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谁说数字线没有声音上的区别 -带对比小样》》》

( 224 )
 
[收藏]
-  第 14 页  -

869
#196 15-3-2 22:35
通过在DAW中最大分辨率纵坐标方向的对比,两段波形的确有极其极其极其极其极其极其极其极其...细微的差别;
我这样的木耳根本就听不出。
但是问题又来了;
如果这种差别小到没有任何人听出来的程度(无论是黑木耳,白木耳,金耳,钻石耳 ),
它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表说我中庸之道哈,我知道这个论调介于华东老师跟AVIS老师中间。

974
#197 15-3-2 22:42
原帖 由 kb_in_Deutschla 于 15-3-2 20:43 发表
AVIS的言论有一个大缺陷:你用已知知识划定一个圆圈,然后指出,圆圈以外的都是错的。

我反对兄弟这种说法,因为我们都很主观,无法改变,我们每一个人都被罩在一个自己认为全对的圆圈里,无法超越。除非你已没有观点,不在意对错,在你这么说的时候,显然你已经站在了自己的圆圈里说别人的对错。


之所以一直期待avis兄的文章,一个基本观点,我想看看自己圆圈以外的东西或者自己从未接触过、听到过的言论,通过他我了解到很多我不知道也没想过的东西,故而十分珍惜他的存在。

有人指出华东兄的测试存在问题,也好吧,咱们无视这些问题,就这几段音频用祁光远兄提出的测试方法,或者切片试听方法,找出区别或切片的点,有人可以现场应战吗?如果没有,都洗洗睡吧!

4243
#198 15-3-2 22:47
原帖疯狂伊文 于 15-3-2 22:42 发表

我反对兄弟这种说法,因为我们都很主观,无法改变,我们每一个人都被罩在一个自己认为全对的圆圈里,无法超越。除非你已没有观点,不在意对错,在你这么说的时候,显然你已经站在了自己的圆圈里说别人的对错。

...

我相信不是没有人敢应战,首先要让人信得过你才行~!你们一班人我是都信不过的······啥招都敢使的谁都怕····
观众反应

2459
#199 15-3-2 23:10
关于这个问题,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两个之间的对比就比较明显而纯数字信号线之间的差别嘛…………表示木耳,听不出。
AES信号线……反正01V96输出到RME9652,完全听不出差别
光纤ADAT与普通光纤之间是有差别,这个我可以承认!

7177
#200 15-3-2 23:15
本人为了多学点东西,就这个数字线对声音影响和区别的问题,特意请教了 台湾业内很资深的专业人士,方先生,
他给我了一些资料和简要的解说,很有道理,。特意贴上来 ,供大家参考学习,

其中资料和LOBO老师以及腰兄说的都有雷同之处,说白了解释的方式不同意思相同

(说明:类比=模拟 数位=数字 台湾那边叫法不同)

-------------------

即使是数字讯号,它本身还是透过类比的电气讯号传输 ,这就是所谓的载波,线材虽然是AES/EBU 或是SPDIF本来是类比
线的本身是模拟,这时候线的品质影响了两个
1是Jitter
2是线的容值


不论是SPDIF(不带Clock)或是AES(带Clock)
他的解码都同时需要去解Clock

这时候线材的品质影响Jitter的好坏
Jitter也就是所谓的时基误差



-----------------------

以下为给出的一些台湾论坛讨论的资料摘要:

類比器材/線材要好聽, 調音know-how(也就是秘技)是重點. 和類比器材/線材不同的是, 數位器材/線材是有一定的規格, 凡是不符合規格的數位器材/線材, 根本不能拿來當做真正的"數位線材"來使用.

