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被误解的音频 之 2-00 模拟处理器音质比 DSP 高

( 381 )
 
[收藏]
-  第 14 页  -

1048
#196 15-1-26 19:39
原帖77984567 于 15-1-22 22:36 发表
看来楼主仕途想 改变读者的一部分观念
想借群体形态 创造一种标准  

不是偏激 偏见  理性 正面的  新声音应该受到欢迎



谢谢,我还没有能力创造新标准,新标准早就被科学家和业界精
英创立了,只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教育与学习都需要时间。

1048
#197 15-1-26 19:42

回复 如果不爱 在 #81 的 pid=4378247 的贴子

是的,不过在谈与搞之间,我更喜欢搞,艺术搞起来比谈起来有趣。

342
#198 15-1-26 21:13
音乐本身就是艺术,用科学的角度去衡量艺术我觉得是行不通的,非要讨论哪个好就一定要都用过才有发言权,我用过比较高级的模拟硬件,也用过软件,我还是喜欢硬件远超于软件,我只是使用者,对于设备我只是跟随而已,如果之后的时代数字更加完善更加主流我会愿意转平台的,但是现在这么多的大师都是在用模拟硬件,那么我还是相信他们的判断,至于Bigger,说真的,真果粉用iPhone绝对不是为了装逼,而“假混音师”在音频这个专业领域的一线中是非常非常少的,一个世界知名的混音师,他的耳朵和技术肯定都是真货,因为他是干这个的装逼是为了给别人看,你待在自己的棚子里除了发推发脸书,邀朋友来和一些个客户,普通人根本不会在乎你的哪些个铁皮箱子,所以我不赞同Bigger这种说法
至于分享工程参数,至少我是不会分享我的工程参数,为什么我要把我的作品的参数给别人分享呢?如果你有作品并且愿意分享所有参数的话请先实践
声音是科学,但是音乐是艺术。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才更冷漠,把所有东西都量化这种模式我个人不喜欢。

某种程度上,混音师和指挥是很相似的,无论是什么等级的指挥家他都无法做到两场演出完全一致,如果数字真的能做到完全一致,我觉得这也并不能算作一个优势,至少我现在是这么想的,如果一个音频工作者把自己的工作还当做是艺术的话,他就不应该把所有的工作流程定得那么死,死干活的是机器不是人。
或许有一天人会变成机器,但是至少现在,我还是个人。
艺术不需要过度的客观,因为大部分人都太客观,所以他们无法成为艺术家。
观众反应

4243
#199 15-1-26 22:37
原帖天戈 于 15-1-20 18:45 发表
其实模拟和数字,单从技术上的区别,大家的认识基本还是一致的,楼主在前面也大篇幅的提到了当前的大部分人对模拟相对较为认可的现状。
模拟世界的特点就是不精确,现在的人们更多的认可这种不精确、随机性带来的感 ...

什么是精确?
是你现实的身高精确,还是体检表上的数字精确?
圆周率是现实存在精确,还是3.1415926····精确?
音频是是连续不间断的电平变化精确?还是每秒采样xxxxx位间歇的数字更精确····

1就是1,0就是0,你认为很精确,所以你很满足,可惜的是当用数字去描述一个模拟事物的时候,没有处处都像你想象中的0啊1啊那么精确····尽管你想用xxxxxx······无限的数位,可倒霉的是,你终将有用一个并不属于真实世界的人为公式去量化他!这样精确了吗?是的,数字是精确极了,但是实际上呢?哪一个才是真实?你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因果不分了?要不要再想想·······?
观众反应
:说的 很到位

474
#200 15-1-26 22:59

回复 yousing 在 #114 的 pid=4381663 的贴子

很赞成你的说法。但是这个贴我从头一直看到尾得出一结论:这就是一嚼舌根的讨论!
所谓的理论无非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意淫,反而把实际使用归为“艺术”,意淫归为学术。
唯一有的正面意义是确实有科普效果…至于吃这行饭的朋友,还是快去干活吧,年末了…

774
#201 15-1-26 23:38
回复 楼上ID “超级模拟”所谓的理论 无非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意淫,反而把实际使用归为“艺术”,意淫归为学术---对你这话很赞!


