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今天拿到了中音的Pump 8a音箱

( 332 )
 
[收藏]
-  第 17 页  -

667
#241 06-8-9 23:40
原帖由 雨后初晴 于 2006-8-9 19:19 发表

我对编程可以说是完全还给老师了,呵呵
不同播放器确实会有差异,一般说,越底层的语言效率越高,耗资源越少,受到干扰会越少
不过因为播放音频最耗资源的地方在于DAC,而这个过程一般都是由声卡完成,所以相 ...


最后一段话完全赞同,关于播放器
理论上是否通过Windows的核心mixer对于音质有影响,而实际上这点反映不大。记得根本原因foobar的作者说过,为了显示软件之间的不同,每款播放软件都需要对声音有一定的修饰,只是多少的问题。还有一点在于目前播放器中比较热的SSRC算法,对于声音也有很大的影响。

3860
#242 06-8-10 00:37
原帖由 shane 于 2006-8-9 15:40 发表
记得根本原因foobar的作者说过,为了显示软件之间的不同,每款播放软件都需要对声音有一定的修饰,只是多少的问题。还有一点在于目前播放器中比较热的SSRC算法,对于声音也有很大的影响。

修饰!——这就是我一直怀疑但又不敢确定的。就像电视机、HIFI音响一样,虽然标榜高还原度,但几乎没有不进行“润色”的

至于SSRC(Reresampler),Foobar里面默认是关闭的,而且采样提高并不能增加原本消失的细节,按foobar的说法,在Reresampler到48k的时候,有可能避免某些音频卡的溢出——我估计就是像sb live这类以48K为基准采样的声卡

4632
#243 06-8-10 16:06
说起算法我也是全部还给老师了~家里还有三本《THE ART OF PROGRAMING》~

非常感谢两位,谢谢

4417
#244 06-8-10 18:19

雨后初晴

根据你的提议我用WAV文件做了实验,主板是华硕P4B800标准版,板载声卡是AD,播放软件是千千静听、foobar2000、iTunes、Bang & Olufsen、Windows Media Player,我用声卡和用DAT作解码器试听,结果是数码输出差别不是很明显,用声卡输出差别很大,最好的是
foobar2000数码或声卡都是做好的,其他的都有不成程度的声染,最好听的是iTunes和Bang & Olufsen,iTunes很柔听着很舒服,Bang & Olufsen高音很明亮低音很厚实。

3860
#245 06-8-10 22:31
原帖由 mihu2000 于 2006-8-10 10:19 发表
根据你的提议我用WAV文件做了实验,主板是华硕P4B800标准版,板载声卡是AD,播放软件是千千静听、foobar2000、iTunes、Bang & Olufsen、Windows Media Player,我用声卡和用DAT作解码器试听,结果是数码输出差别不是很明显,用声卡输出差别很大,最好的是
foobar2000数码或声卡都是做好的,其他的都有不成程度的声染,最好听的是iTunes和Bang & Olufsen,iTunes很柔听着很舒服,Bang & Olufsen高音很明亮低音很厚实。

既然这样,就有理由怀疑:
1,不同播放软件在D/A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润色(因为同样的声卡输出却很大差异)
2,在D/A之前,播放软件起的作用有限,只是发出指令指挥声卡进行PCM数据流处理(因为数码输出后音质由外接解码器决定,播放器无法再进行操纵)

看来,我前面的怀疑在排除播放器进行后期润色的前提下,是有道理的(前面我怀疑对于播放wav文件,不同播放器因该差别不大)

3860
#246 06-8-10 22:33
顺便说一句,mihi2000你用过的播放器不少啊,iTunes和Bang & Olufsen这两个播放器我听都没听说过

4417
#247 06-8-11 00:02

雨后初晴

iTunes是苹果的,Bang & Olufsen是丹麦的一家全球顶级数字产品设备提供商,网上很多地方说是唯一可以和foobar2000
相比的播放器,但我比了一下,还是音染比foobar2000大,还挺明显。
       你说的那两个播放器是这两位老师推荐给我的,这里我也给他们一个试听结果。
http://www.audiobar.net/viewthre ... ghlight=%2Bmihu2000

