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现在不用ADD,但我曾经用过很久。现在不用同样也是因为实在接受不了预置效果的高识别度以及劣质干声采样。
某楼说的对,重复感叹一次,它也许,跟!本!不!像!真!的!
其实,这也还好,更大的问题是ADD的后期总是那么差强人意,硬不起来,不给力。
“硬”,“给力”,是相对性质的形容词,所以咱就不必举例哪个歌ADD的鼓混起来多么给力了,咱有那时间多听听更给力的,多的是。
纵观此贴,我只分析我个人为什么曾经几年前那么热衷于ADD后来却再也不用它,看看会不会有人有同样类似的经历。只当交流。
ADD是我编曲生涯中接触的第一款多MIC位置架子鼓采样。恕在下才疏学浅,在那之前的几年用的那些鼓音源都是类似于巨人、HY2等综合音源里的鼓,导分轨还得依赖midi desolve part 功能去分MIDI呢。忽然有一天遇到ADD爆炸般的出现,怎能不心动!!最初我也以为ADD很像很真。那时用ADD编的东西也动不动被混音师骂,骂它软,假,肉,不给力。当时我的我是固执的,对ADD的钟爱导致我很久没有放弃它,不论同行混音师怎么鄙视之。之后大约两三年的光景,随着编曲录真鼓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开始对ADD产生怀疑和抵触,怎么我热爱了那么多年的音色跟真鼓差距这么大。说我喜新厌旧也好还是用情不专也罢,我只能承认,我对于音色拟真度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了,希望这种要求是进步性的,而不是事儿逼,或者,装逼。
其实即便如神一样存在的BFD3也是或多或少有美中不足之处的,至少,不是神级电脑是带不动的。有一优势必有一劣势。这时候就只能适当放弃一些东西了,要么选择节省资源,要么选择音色完美,这俩貌似比较难共存,至少在采样数量和制作技术上来说,是这样。这如同编配过程中的取舍一样。总不能“什么都往里用”、“什么都是你的”。
对于ADD,我并不否认它的功绩,至少当年很长一段时间它给我赚过编曲费。单凭这一点,要心存感恩。卸磨杀驴也就罢了,过后骂驴不如现代化谷物脱壳技术给力就不必了吧。
同样,RG,HY2也是如此。其实“HY2还是多少有那么点用武之地的”——这是一个与我一同成长的一位音乐人的话,至少他还在坚持想办法解决兼容性问题,而我却放弃了给自己找这个麻烦。他接的案子有些就特别需要HY2里的特定音色。你不能说他对了或错了,压根儿就没这个判定标准。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向前看。——我觉得帖主这个话题,或许每个人都会遇到,并且会有这么个过程,一定要理性分析理性对待,切勿胡乱喷这个胡乱喷那个。没准哪天你会发现自己当年说过的话兜不住,原来他的观点是超前的。——俺今天码的这些字儿也仅仅是就这个话题的一点个人感受,指不定哪天就落后了。
最后,谨祝编曲录音混音大师们多多提升技艺多多赚钱,这TM才是正事儿!呵呵了个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