下午,点了半包烟, 从头到尾2小时  逐字逐句的看, avis理论知识  确实赞。这一点我三炮 绝对服!
可是 他大多只是玩玩意识流, 嘴上辩论的功夫
  但要知道 好的声音 好的音乐, 无需去用口腔 这两块肉 来说出来, 去Paly  去空格键呀, 一听便知晓了。


就如同15楼 张华东说的那样:
“3:楼主你一再强调 模拟设备的失真,噪音等这些问题,那我问你 你实际用过多少好的模拟设备?麻烦捏个清单,给张你的工作图出来。然后再说话,你知道不知道,模拟设备的内在魅力是什么体现出来的?!那我告诉你 就是因为有了失真,有了噪音,模拟设备才有了经典而又无法取代的声音特色来。这也是为什么UAD WAVES 和其他一些插件效果器厂家 花心思去捉摸的事情。”


华东的话 我很支持,
   只有把众多 模拟硬件玩熟了    摸热了, 才有底气 去讲这里不好 那里不好。。。 没有用过 有什么发言权??
一个人说吉普不好 ,  另一个说宝马不好,  是不是 这些人的话 我们都要去相信呢? 借鉴归借鉴  参考归参考。  毕竟不自己 亲自去体验店 摸摸方向盘, 试试上路。  是不可能 真正了解   什么叫 “用户体验”, 哪款车 真正适合自己的!
  


楼主自己 也在68楼说过,放点自己混音 录音的片段上来,  太好了。 期待 你用声音来诉说。!    而不是  单单只靠文字!
我绝对为你顶贴!
观众反应

774
#202 15-1-26 23:39

回复 yousing 在 #114 的 pid=4381663 的贴子

说的有见解。

1048
#203 15-1-26 23:44

回复 懒得动 在 #42 的 pid=4376730 的贴子

如果不爱 你真是个艺术家。

1048
#204 15-1-27 00:01
原帖abyss 于 15-1-21 13:48 发表
其实问题的焦点应该还是“音质”的定义问题,如果“音质=保真”,那么我同意楼主。
但是我绝不同意“音质=保真”这一前提。


你不必同意。每个人都有权利不同意任何事。你甚至可以不同意
地球是个球体。但这并不会让事实有哪怕一丝的改变。

493
#205 15-1-27 00:08

回复 avis 在 #116 的 pid=4381770 的贴子

哈哈,你说话挺逗的,A兄!

774
#206 15-1-27 00:26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音乐本身就是艺术,用科学的角度去衡量艺术我觉得是行不通的,非要讨论哪个好就一定要都用过才有发言权,我用过比较高级的模拟硬件,也用过软件,我还是喜欢硬件远超于软件,我只是使用者,对于设备我只是跟随而已, ...



是的 楼主第一楼所说:模拟硬件让混音师 , 有充足的借口谢绝任何人 分享工程参数,。,,我很无语。,。。。

    事实上    有哪个全用“TC、UAD插件” 混音的大师,  能把工程文件 分享给任何人?  ladygaga 阿黛拉 瑞哈娜的工程文件  我也好想要,    谁能给我?   

( 我还不需要 看见他的外部 模拟硬件的旋钮参数!   ,  我只要看大师 剩下的插件,以及PT内 各分轨的排列 、Pan设置、包络、做了几轨AUX。 发送是如何路由的!    我出钱   谁卖我??? 呵呵 )

  即便说他们这些混音师 全用软件混,  (我的前提是 假如!)
也不可能  发扬精神   把工程参数放在网上。为什么要平白无故放出来? 凭什么要放出来? 不放不行吗???