什麼是數位線材的規格? 除了光纖以外, 大家常用的轉盤到DAC之間的數位線可分成三類: AES/EBU, BNC, 還有RCA. 以下為三種介面的各種規格:
AES/EBU: (1) 平衡 (2) 110歐姆 (3) 2-7V (4) 64mA (5) 0.2V (6) STP (7) 100m
BNC: (1) 非平衡 (2) 75歐姆 (3) 1.0V (4) 1.6mA (5) 0.32V (6) Coax (7) 1000m
SPDIF: (1) 非平衡 (2) 75歐姆 (3) 0.5V (4) 8mA (5) 0.2V (6) Coax (7) 10m
其中(1)為介面形式 (2)為特徵阻抗 (3)為輸出電壓 (4)為最大電流 (5)為容許最小電壓 (6)為傳輸線形式 (7)為最大傳輸距離

幾個比較重要的是 (2)特徵阻抗 (6)傳輸線形式, 這兩點絕對一定要符合規格. 當高頻訊號通過兩個不同特徵阻抗的介面, 在介面上會產生反射, 不但通過的訊號會被減弱, 反射的信號也會干擾原訊號. 之前myav的前輩也已經針對這點強調了非常多次. 而傳輸線形式其實也是為了要維持特徵阻抗的手段之一. STP是什麼? 就是有隔離的雙絞線. Coax是什麼? 就是同軸線. 不能相互混用.

各位前輩們討論下來, 大家都已經了解jitter是造成聽感不同的最大禍首. 不合規格的線(小弟不想稱不合規格的線為數位線)很明顯會造成非常大的jitter, 但到底符合規格的數位線會造成多大的jitter?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某些規格書裡面沒有詳細訂定: 容值.

為什麼容值對數位線非常重要? 因為真實世界中沒有真正的數位電氣訊號, 當1V的訊號變成0V或是-1V的訊號, 不可能瞬間降到0V或是-1V, 一定是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達到0V或是-1V. 就像是把燈泡關掉, 把電切斷的瞬間, 燈泡不會馬上不發光, 而是得經歷大約0.5秒才會真正變成全黑的狀態. 相對傳統燈泡, LED的速度就快得多, 但是再怎麼快, 也不可能是真正的"瞬間"發光或是熄滅. 這個發光和熄滅的速度稱為slew rate, 有人翻為迴轉率. 很明顯的, 速度越快 (迴轉率越高), 就越能夠接近真正的方波(數位波). 而容值是迴轉率的最大敵人. 所有的線材都像是一個電容. 大家都知道, 電容的作用像是水庫, 外面沒水的時候放水, 外面水太多就存水. 因此當數位訊號從0V變成1V的時候, 電容會開始充電, 等到電容充飽了, 訊號才能真正到達1V的電位; 相反地, 當數位訊號從1V變成0V, 電容會開始放電, 等到電容放完電後, 訊號才會真正的變成0V. 因此, 我們可以知道, 數位線的線材容值越低, slew rate就越高, 訊號也能越接近方波, jitter也就越小.

那麼到底容值要多小? 在某些地方有看到AES/EBU的數位線容值必須小於20pF/呎, 但是卻不太容易找到BNC/RCA同軸線的容值規定, 也有可能因此造成有些線材雖然符合規定, 但是因為容值不同, 而導致transmission jitter的大小不同. 那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挑選出容值低的同軸線材呢? 有.. 那就是線材直徑. 一般來說, 越粗的同軸線, 容值越低, 例如RG-11 的容值就小於 RG-59. 所以, 挑選同軸線, 除了注意要符合75歐姆的規格, 還要挑越粗的越好. 一般來說是不會錯的.

回到正題.. 到底兩條數位線會不會有不同的聽感? 首先, 有個大前提, 兩條數位線是不是真的符合所有的規格? 同軸線是不是75歐姆? 頭是不是也是75歐姆? 就算是線和頭都是75歐姆, 線身和接頭的接點工法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難道75歐姆的線和75歐姆的頭接起來, 就會是75歐姆的數位線? 另外, 容值也要注意, 一般來說, 20pF/呎是一個標準, 不要比這個容值高.