[ 本帖最后由 mihu2000 于 2006-8-11 00:15 编辑 ]

857
#248 06-8-11 01:31

如果烧友们是这样介入音频技术谈话的,我欢迎。

对于新生事物,我们先不要一棍子打死,现在的谈话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关键的问题,希望继续。

5258
#249 06-8-11 09:23
原帖由 雨后初晴 于 2006-8-10 22:31 发表

既然这样,就有理由怀疑:
1,不同播放软件在D/A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润色(因为同样的声卡输出却很大差异)
2,在D/A之前,播放软件起的作用有限,只是发出指令指挥声卡进行PCM数据流处理(因为数码输出后音质 ...


DA之后?软件怎么可能控制模拟信号??

只能说是在解码之后到声卡之前这个部分有软件的干预

4417
#250 06-8-11 09:40

htmusic

这个论坛对于发烧友的认识始终是错误的,到底什么是发烧友,几乎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这里明确的告诉大家什么是发烧,说白了就是对某个事情非常痴迷就是发烧,我自己的也有一个解释,不一定对(大家可以指正),只要不是专业干的工作,但这人不比专业的差,就可以说是发烧友,比如录音、音响、摄影、汽车、电脑、音乐、钓鱼、视频应用(如DV)都可以说是发烧友,我认为这个论坛大部分是录音和音乐的发烧友,因为很多人都是业余的自己干的小录音作坊,不过作曲的是自由职业者不算在内,如果是自学的作曲那也是发烧友了,以上的除了汽车和钓鱼我不玩,其它的都可以说我是发烧友,原因很简单原来都干过专业的,现在不干专业了,我就成了发烧友了,其实你们说我是发烧友我挺高兴的,一个业余的可以和专业的相比难道你不高兴?就像有人说我长了个狗耳朵,我高兴得说:“谢谢!我还不够正在努力呢”。

6326
#251 06-8-11 12:38
对,只是大家烧的方向不同而已。

3860
#252 06-8-11 12:46
原帖由 yccw 于 2006-8-11 01:23 发表


DA之后?软件怎么可能控制模拟信号??

只能说是在解码之后到声卡之前这个部分有软件的干预

你说得对,软件对音色进行修饰(比如EQ)也是在DAC之前完成的

3860
#253 06-8-11 13:16
其实,为了做出艺术与技术兼顾的作品,音频工作者都应该有点发烧的精神

发烧碟并不是砸锅砸铁砸玻璃,那种充其量算做“测试碟”,是作为测试器材和调教参考用的。发烧友津津乐道的蔡琴、黑教堂、阿姐鼓、泰拉克、FONIX MUSIK、雨果……都是艺术与技术兼顾的名字

一个音乐作品,用越好的器材播放效果越好,就已经具备发烧特性了

2503
#254 06-8-11 13:54
原帖由 mihu2000 于 2006-8-11 09:40 发表
这个论坛对于发烧友的认识始终是错误的,到底什么是发烧友,几乎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这里明确的告诉大家什么是发烧,说白了就是对某个事情非常痴迷就是发烧,我自己的也有一个解释,不一定对(大家可以指正) ...


说的好,你这段话虽然没能很好的解释"发烧友",但是很好的解释了"发烧友的心态"

13
#255 06-8-11 15:43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于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于 是感叹说:“想不到欣赏音乐竟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读解】

  哪种程度?如痴士如醉,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
  这种程度够得上是我们今天“发烧友”的程度了吗?
  我们应该是顶尖级的“发烧友”了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让孔子“发烧”的,既不是器材(那时 连立体声也没有,更不用说进口高级音箱了),也不是流行音乐 (那时的流行音乐是郑国(今河南一带)的音乐,孔子认为“郑声 淫”),而是被他认为“尽美尽善”(《八佾》)的《韶》乐。实际 上,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经典音乐,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 曲》、《命运交响曲》之类。
  如此看来,圣人不仅是“发烧友”,而且还是高品味的“发烧 友”哩。以他“发烧”的程度和品味来衡量,就是选他做“烧 协”主席也不为过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