不管是不是 模拟硬件混音的 (诸如一些日本的棚子  比如宫崎骏的“起风了”  就是模拟硬件弄的,Studer开盘机录音的)
       ,还是全插件混音的( 瑞哈娜2013年的一首歌 就是DP下混音的 没用硬件压缩器EQ,,)
没有哪一个大师  放过不错的一首歌的工程文件。或让大家都来进棚子  看硬件的旋钮参数。推子推到哪。。。。


     只有那些没有真料的人  ,  才没事发分轨混音工程文件给大家分享,(画外音----哇塞 大家看我做了一夜  30轨道, 好幸苦的哇,请记住我的名字  一定要点赞呀!)

Waves 、PT当年为了炒作。  确实也搞了几首歌的 混音工程。分享在互联网。   但当懂行的人一打开 听听看 就知道。  那几首歌都是在简单的参考。,说的难听一点忽悠初学者。   借机推销 卖自己公司插件宿主罢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炮台 于 15-1-27 00:33 编辑 ]
观众反应
:其实那只是一个邪恶的小玩笑而已。

4243
#207 15-1-27 00:56

回复 avis 在 #16 的 pid=4376132 的贴子

有朝一日,人的大脑换成电脑,不需要有人的思维和情感的时候,那就理性了······可惜,那时“它”们或许不需要艺术熏陶,即使需要艺术欣赏和表演的功能,植入芯片即可!就连什么是“艺术”这俩字,你也得编程告诉你的机器脑袋。······那时候,艺术就真艺术了,理性了,人性了······!就像离开人类的心理、生理特征,谈人类的音频听觉···我想问: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学术?你做那么大的学问干嘛使呀?!

4243
#208 15-1-27 01:38
“看来炮台兄真的是不明白“可以”这两字的意义。你也“可以”给我一个 Mute 插件。只需经过这个插件处理一次,
音频信号就会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然后你也“可以”得出音频信号只需被数字 DSP 插件处理一次即可完全损毁的结论。
这就叫做以偏概全。你的这个插件并不能代表所有插件,事实上,这个插件只能代表少部分模拟建模插件。
它对信号的污染与损毁是对模拟处理器准确的复制。这也正好佐证了模拟处理器低下的音质。”


你的音质标准,应该是指存储器对存储器的数字拷贝,无论从噪音、失真度、声相····都不会有损耗,绝无二样!DSP完胜!
你对比的基础是甲电脑硬盘里的音频文件A,复制到乙电脑硬盘变成的C文件,即为A=C,音质极致还原了!你很满意~!
如果是不同DSP效果处理,那都不能算音质好,因为每个软件开发商使用的音频编码方式都未必会一样!
就这样,在两台甚至多台数字设备中,只需对比文件之间的差异,就得到了你要的音质真谛结论:模拟处理器低下的音质!

我甚至在想,你的极品音质的数字音频是如何得来的【当然指的除了数字合成器的自然声】,话筒、话放、A/D转换也不可能纯数字?还有,音质又如何去鉴定?电脑里对比数据就可以了吗?,应该是的,甚至不要回放,D/A可能有损音质!功放、喇叭、环境、线材、焊锡、插头······模拟就是那么操蛋的,各种污染与损毁,没音质保障啊~!为了学术不沦为艺术···也只能这样了

如果数字音频对于人类来说,不被模拟设备污染与损毁【也就是听不到?】才算有极致的音质!个人觉得很真的很学术~!简直···太空中的学术了,什么计权不计权,与人无关嘛,又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研究,人脑数字电脑化······后脑勺插一U盘,直接转换数字脑电脉冲,欣赏极致音质,搞定那必定是人类创举啊~!

