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中国组曲作完(此新疆民歌将会很流行)

( 227 )
 
[收藏]
-  第 11 页  -

1285
#151 08-1-9 10:18
现在出现了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值得思考一下:

完全同样的东西,为什么这些古典吉他高手觉得“都很棒”“请张老师贴出谱来吧”。不断索要要曲谱,给我发email要曲谱?

http://bbs.guitarchina.com/thread-576786-1-1.html

我猜想的答案是:欣赏这个需要个人的古典吉他演奏练到一定水平,和了解足够的中外古典吉他音乐和古典吉他音乐史(是否有意思,需要通过这个艺术的历史去了解)。任何艺术都有其历史,古典吉他音乐也不例外。

而这里的人多习惯于轻音乐、流行音乐、电吉他或钢琴,少有古典吉他高手。或骨子里是19世纪浪漫Zhu义审美观---他们很难从巴托克的〈小宇宙〉或亨德密特的〈调性游戏〉这些展示技术探索和运用的音乐中听出他们需要的那种狭隘的〈音乐性〉。

本组曲有些运用了相差半音的转调,显然这不是巴洛克时期的。

本组曲的作曲探索重点:如何在配5声性调式民歌中,用快速频繁转调的复调。

265
#152 08-1-9 10:41
不好听是事实啊。其实就是陈老先生的复调,学院派内部一样有说难听的,只是没有公开,因为老先生威望高、人品好、水平高。持不反对意见的只是有一种学术研究兼容精神。楼主不妨拿出学习对位的精神深入研究,同样手法,巴赫为什么不会不好听?楼主也承认这种融合存在很多技术上的折中,其实也包含音乐上的折中,折中折不好就会很难听。把巴赫的和声体系强加在民歌上,本身就有问题。学院派还有一种理论叫纵横同构的听说没有?尝试解决的就是类似民歌的和声体系问题。人家都是傻子,不知道可以把巴赫的手法用在民歌上?

1125
#153 08-1-9 12:05
先不要说不好听吧。
楼主所说的“本组曲的作曲探索重点:如何在配5声性调式民歌中,用快速频繁转调的复调。 ”
确实是实话!自己差的部分就学吧!
在你们骂的同时,楼主正在底下静静的练习用古典吉他弹奏
等楼主把古典吉他版本放上来了以后,很多人又改观了。

好不好听且仍一边。先学技术把

虽然我也不喜欢楼主的复调,但我要尽量听。。。

[ 本帖最后由 skimy 于 08-1-9 12:11 编辑 ]

1285
#154 08-1-9 12:09
[quote]原帖由 xiaoxie 于 2008-1-9 10:41 发表
“不好听是事实啊。”

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就是错的。 “好不好听”是审美判断(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

康德就划分清楚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可能互相导出。“好听”是与主体(判断者)有关的,而“事实”要有主体间无关性。 这个价值判断与人数统计事实也无关。

1125
#155 08-1-9 12:13
现在我可以肯定的是
“知道不知道” 编得很好!
“天涯歌女”就不用说了,用的和弦比较协调,说好的人也多

但是“喜洋洋”和“玛纳斯街上”的和弦就用的我蒙了,完全感觉不到好听。
好像在复调的走向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些我们有感觉的和弦。
也不是民族和弦。。。到底是什么。
ABABA再解释下行不?

[ 本帖最后由 skimy 于 08-1-9 12:17 编辑 ]

467
#156 08-1-9 12:18
[(而这里的人多习惯于轻音乐、流行音乐、电吉他或钢琴,少有古典吉他高手。或骨子里是19世纪浪漫Zhu义审美观---他们很难从巴托克的〈小宇宙〉或亨德密特的〈调性游戏〉这些展示技术探索和运用的音乐中听出他们需要的那种狭隘的〈音乐性〉]



本人从古典听到何讯田,小宇宙都弹完了,春祭是我的最爱。难听就是难听,何必不承认。。。。
观众反应
:我认为好听,为什么要违心地“承认”

649
#157 08-1-9 12:30
这就是传说中的实验音乐??

1285
#158 08-1-9 12:35
原帖由 popopopo 于 2008-1-9 12:18 发表
[(而这里的人多习惯于轻音乐、流行音乐、电吉他或钢琴,少有古典吉他高手。或骨子里是19世纪浪漫Zhu义审美观---他们很难从巴托克的〈小宇宙〉或亨德密特的〈调性游戏〉这些展示技术探索和运用的音乐中听出他们需 ...


和习惯有关。当初〈春之祭〉首演时发生Sao乱,抗议的听众很多。但现在人们早已经听习惯了。

1285
#159 08-1-9 12:39
巴托克〈小宇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67
#160 08-1-9 12:42
大家继续讨论,我先闪了,无语。。。。。

1285
#161 08-1-9 12:44
还有,并非我一个人觉得好听。包括这里也有觉得好听的,而且是作曲专业的。

1285
#162 08-1-9 12:48
原帖由 skimy 于 2008-1-9 12:13 发表
现在我可以肯定的是
“知道不知道” 编得很好!
“天涯歌女”就不用说了,用的和弦比较协调,说好的人也多

但是“喜洋洋”和“玛纳斯街上”的和弦就用的我蒙了,完全感觉不到好听。
好像在复调的走向过程 ...



那两个是频繁转调的2声部可转位对位。 一个声部是五声性民歌,而另1个声部是(频繁转调带来的)半音风格。是否协调纯粹是习惯问题。

频繁转调的半音风格对位旋律,极端了,咋一听就好象无调性,但细听,却是正确无误的调性音乐。

[ 本帖最后由 abada 于 08-1-9 12:56 编辑 ]

4483
#163 08-1-9 13:00
对于不懂厨艺的人,做出的菜顶多是不够好吃。
但要把一道菜做的超级难吃,不懂厨艺是不行的。
观众反应
:厉害!

1285
#164 08-1-9 13:10
原帖由 黑毛 于 2008-1-9 13:00 发表
对于不懂厨艺的人,做出的菜顶多是不够好吃。
但要把一道菜做的超级难吃,不懂厨艺是不行的。


对很多穆斯林来说,或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住时间长了,会觉得猪肉是超级难吃的,特别是肥猪肉,骚味特大;相反,大量的汉族人觉得羊肉有骚味,在新疆吃饭吃不惯。

对于基本生理需求的吃饭口味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高度精神化发展的音乐了。

4483
#165 08-1-9 13:18
让一个人觉得难吃,那叫厨艺有限

让多数人觉得难吃,那叫技艺高超
观众反应
:太精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