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What Happened To Dynamic Range? (动态范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46 )
 
[收藏]
-  第 2 页  -

13670
#16 06-6-2 21:43
在外国论坛看到有人笑说, 现在的人都听MP3多, 器材不需要升级了, 应该是降级才对!

52
#17 06-6-3 02:02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14dB呢? 我的习惯是,一般极少用COMPRESSOR的,至少在MASTER处不会用。一般情况下,录音时,保持音量控制在-6dB左右(录前在演奏者试MIC时调好音量),而混音时我把各轨音量平衡一下,各轨音量夸张的地方调整一下,那么只要它不过(0dB,或者有时0.5dB以下,以耳朵听不到i削波失真为准),就不会动它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动态是最健康的。极端地想,如何你MASTER处用了COMPRESSOR,然后音量压到-14dB,这样有意义吗? 或者你即使不用COMPRESSOR,死命把音量压到-14dB以下,动态就叫好吗?有我看来,此时本来有的细节的部分一定会有所缺失,透明度一定会受到影响。不知想的对不对。

1096
#18 06-6-3 11:02
50cent已经达到2005那个图了 。。。就是一堵墙

4632
#19 06-6-3 14:18
原帖由 Neumann 于 2006-6-3 02:02 发表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14dB呢? 我的习惯是,一般极少用COMPRESSOR的,至少在MASTER处不会用。一般情况下,录音时,保持音量控制在-6dB左右(录前在演奏者试MIC时调好音量),而混音时我把各轨音量平衡一下, ...


文中针对的-14DB不是PEAK,而是RMS~一般情况他们老外很注重RMS,你看那个图片就知道,如果RMS过大就会如同2000年的那个波形图一样,1990年的图片大概就死-14DB的RMS。

而且你要看,他是针对非古典音乐工程的,如果是古典音乐基本上不会用太多的COMPRESSOR,而文中的意思是:不要用那么多的COMPRESS,发挥DIGINAL RECORDING的优势(大动态);

[ 本帖最后由 Ying 于 2006-6-3 14:21 编辑 ]

1125
#20 06-6-4 12:37
100% agree !

What Happened To Dynamic Range? By
Bob Speer

341
#21 06-6-4 18:20
YING说的好详细 学习支持!!!

4157
#22 06-6-4 19:22
受教!!!上次莫杨跟我说时我还没留意~

我最近把动态改回来给别人听时都被骂了.

4632
#23 06-6-4 21:50
原帖由 lg888 于 2006-6-4 18:20 发表
YING说的好详细 学习支持!!!


老大不是我说的,是我翻译的~

1544
#24 06-6-4 23:40
相见恨晚.......
辛苦了....

4632
#25 06-6-5 00:05
非常建议听《THE MASS》这个专辑~~~~~~~~

148
#26 06-6-5 00:14
很好的文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思考

4632
#27 06-6-5 00:16
这个问题在外国其实基本上都得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处理方法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66
#28 06-6-6 10:21
要頂! 好! 一直在 Dynamic 和響度之間有很多不明白, 究竟有混音時最大與最小的響度是多少呢? 一首歌前半只有琴和一個人聲, 而後半加了很多樂器, 自然是後半的大聲, 這是否需要把前半的音量提升, 另前後音量平均些, 或用compressor 提升整首歌再削去比較大聲的地方取得較小的動態呢 ?
另這樣的歌曲音量平均會否破壞歌曲的動態呢?

5827
#29 06-6-6 10:32
如果是我,宁愿选择动态,以获得意外和感染

4483
#30 06-6-6 11:36
我来加个精华!

同时也说一下这种思路。其实不仅仅是纯声学听觉上有这种诟病,现在的很多流行音乐,从写作到编曲,已经为此作了最大可能的努力,没做大响度努力的,甚至都会被认为是不够专业。编曲中,将一个普通HH输出到-5db并不可笑。即便是跟声学响度不沾边的写作思路,也已经受到巨大感染,猛烈的外向倾向,挡都挡不住。

含蓄,已经成为被这个时代抛弃的东西!大家都用尽全力往前挤,要挤到所有人的前面去。越是商业兴旺的国家越是如此!

有句老话说了几百年了:有理不在声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