不管是純銅純銀鍍金鍍銀包金包銀, 價錢台幣100元還是台幣十萬元, 只要符合上面的規格, 兩條數位線的聽感應該是難以分辨 (君不見IEGO航天數位線No.7 和 No.6 聽起來完全相同?). 而只要不符合數位線的規格, 就算賣台幣100萬也不能叫做真正的數位線.

看過一篇技術文章, 裡面有提到有人認為一條數位線比另外一條好聽, 結果實際測試出來, 好聽的那條數位線其實是因為有一個600Hz的jitter使得聲音比較模糊, 比較沒有那麼"數位聲". 所以, 好聽 = 正確? 這個在類比範疇裡可以有不同的意見, 但是在數位範疇裡, 正確是絕對的. 將數位的正確性提升到最高, 然後再從後端的類比來調音, 才能同時擁有數位的細節和類比的韻味.

ps. 另外一個參考資料: 對44.1KHz的取樣來說, jitter必須小於100ps



------------------------------继续-----------------------

數字線傳遞數字資料, DAC 收到數字資料, 並從數字資料的 timing 去 recover 出 clock rate.
所以, 爛的線跟好的線數字資料可能都一樣, 但是 recover 出來的 clock 可能差異甚大
recover就是回复从资料去比对0与1,并没有办法去完整表现"声音"



这是因为对于解码/编码的人来说,他只是知道程式跟晶片的运作,但却没有方法去全方位"分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即使在频谱上在示波器上测量到了完美的曲线,声音还是很难听



因为光是二次谐波失真(2nd harmonic distortion),就无法透过仪器判别,然后他却是音乐好听与否的关键
回到数字的主题,没有一个程式可以用量化的数字完整表现"声音"的差异。



所以有兴趣的人可以用CD去拷贝CD,然后拷贝10次,理论上你去比对数字,发现数字完全一样(就像拷贝资料),然后声音却真实的变差了


jitter的差异无法用0/1的资料去呈现出来



这在发烧音响圈早就是不争的事实了,10年前就吵过这话题,有兴趣可以慢慢看这串



http://www.myav.com.tw/bbs/showthread.php?s=1baab55d12261108a2dea6bf957b26c6&threadid=356605&perpage=12&pagenumber=1

把声音单纯用0/1去量化,那岂不是太容易了,我们用电脑去做数值分析就完全体现声音好坏了。。。

974
#201 15-3-2 23:32

回复 yousing 在 #78 的 pid=4407771 的贴子

如果怀疑切片的人有问题,那就自己给自己测试一下吧,让你的朋友在你的系统里切,然后你自己听!不是玩笑,真的试试!你只要听出来一共换了几次就行,你回过头告诉大家说你真听出来了,我也相信你!真的!

7177
#202 15-3-3 00:00

我发的贴请大家允许我在我的帖子里面最后说句话




对于这个事情,该讨论的都讨论了,该说明白的也都说的差不多了,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对与错也好。能不能实际听出区别也好,我觉得都算是好事情了


不管怎么样算是给大家 一个提示了。至于说具体的实际干活怎么用,那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和别人都无关。


自我感觉,我张华东问心无愧,没有借用此贴来变现做软广告卖线材,仅仅算是”学术“上的一些探讨。因为或许了解我的兄弟都知道我喜欢折腾设备这些东西,当做一种乐趣来玩,不是什么土豪大烧 ,只是自己的一点点爱好而已,很单纯。


该表达的我都表达了,所以我建议各位管理封贴,请各位不要在做回复了。


不要因为我这个帖子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想因为这个贴的出现 导致论坛的数据量增大 ,做一些争吵。那我就是罪人了。


最后请大家移步到这个贴从24楼到最后,


看看AV兄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人。我承认 我爆粗了,他的作法不得不让我如此看法


http://www.audiobar.net/viewthread.php?tid=463180&extra=&page=2




[ 本帖最后由 zhd-000 于 15-3-3 00:05 编辑 ]
观众反应

7055
#203 15-3-3 00:32
[size=14.3999996185303px]如果[size=14.3999996185303px]以输赢为前提较着劲[size=14.3999996185303px]继续讨论[size=14.3999996185303px]华东兄发的那两段音频是否有区别[size=14.3999996185303px]这一话题,肯定是华东兄赢了!但如果只是在乎结果的正负,而不看其实际意义我觉得事后品一品似乎没啥意思哈。


