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采样器] 今天慎重宣布:制造BFD的人是个浪费高手

( 222 )
 
[收藏]
-  第 13 页  -

670
#181 06-9-29 21:19
真是非常真,可是不夠實用,
大部份人技術,經驗和設備都不夠...能把它修的和一些大師出的音色碟一樣好聽嗎..
bfd網站上的demo我聽來也不覺的很好,大概連他們都玩不好...

[ 本帖最后由 pkshan 于 06-9-29 21:21 编辑 ]

8
#182 06-10-20 15:27

回复 #64 为乐痴狂 的帖子

波哥利害呢!!!

964
#183 06-10-21 22:47
LZ 不是鼓手, 呵呵

699
#184 06-10-23 19:09

回复 #181 pkshan 的帖子

你有没有听到那首on fire啊!
听那个only drum的那个!

595
#185 06-10-24 01:08
LZ的鼓做的好 (相比之下 BFD是有点浪费资源)

399
#186 06-12-6 14:03
已经过去半年了,请问还有多少人在用BFD啊。

600
#187 06-12-7 02:16
我觉得楼主比较适合用中等的音源,比如EZ,我也在用他,因为BFD实在是很牛的东西,一般来说,做歌的手法都是先MIDI文件,到单轨干声文件,然后到混缩,这3大部分,并不是音色不够好,而是楼主你对音色的理解以及用法不好,我看到你很多回帖都在叫人把做的好的给你听听,其实,你不如把你做出来的发给大家听听,然后你说说他里面为什么不好,这样方便大家学习和给你找问题,如果大家都觉得你做得不错,那就是你使用方法没问题,但你不习惯这套音色,反之,那就是你没正确的使用音色而导致音色没有发挥到他的长处!
而且,你直接MIDI文件里合成,本来就不科学,当然出来不好听了(你的说法,我的理解,你应该是这么做的,所以觉得音色不够震撼,其实,震撼是需要你做混缩的时候,效果器发挥,还有你乐器{音色}摆放的位置[声场定位])
大家做出来的DAMO,还不如你直接到官方网站下的来实际,看看发明这音色的人和用这套音色人是怎么用的

3064
#188 06-12-7 03:19
又精通编曲 又精通混音 这个人只有马克斯
其他人都是公产主义者而已

600
#189 06-12-7 14:57
其实这也说不定啊,时代在进步嘛

1969
#190 06-12-8 04:50
这个帖的标题让我想吐…
…“慎重”……真恶

97
#191 06-12-9 13:56
Cubass里边自带的那个很不错啊。

4633
#192 06-12-15 14:00
BFD需要缩……

这是这一段时间我听到的对BFD最多的评价  呵呵   

我个人依然觉得BFD相当的不错  :) 至少看着TAMA PEARL什么什么的名字和图片 就感觉特舒服  哈哈哈哈

50
#193 06-12-19 17:09
终于看完了~~~
太激烈了~!~!~!~
我个人觉得BFD~~~~够了~!~绝对够了~!~!~!
引用咱坛里大师的一句话~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

399
#194 06-12-21 17:20
应该做这样一个调查,在大家的音乐成品中,用BFD的有多少?

811
#195 07-1-2 04:53
淼森-------
      
       你这个问题很实际。关于BFD,大家主要关心的是两个问题,1、音色,2、体积。我谈点浅见不知对不对。
       BFD主要是为鼓声部专用电脑使用的,老外做电音常常是数台电脑联合作业的,主要乐件用专台电脑制作。像我们一台电脑搞定所有乐件,BFD显然不太合适,首先是体积太大。
       BFD的设计理念是为达到最高专业化而奋斗的,所以它不但采样精度比一般的要高,录音质量其他标准也很讲究,而且力度分层有64个之多(一般的只有1个或者几个),64个分层的音色体积就是单层音色的64倍。这样做是为了真实还原乐器因力度变化而引起的音色特质的变化,可见分层越多音色还原得就越真实细腻。现在已经有128分层的音色了!
       作为我们只用一台电脑做音乐的人来说,就涉及到一个取舍问题:要么宁愿受罪强行使用,要么不用,当然,还有降低音色质量要求简化后使用的选择。
       不嫌我罗嗦的朋友不妨听我说说简化使用的事吧。midi音符力度解析规定是128个,所以做音色力度分层最多也不能超过128个,从体积看增大了128倍,已经太大了,可从音色真实还原角度看,这个数字又太小了,因为仍然能听出各分层之间接头处的“台阶”痕迹来。
       用超大体积换来的这个仍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对我们单台电脑工作者来说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呢?
       再者,从一般要求角度说,鼓演奏的力度变化实际上80%表现在midi力度的60---120之间(当然,少数高级演奏家例外),既是鼓独奏,40力度以下的声音台下的观众已经很难听到了,乐队合奏中,60力度以下的鼓声观众就听不明显了。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我们感觉整体还很满意的绝大多数的软音源,分层就只有几个。
       基于以上的原因,作为我们单台电脑工作者,是不是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折中的方案。
       1,动用软件的编辑功能,只留下部分分层,把其他的删掉不用。(BFD让不让用户这样做我没试过,但我是在kontakt采样器里对BFD这样做了)
        2,kontakt的开发者似乎很体谅我们单台电脑工作族,他在表现音质变化时采用了逐渐淡出的“无极变速”新技术,把分层相叠加而不是相对接。这样我们可以最少只用2个分层就能比较满意的解决问题了。具体方法是,先从BFD64个分层中选择一个最中庸的层(比如70力度的那个层)铺底,然后选一个最强力度层(比如力度125),并利用kontakt的“无极变速”功能,对这个强力度层自上而下做音量淡出处理,再将它叠加在第一个层上。这样做,虽然在表现强力度音质变化时有些笼统,但绝对细腻,更重要的是两个音色的体积比例是64:2.
       凭借 kontakt2 ,我使用以上两个方法,不但对BFD做了手术,也对其他大体积的音色----特别是GIGA的维也纳管弦部分音色-----也做了这样的手术。使用中我很满意它们的表现。从此,我再不用怕那些越来越大的音色了(当然必须是kontakt2能读入的音色)!
       至于BFD的鼓音色如何,我想当你了解了它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标准后,会有一个客观认识的。它只给了用户一套高级干声鼓音色,犹如一位超级裸体美女,对这位大美女如何着衣打扮,如何化妆,BFD把空间全部留给了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