老同志,50、60岁的都有),总而言之,在我刚过了“青春期”的阶段之后,我发现那些所谓“先锋”的理论基础都太脆弱了。当他感到寒冷的时候,他肯定会走回去,就像斯托克毫森晚期的创作一样。

现成物品——》永远不是艺术理论,这也是我讨厌甚至是厌恶那些所谓“先锋音乐”的原因。没有理论基础的“噪音”就是垃圾。很多事物,它以垃圾艺术的形式进入了博物馆,这是一种好现象,但是,有人却把他解释得很玄妙……呵呵。好象每个人活着就在找理由,而承认更多虚假理由的人好象更容易找到真谛一样。

Everything changes,nothing changes——》
一个小故事,我们很多的音乐人朋友现在用的“模拟”合成器,有多少年历史了,但是在国内好象成了“前卫”的标志了;两个小故事:
1是CAGE的“无声”——》最后我发现这只能是我乐器没练好的虚荣的解释
2是一位行动绘画者,即不用调色板,不用画布来做画的人
当你不在模仿自然的时候,你也就是自然了?——》

这绝对不是中国的哲学!

79
#8 03-11-29 04:37
“承受各种压力……且把毕生精力投入进去”居然成了判断标准
你说说哪个小偷不是每天承受各种压力,车臣的恐怖分子恐怕更是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恐怖事业中?谁有那些默念安拉的名字驾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极端分子更无私?
这也能成为粉饰和吹捧的理由?
简直是苍白到家的逻辑!

79
#9 03-11-29 04:41
他的目光可能是向前的,但是他未必在向前走,因为他大概并不了解哪个方向是前,因为他不了解历史,他的发明刚一诞生就被打S了(因为那些所谓创新几十年前就出现了)(难道今天你去发明碳丝和钨丝的电灯泡还能叫发明?)
奇怪了

6318
#10 03-11-29 21:39
这些东西适合玩概念的人去琢磨,本论坛还是干实事的居多啊。搞这个不是瞎耽误工夫吗?

1742
#11 03-11-29 23:58
都说了我对名人、概念毫不感兴趣,“新音乐”只不过是我方便起见随口叫的,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有障碍,那么我们以后统称“声音艺术”,这样可更好,早就想这样!

“非理性”与“无意识”就是中国的传统哲学精髓,凯奇跟杜尚不一样,凯奇如果没有学习东方的禅宗,没有对此感兴趣,就不会有他那些作品,就不会有接下来的“fluxus”等一系列先锋艺术;而杜尚,是真真正正西方出现的奇才,他是没有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的。我从18岁就开始迷恋fluxus,一直到这两年才发现原来不过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借鉴来的文化成果而已,原来这个奇异景观不过是东西方文化观念结合的一个契合点。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神秘的。今天什么声音艺术等等对我个人而言都没有什么神秘的,无非是一种存在,我并不迷恋它,也不排斥它。至于我为什么发帖,原因很简单,我高兴。如果你不喜欢,不高兴,凡是我发的这种“title”就提醒你不要看,我当然不是要论坛上的人都放下手中的活来搞这种东东,这是不可能的,我也没说过它好过其他乐种,没指望论坛上有更多人喜欢它;我只说强调其存在。如果你谙悉其百八十年历史,你就不用看了,可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啊~ 我得去告诉他们呀!更为了我们论坛的资讯全面性着想。[/COLOR]

这个贴我不得不回,因为不能不提醒一下我们的年轻朋友。现在的年轻人说话真是太可怕了!不怕不行~ 拜托讲话要负责任、有中心有论据。什么判断标准什么最新发明?我有说过没有?没看原文的还以为是我说的呢!我反复强调了没有权威!至少在我的字典里,没有“最”这个字!

我小学有个台湾同学,年纪小小一笔好字,既幽默又有教养,懂得尊重人,我就觉得我们大陆的孩子一开口狂得吓人,要不说人家文化传统继承得好呢~ 你学过历史,我还学过地理呢!你莫扎特之梦,我还日式唱流呢!这样有什么好处?所以说讨论要有诚心嘛!你要表达什么意思?是说这种音乐你早就通了,还是说它 doesn't mean a shit?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如果你不喜欢,我以后发贴一定注明“(不喜欢该乐种者勿入,以免浪费时间)”互不碍事,如何?但是有一点,你没有做好功课,就不要来误导别人,书上的历史叫个孩子来都能背,你听都没听过评什么评?!

我这一贴跟音乐无关,主要是针对某些态度,好比多哈同学每次论据充分就很好。但是也请你不要针对我的ID,一、这ID没有任何意义,它很无辜;二、我不是搞音乐的,请别拿我来参照,在音乐上“奋斗”?别逗了~ 这世间还没有哪一件事情值得我为之奋斗,对我来说没什么是有意义的,只有好玩儿、玩儿、不好玩儿、不玩儿之分。

btw:你上次和姚先生的讨论可并没有结果啊。似乎双方信息重点没有相接:

[I]发件人: dajuin yao[/I]
[I]2003-2-22[/I]

[I]前几天有位代号多哈的朋友来信告诉我他在你们站上发的对我的文章的疑问。我看了他那篇,感觉挺失望的,因为没谈到什么重点,而且主要不清楚我提到的一些东西内容。但是讨论就是好事,所以我也回了他信,说若能当面谈谈可能就可以沟通。主要因为我的文章里写的东西不是我的固定观念,而是一面之词,我自己不见得同意我文中的全部,只是提出几个角度而已。任何一种强硬的单方面说词都不会是正确的。[/I]

上次“北京电子艺术节”你应该当面跟他沟通的,只怕你在那里呆不下去,呵呵~
希望你继续“奋斗”,继续交流,当然还有继承你的礼貌原则,别给咱们大陆人丢脸哦 ;)

好了,再不回了。88

1893
#12 03-11-30 00:07
“多哈”也是代号,小妹妹;)

强调“信息全面”是好事,只是别太受过“小资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说句实在话,多发扬老祖宗的东西,有一天西方的这种“将机械的……”带到“人生存的状态”种会有崩溃的一天。建议你看看《学习型组织》作者的文章,这是西方人中还算比较了解中国哲学的人。

3505
#13 03-11-30 11:32
在我们湖南开煤体演奏会

2834
#14 03-12-1 11:02

damn

我最看不过的, 莫过于为自己都说不出自己存在的意义
而又虚伪和无耻乃至自恋的为自己的空虚的生命作出堂而皇之
的辩护的人...

对, 世界上总有割麦的人. 然而[无谓去探讨其意义]我们充其量
只是擦肩而过[忽忽]然后去过自己的生命.

所以乐观的说, 虽然你所在的这个世界一定程度上很无谓[详见matrix revolution],
但是只管去找你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好了, 尽管你无法避免比这种无谓所郁闷.

...

2996
#15 03-12-1 23:53
又是一个抱怨社会不给关注的人,可是凭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