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半瓶醋 于 18-5-8 09:49 编辑
听歌看图片,直接点这里
Welcome
混音日记又来了
跨界歌王播出时间:
每周六 20:30
混音日记更新时间:
每周一 ,如果我不忙的话。
混音日记的特点是每一期先不要脸的放一张我的自拍,但这一期我就想从照片开始说起
转眼【跨界歌王】我竟然混到了第3季,混完这一季跨界的歌就突破300首了,差不多一个月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一季还能有什么进步呢?面对着依然是单声道播出,我不排除它一直限制着我对这件事情的想象。
先放首歌吧,跨界的歌我一直觉得必须带着画面听,因为有的歌混完的时候我自己是没把握的,我会不断问自己这样可以了吗?直到把参考画面放上去,恩,我觉得可以了。要不然这个歌我可能永远都混不完。
先放一首听听,不、看看。
还是先从设备开始说起吧...
其实器材的准备是最简单的,每年开始前都要想着置办一些新东西,表面上是为了把接下去的混音混好,实际上只是给自己相对重复的工作增加一些动力,回首过往,其实有很多设备的采购都不是必须的,往往是一种冲动,只不过这种冲动是必须的。
这次和上次的区别,最大的恐怕是我换了个新的ADDA,我把SSL换成了DAD,就类似把奔驰换成了保时捷,其实都是不错的设备,但是确实还是有很多的不一样。
第一期刚混完的时候,捞仔老师突然跟我说:“王磊,我觉得这一次的混音还是很靠谱的,你是不是填了一些模拟的设备?”
我想想还真没有,我只换了个ADDA,其他的模拟硬件第二季后期的时候已经用上了,我会有种错觉,难道设备的变化已经掩盖了我技术的提高?我夫人跟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前两季混的都不靠谱,我想不会吧,这点自信我还是有滴,谁给我的自信?
我靠不靠谱不重要,这个ADDA还是很靠谱的,换了快半年了,最大的感受是声场明显比以前清晰了很多,特别是低频的轮廓很清晰,感觉几乎所有的插件都比以前要好一些,不排除是错觉,当然贵的东西有时候还是有它的道理的,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就是动态范围,按我以前的混音方式,电平不能再大的时候,在它上面依然还有余量,这是我没想到的,当然太过分了该失真还是会失真的。
填了几条500系列的EQ,主要是用来给主唱,几乎每首歌都会用到,主要是用来染色,用在通道上最后一级。
填了一台Console 1,主要帮我解决那些一堆PGM的歌,最喜欢用它的SSL 4000的插件,瞬间所有需要的通道都插上,可以快速的手动调整通道条上的所有参数,而且声音还不错,最重要的是方便。
它还支持SSL9000和其他 SOFTUBE的插件,还有UAD的插件,有的时候直接动手拧旋钮确实比鼠标快。
软件方面必须要提到的是这次升级后的PRO TOOLS Ultimate ,太方便了,除了偶尔闪退没有其他毛病。
以前没有提到过的一点,其实修复是跨界里面混音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跨界歌手唱歌所用的话筒大多数时候是头戴,而不是常规的手持话筒,我们还得混成和唱片一样,所以当我们把信号放大到能够使用的标准时里面会掺杂各种噪声,所以去掉他们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一季还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它们把舞台延伸到了观众席,经常有很多表演直接冲到了观众区,话筒里的掌声和PA的声音都是我们很大的挑战,有时候人声轨道中会有所有的内容,这也对混音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有很多时候有些问题完全依靠混音来解决也是无能为力的。
听歌
第一期一共混了7首歌,先从开场曲说起吧,就是三位导师唱的那首,电视版做了删减,因为这是三首联唱,电视版把所有的过渡段落的音乐全删掉了,听起来变化很突然,但是我给QQ音乐的版本是完整版的,而且是立体声版本的...
这一季混的第一首歌,陈学冬的声音还是很有特点的,很少遇到,聪哥希望我能把他的中低频调的很有磁性,不过对于这种头戴话筒确实不太容易,用了挺多功夫。
《心如刀割》,从最早混完ROUGH版就没再改过,直到交的时候才发现,听了听,也没什么想改的,就把文件名改成了MIX交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混音大多数的时候是感性的,并不一定修改版一定比第一遍好,但是一定比第一遍标准。
《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最佩服的是CHRIS打鼓,可是这首他在现场打离吴秀波太近了,话筒里有另一套鼓,加上时间差,妥了,这首歌还是比较适合看。
其他歌就不挨个细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QQ音乐,但我还是建议大家看视频的版本,目前第一期还是单声道,但有望在第二期实现立体声,只是有可能啊。目前第二期已经都混完了,到了修改阶段,第三期又要开始混了,我们下周如果有想说的我再写,感谢阅读,夫人说我录音圈没有比我再自恋的人了,不过,我知道还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