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关于混完音是否过一遍模拟设备

( 57 )
 
[收藏]
-  第 2 页  -

5395
#16 05-11-20 17:31
需要则加,不需要责不加……

我算个另类,我的人生几乎把磁带这东西给空过去了,直接听cd了。
我喜欢数字声!

[ 本帖最后由 门子 于 2005-11-20 17:36 编辑 ]

1096
#17 05-11-20 18:17
听了几首国内录制的发烧碟
那种人声音实在是太不自然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发烧吗

3777
#18 05-11-20 18:35
国内所谓的发烧碟就是让一种声音凌驾于其它声部之上。。。比如人声突出的,就叫人声发烧碟。那个赵鹏的人声低音炮是典型

12588
#19 05-11-20 21:08
别的就不多说了,总结一下,我觉得好的模拟设备,听起来声音具有更多的空气感和光泽。那种光泽并不刺眼,显得很柔和。我喜欢那种感觉。

831
#20 05-11-20 22:58
不是把PT混完的两轨过一下 是把PT上的一路一路都接调音台 要是轨多的话 可能就是 鼓是一个立体声 Bass一路 别的什么的 就看着办 以此推类  一轨一轨进模拟台 再从摸拟台的两轨出 进两轨的磁带机 再录到CD上 要不就录回PT用 192录   也 这最牛了    我们棚现在就是一路一路进API的台子 两轨再录回PT  因为PT自几出两轨的时候 就是最损失声音的时候 所以千万别bounce to disk   

用这个办法录的混完音的两轨才是完美的   前提是要有至少2台AD16X和2台DA16X  和一个超牛的24路或16路的调音台   有没有两轨机不重要了 有最好了  也能只接录到apogee的CD刻录机上   

但是做master的 是不是有好设备呢??  。。。。这又是个问题了 。。。哎。。。。有钱啥都好办
就算 都用上好的了   哼哼 最后别人听的还是MP3   

也也也。。。。mp3牛比    也。。。。。。。。。。

12588
#21 05-11-20 23:31
别抱怨啦!关于声音,我们只能自己追求了

553
#22 05-11-21 00:02
原帖由 kinghand 于 2005-11-19 21:36 发表
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论,老外也没有定论,不过,我很喜欢过模拟设备的声音,用牺牲一些的信噪比获得更好听的声音是值得的。

你在进步啊,从不服PORTOOLS到现在的理论.呵~,看来你开始和世界接轨了.

831
#23 05-11-21 00:06
原帖由 kinghand 于 2005-11-20 23:31 发表
别抱怨啦!关于声音,我们只能自己追求了



老king说的有理 所以还是要有钱 等我有钱买了B&W801 你来我这听听看

553
#24 05-11-21 00:06
原帖由 kinghand 于 2005-11-20 21:08 发表
别的就不多说了,总结一下,我觉得好的模拟设备,听起来声音具有更多的空气感和光泽。那种光泽并不刺眼,显得很柔和。我喜欢那种感觉。

音频应用上的大师,你才明白啊.为这,几年前我们还争论过呢.你还记得吗?

553
#25 05-11-21 00:10
原帖由 lonelydog 于 2005-11-19 22:26 发表
我曾经从事过5年的模拟录音工作,用的是SSL的台子和STUDER的24轨机,后来单位改用数字录音设备后,以前繁杂的剪带工作倒是再也没有了,声音也干净了许多,但声音总是少了些东西。但是话又说回来了,用数字录音后的 ...

单位的老设备呢?

553
#26 05-11-21 00:24
原帖由 驴半仙 于 2005-11-20 05:09 发表
我的研究成果:

很多发烧友受不了没有噪音的音乐。在音乐厅里欣赏现场演奏时,现场的噪音是非常大的(相对于录音棚来说)。而且老的模拟录音,底噪也是大于今天的数字录音。所以现在太干净的录音是很多发烧友无 ...

照你的观点,只要在数字录音后面加点噪音就成摸拟味了?太简单了吧.

2996
#27 05-11-21 02:41
NEVE的那个新数字台据说做过一个试验,不知道是不是NEVE的广告
在GALAXY里,同一个曲子,分别过了SSL,NEVE的模拟台和NEVE的数字台。纠集了数十位欧美顶尖录音师,盲听选哪个是数字台子出来的,正确率只有百分之十不到(估计也是蒙的)。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字还是大趋势,不过目前做的还不够好而已,或者还不够便宜而已。

1096
#28 05-11-21 04:23
三选一,只对10%,岂不是连蒙的也不如呀?

373
#29 05-11-21 06:10
所谓数字音频的"锯齿/台阶"状声音不好只是大家凭空想当然的结论, 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就算数字录音到了NEVE老总提倡的48bit,192khz精度,在软件里一放大还是"锯齿/台阶"。

大家只要学习一点基本的数字音频知识就知道图形上的"锯齿/台阶"不是直接播放出来的瞬间电压跳动, 图形上采样点之间是要通过插值插入一条平滑正弦曲线的。如果有人能证明看得到"锯齿/台阶"音质就一定不好, 恭喜你, 你已经推翻了整个数字技术的根基: Nyquist定理。

2996
#30 05-11-21 06:57
原帖由 LOBO 于 2005-11-21 06:10 发表
所谓数字音频的"锯齿/台阶"状声音不好只是大家凭空想当然的结论, 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就算数字录音到了NEVE老总提倡的48bit,192khz精度,在软件里一放大还是"锯齿/台阶"。

大家只要学习 ...

我不这么认为,NYQUIST定理是说,采样频率要高与声音最高频率的一倍,所以采样频率的一半通常被称为NYQUIST频率。在AD的时候,必须要在AD前低于NYQUIST频率的范围内加一个模拟低切,原因就是这些听不见的频率会对AD造成干扰。但在实际情况中,低切不可能把信号切干净,所以这也是高采样率的另一个好处,比如一个20KHZ的低切,在44。1KHZ的采样率下,不可能把22KHZ部分切的完全干净,但如果在192KHZ的采样下,它完全能把96KHZ的频率给切干净。所以说NYQUIST定理说的是AD,而现在讨论的是DA。
DA的时候,先从储存媒体储存格式解码,然后经过检错和揪错,然后是DA转换,转换方式为R-2R转换,然后过一遍DE GLITCHER,最后再过一个模拟FILTER把20KHZ以上的部分过滤掉。R-2R转换一是看你的采样率,二是主要看你的BIT率。从理论上说BIT率的重要性要大于采样率,因为“台阶”就是由BIT决定的。R-2R里的工作原理是电压的叠加,由若干个开关组成。当这些开关打开关闭的时候,并不会算出SINUS波来,你说的这种差值方法在DA的整个链条里有两个地方会用到,一是在解码揪错里,解码揪错的三种方法里有一种是计算差值,另外一个是在DEGLITCHER里,DEGLICHER是用一个电容,起到延迟的作用。当遇到突然出现的短暂峰值时,DEGLITCHER就会工作,以一个电容延迟冲放电来平滑过渡峰值前和峰值后的正常点的电压。
数字其实已经能做的够好听了,但只是成本没有降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