[size=14.3999996185303px]别人啥耳朵我不知道,反正就这一次[size=14.3999996185303px]两段音频是否有区别[size=14.3999996185303px]我个人的结论是:第一,有区别,特别是看频谱一眼就能看到!第二,听感上我是真没听出来!所以我发了那个试听的帖子,但现在也没人正面回复!可以理解,都怕“掉坑里”。


[size=14.3999996185303px]相比无法统一的监听音箱标准和大家普遍不太好的声学环境而言,有着相对规范标准的专业线材那一点儿我们可以不计的区别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


[size=14.3999996185303px]想劝一劝华东兄,您是经销专业音频设备的,我相信您对HIFI圈子里一小撮人的玄学言论肯定不会支持的!但您这样较着劲的讨论线材的那一点儿声音区别会给那些玄学分子可乘之机的呀!


[size=14.3999996185303px]我个人充分相信华东兄的测试的立场是严谨、科学、认真的!我也相信这世界上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事物!avis兄的确很“较劲”,发的帖子里也有一些颠覆性观点,如果一旦被多数人认可的话,会改变[size=14.3999996185303px]很多人的即成认知和思维习惯。甚至会涉及到行业内的一部分商业运行和利益分配关系!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总有一些东西要被打破或颠覆,之后找到新的平衡点继续运行。
观众反应

280
#204 15-3-3 00:47
对!真是不同凡响!!

我TMD几乎花了一整天时间,终于证实不同线材会给音讯造成差异。
1)我的耳机是ROCCAT KAVE,算不上什么监听设备,我似乎听出BELDEN-AES和VANDEMME-AES的区别,主观却不愿意认可,因为,AVIS的观点是常规知识垒建的观点,并且是站得住脚的。
2)很无奈,ZHD就一个横蛮“有区别,我听到了”,意思是谁听不出谁=耳盲。问题在于,科学验证必须用数据而非强调。
3)抛开倾向与无奈,我试图证实自己听到的模棱两可的区别究竟存在否,请看图(下载后用看图工具迅速来回比较)——


4)两者的采样太不同了,就算听不出,难道还看不见?我开了个玩笑说可能要把时空联系起来观察,或者,我们这样讲:线材的阻抗、工艺等等第6元素对音频传输的影响,就算0-1数字不能反映,一样地存在,且不说两张贴图已经展示了采样本身的差异。
5)最后有待ZHD:你能够把上面两个音频文件各重复50次而所有采样都是一致的,那么,你就拥有了科学见证数据,我也就彻底折服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34
#205 15-3-3 01:12
录音师、音乐工作者和销售人员都没必要继续深究这个问题了,结果很清楚。
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继续探讨如何用好数字音频,毕竟数字信号的初衷就是低失真,现在的结论似乎是数字音频信号的失真比期许的大得多。
继续探讨建议另开贴,专供技术人员探讨,此贴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观众反应

1048
#206 15-3-3 0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32
#207 15-3-3 01:27

回复 小江南 在 #40 的 pid=4406949 的贴子

听了,但听不出区别来了,主要是参照对比的切片不一致,在音乐动态中瞬时的切换已经随之区别不出了。

1048
#208 15-3-3 01: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48
#209 15-3-3 01: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332
#210 15-3-3 01:48

回复 祁光远 在 #71 的 pid=4407642 的贴子

我外行啥也不懂,也是好奇听了一下,感觉大体上是听不出区别的,但是在“呜呜呜”那段,我说下我的感受,我是反复听好几次才这么说的,听第一个时额头共鸣那块有震动感,可能我稍微有点小感冒吧,感觉鼻子好像要通的感觉,第二个没有这种感觉,反复听还是这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