[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5-1-27 02:20 编辑 ]
观众反应

1048
#209 15-1-27 02:30
原帖gxhj 于 15-1-26 09:17 发表
数字和模拟的效果器各有各的好处,我也不赞同一锤定论说哪个一定比哪个好的说法。


支持,我也不赞同哪个比哪个好,我的文章主要分析的是哪种处理比哪种处理客观音
质更高,更保真。


原帖gxhj 于 15-1-26 09:17 发表
但是模拟效果器的染色效果确实也是任何去模仿它的数字效果器无法做到一模一样的。


是的。但是我们也不必做到一模一样。


原帖gxhj 于 15-1-26 09:17 发表
但为何说现在数字效果器为什么大多是模仿一些经典的模拟效果器,


我前面已经解释过,绝大部分数字效果器都并未模仿任何模拟效果器。


原帖gxhj 于 15-1-26 09:17 发表
所以说,这两方面的东西只能说各有所爱,根据需要去选择,


正确。

1048
#210 15-1-27 03:02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音乐本身就是艺术,用科学的角度去衡量艺术我觉得是行不通的,

反之亦然,用艺术的角度衡量科学也是行不通的。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非要讨论哪个好就一定要都用过才有发言权,

未必。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我用过比较高级的模拟硬件,也用过软件,我还是喜欢硬件远超于软件,

那是你的主观喜好。可能只能代表你一个人,也可能代表绝大部分人,
但是主观喜好无法更改客观科学事实。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我只是使用者,对于设备我只是跟随而已,如果之后的时代数字更加完善
更加主流我会愿意转平台的,但是现在这么多的大师都是在用模拟硬件,
那么我还是相信他们的判断,


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的脑子长在我自己脖子上。历史上有太多人把别人
的脑子当自己的使,一味盲从,随波逐流,造就了文化打嗝命,浮夸放卫
星,大炼钢铁,大锅饭等的只要自己稍微动动脑子就能避免的历史惨剧。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至于Bigger,说真的,真果粉用iPhone绝对不是为了装逼,而“假混音师”
在音频这个专业领域的一线中是非常非常少的,一个世界知名的混音师,他
的耳朵和技术肯定都是真货,因为他是干这个的装逼是为了给别人看,你待
在自己的棚子里除了发推发脸书,邀朋友来和一些个客户,普通人根本不会
在乎你的哪些个铁皮箱子,所以我不赞同Bigger这种说法

这只是搞搞笑,何必当真呢?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至于分享工程参数,至少我是不会分享我的工程参数,为什么我要把我
的作品的参数给别人分享呢?如果你有作品并且愿意分享所有参数的话请
先实践 声音是科学,但是音乐是艺术。

对,本帖不讨论音乐艺术,只讨论声音科学。艺术我不能帮你做。但科学
我可以辅助大家理解。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才更冷漠,把所有东西都量化这种模式我个人不喜欢。

事实上,我们现在发行的绝大部分音乐都已经经过若干次量化。所有数字
音频中的所有东西全部都已经过量化,那么要找到你喜欢的音乐,看来只
能用古法黑胶或磁带了。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某种程度上,混音师和指挥是很相似的,无论是什么等级的指挥家他都无
法做到两场演出完全一致,如果数字真的能做到完全一致,我觉得这也并
不能算作一个优势,至少我现在是这么想的,

我们需要区分不一致性的来源,如果这个不一致性来源于演奏者或演唱者
那么这种不一致性会给音乐增添活力与韵味,但如果这种不一致性来源于
后期处理,那么混音的质量与确定性将因为这样的不一致性而受到威胁,
不一致性越夸张,最后混缩的结果变数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后,整个混
音就会完全失控。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如果一个音频工作者把自己的工作还当做是艺术的话,他就不应该把所有
的工作流程定得那么死,死干活的是机器不是人。

同意。

原帖红茶君 于 15-1-26 21:13 发表
艺术不需要过度的客观,因为大部分人都太客观,所以他们无法成为艺术家。

很深刻。非常同意。但是这个世界只有完全没有艺术的技术,而并不存在
完全没有技术参与的艺术。若在搞艺术的时候完全不关心技术,艺术也会
搞不下去。所以搞艺术的需要研究一点相关技术,而技术需要客观的态度。
我们需要将这些无情且冷漠的客观态度限制在技术领域,一旦进入艺术的
世界,就让这些冷冰冰的客观见鬼去吧。

[ 本帖最后由 avis 于 15-1-27 03:0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