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今天拿到了中音的Pump 8a音箱

( 332 )
 
[收藏]
-  第 13 页  -

664
#181 06-8-7 00:31
皇帝的新装的“知障”还有雨后初晴的迷糊都在于对于音频中两个概念没有了解和区分
误码是误码
jitter是jitter
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1821
#182 06-8-7 00:37
原帖由 shane 于 2006-8-7 00:09 发表


既然纠错,并且推算数据,你认为0变1的几率有多大——实际上那个几率是小概率事件,真的0变1,你可以拿一个wav文件试试看,肯定是爆音。

这个概率很大,cd的纠错是不完善的。但硬盘就不同了,能够提供100%正确的数据。同样用cd-rom读取cd再配合好的读取软件多次读取,可以得到完美的wav文件,这个时候播放效果比原来的cd还好。这也是专业声卡很容易打败cd机的原因

593
#183 06-8-7 00:41
原帖由 迷离 于 2006-8-7 00:29 发表
那么“音频文件复制到不同硬盘而产生的声音变化”怎么解释呢?

我也不大相信硬盘影响声音,但是仔细想想,硬盘和硬盘确实也是不同的,有转速、缓存、接口、供电的差异,当然,这比较钻牛角尖,也没有多大的实际应用意义,但我们更没必要一笔抹杀它的存在并加以嘲笑。
不是为了抬杠,请迷离兄理解。

593
#184 06-8-7 01:02
原帖由 shane 于 2006-8-7 00:31 发表
皇帝的新装的“知障”还有雨后初晴的迷糊都在于对于音频中两个概念没有了解和区分
误码是误码
jitter是jitter
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二者当然不是同一概念!您老的教诲太具有知识性了。
我所知道的是:一般误差出现在 10^-7 以下(大概,可能因机种而有异),所产生的错误,都会被丢弃。也就是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根本就是不完整的,是支离破碎的,只是丢得不太多,大家也不去较真,也就天下无贼了。

664
#185 06-8-7 01:35
原帖由 笑风狂剑 于 2006-8-7 00:37 发表

这个概率很大,cd的纠错是不完善的。但硬盘就不同了,能够提供100%正确的数据。同样用cd-rom读取cd再配合好的读取软件多次读取,可以得到完美的wav文件,这个时候播放效果比原来的cd还好。这也是专业声卡很容易 ...


后半句话“但硬盘就不同了,能够提供100%正确的数据。同样用cd-rom读取cd再配合好的读取软件多次读取,可以得到完美的wav文件“完全赞同,但是似乎笑版对于CD机的能力过于看低了,目前的CD机通过复杂的校验和冗余,误码率已经非常之低,已在CD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而影响音质的,更多是jitter的原因。皇帝的新装和雨后初晴的错误,就在于误认为误码起到影响音质的主要作用

3569
#186 06-8-7 09:15
原帖由 迷离 于 2006-8-6 16:29 发表
那么“音频文件复制到不同硬盘而产生的声音变化”怎么解释呢?

心理声学

4417
#187 06-8-7 09:23

大觉者

我也只是说有变化,在音频中很多都解释不了的问题,我也说不清,比如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在你手里和在我手里,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个我是说不清的,更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我那个试听,在我这里随便找个人就能听出来,可这个论坛大部分人听不出来,
这个我就更说不清了,所以根本就没有争论的必要,心里也好技术也好,都没意思,
你听不出来也没说你不是录音师,你能听出来也没人说你是录音师,毫无疑义的争论,
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是停了吧。

3569
#188 06-8-7 09:28
什么是“音质”,音质的概念是什么?

随便举个例子,一段干声的鼓和做过动态处理和EQ的鼓,明显后者声音更饱满、扎实和富有动态。而两者的编码相差太远了。可以说完全不一样。

所谓的CD误码之类的东西存在,但和“音质”两字是毫无关系的。

或者说用什么东西涂到CD上就能改变音质,很多人比如MIHU2000确实能听出区别来,但这个东西在科学上讲不通。

4417
#189 06-8-7 09:55

大觉者

这个你是错了,涂东西在科学上是可以说通的,只是你没认识而已,在有些高档的CD上
已经采用了,发烦你做个试验就知道了。
  算了!这也没意义,你又不是作CD的,也不是听音者,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你没有任何意义,也可以说对于所有的录音者,也没有任何意义。

5258
#190 06-8-7 10:13
涂东西在科学上是可以说通

那就麻烦你老说一下吧,这个好像不像调整音箱,需要你亲自动手,给我们大家都讲讲吧

357
#191 06-8-7 10:23
【音响】CD光盘读取原理
By  玄子 发表于 2006-5-27 9:37:20








一、盘片构造

(一)盘面由里至外分别为导入区、数据区、导出区。

1、导入区:

        这是很重要的区,如果这个区又什么破坏,整张盘的数据是永远都读不出来的!不信你可以在光盘的内圈贴上一小片小纸片,光盘是无论如何也是读不出来的。      

        因为这个区是记录这张盘片的总体情况的数据的,比如第一首歌的数据是在盘片的从哪里到哪里,总的数据又记录到盘片的什么地方。在机器读这张盘的时候先把这部分信息存在机器里,然后以这个指导光头的读取。

2、数据区:盘片的内容存储的地方。

3、导出区:负责告诉机器说:“完了,你的任务完成了,可以休息了”,如果这部分损坏,则音乐播放完了之后,机器老在那里转不会停下来的。

(二)、盘片由上(标明哪个歌手什么专辑那面)到下(反光的这面)分为:漆保护层、反光层、记录层、透明衬底(也就是塑料层)四层。

    光头发出的激光通过透明层到记录层再在反光层被反射回来,就完成了最初的数据读取了,通过记录层上的不同信息,反射回来的光的不同进行读取。(下图就是盘片上的一些窟窿(有长有短、有深有浅,表示信息的不同)


二、读取原理

首先看下激光头(这是数据读取结构的核心)

1、激光头的构造

CD机拆开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了,左边的那个圆形物负责托住盘片

  




        把真正意义上的激光头再拆出来就是下边这样了(这是个非常精密的东西,到这里已经很少螺丝了,有也不能乱拆)

        下边的带螺旋的是使激光头能一直从头读到尾的旋动装置,中间有一个圆形的象镜子一样的那个,激光就是从里边出来的。



        把这个镜子(叫非球面模压透镜)稍微拨上来就可看到在镜子的右上角那个黑窟窿,激光就是从那里射出来的。




        那不是射不到镜子上吗?没错它不是直接射到镜子上的,而是通过这个有点偏紫色的半透镜反射上来的。



2、读取原理

下面是读取的原理图解,激光是由激光二极管发出,再射到刚刚说的半透镜,一部分激光经过反射从非球面透镜射出来,再经过CD盘片上的反射层把光线反射回来,直接射到下边的“光检测器”,光检测器会把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电信息,最后里边的集成芯片就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码(这里面有一套很复杂的解码计算模式),把它复原为原来的声音信号。


357
#192 06-8-7 10:27
涂东西改变音质的唯一解释也许是改变了激光反射路线而导致反射光到达光检测器有时间误差?那样不就有可能会造成误码了?就像是一张有划痕的CD,划痕大了就容易跳碟

我不相信随随便便涂点不知什么材料就能够提高CD音质,如果真是这样,厂家为什么不直接在上面涂一层?而且为什么只是划个圈而不是全部涂满?

593
#193 06-8-7 11:04
请教shane兄:我本人做过以下2件事,结果明显,原因不明,不过应该和您老挂在嘴边的 jitter长jitter短无关吧?
1、一张磨损严重的VCD,好多处读不过去,即使读出来也是磕磕绊绊。后来放入冰箱冷冻了一段时间,再放,他奶奶的,就是滑溜溜健步如飞。
2、用DVD刻录盘刻PS2游戏,如果用8速写,能正常使用,但CG部分有顿、滞现象,而且容易死机;用2速写,一切正常。
由此想到,为什么人们一直强调,音频CD最好要用低速写入。平时我们不以为然,那是因为耳朵比眼睛好骗,东西丢得不多都能蒙混过关。在普通的重放设备上,讨论这些问题其实是没多大意义的,也不会有结果,就象我那台不到2千的国产功放,换上贵它几倍的电源线,什么改善都没有,但这并不能证明这根线是骗人的。
有请shane,大家鼓掌欢迎!

4417
#194 06-8-7 11:30
我很迷糊,很迷糊,难道除了书上的你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自己做一下试验就知道了,
有什么不能做的?不要像门子似的,动不动就拿书来,没书就什么都不是,没意思!处理
CD目前我知道的有5种方法,效果明显的有三种,能说出道理的有也有三种,有两种说不出来道理,但变化是明显的,不过涂色这个是能说出道理的,我不想说,没意思原因和录音没关系,既然没关系我就不说了。

4417
#195 06-8-7 11:40

皇帝的新装

我很欣赏你的态度,对不对要有的明确的试验后的态度,不像有些人自己不懂试验,
笔者眼睛胡说八道的,看来就是本本主义了,泽东同志已经教导过怎么办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