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CD和DAT及MD的音质比较?

( 33 )
 
[收藏]
-  第 2 页  -

2329
#16 01-11-4 23:43

Re: 個人覺得:

最初由 liuhuhuhu 发布
[B]CD>MD>DAT,因爲DAT中的音頻其實就是被壓縮過的音頻,等同於MP2,MP3 [/B]


觀念有問題,DAT怎麼會敬陪末座呢?

2329
#17 01-11-4 23:49
有關絞帶的問題應該不會出現在專業DAT的機器上,至少我經驗過的絞帶狀況目前只出現在民用機上,而且只要保養得當且定期以清潔帶清機器,民用機也可以用得很順暢,要不為何許多國外的MASTERING最後會將聲音紀錄在DAT,而CD只給製作單位參考用。

2085
#18 01-11-5 10:59
要买来找我,给你优惠。

1033
#19 01-11-5 11:59
最初由 shanr 发布
[B]DAT的采样频率是48KHZ,采样分辩率是20BIT,CD的采样频率是44。1KHZ-96KHZ,采样分辩率是16-24BIT,MD采取了ATRAK 五比一的压缩技术,只能说声音直逼CD。 [/B]


CD不早已只有44K\16BIT吧?!48k、24bit早就有了阿!

1123
#20 01-11-5 13:53
最初由 小昭 发布
[B]

CD不早已只有44K\16BIT吧?!48k、24bit早就有了阿! [/B]



?????什么CD格式有48k?24bit??????

红皮书就是红皮书,非44.1/16bit的标准都不叫CD。

CD不仅仅是一种载体,而是一种标准。

至于说好坏,我也赞同DAT>CD>MD的排列。尤其是我在一大堆的设备中认真听了
以后。这绝对不是心理作用。当时几乎是双盲测试了。

还有,当时DAT的采样率也是在44.1/16bit下。

至于说绞带,呵呵,估计胡戈你原来的电台想省银子,嘻嘻,买的是低档产品。

1033
#21 01-11-5 14:22
hdcd和sacd算吗!?

78
#22 01-11-5 18:47
最初由 小昭 发布
[B]hdcd和sacd算吗!? [/B]
HDCD是一种对声音的优化格式,不只用于CD,同样可以用于DVD等多种载体,但在CD中的格式仍然是44.1K/16BIT,192K/24BIT是商家骗人的一种伎俩,因为在CD的HDCD制作过程中,并没有192-44.1的转换,最高为176/24BIT,192/24为DVD等所用,而这种只是说在母带处理时是这种格式,但变成CD后仍未44.1/16.SACD是另外一种不同于CD的载体,就像CD与DVD的区别,但它的CD层上,仍遵循CD的44.1/16格式。

1123
#23 01-11-5 20:25
恋鱼蛙说得不错,呵呵……

649
#24 01-11-6 10:21
棚里用的最多的还是dat
不过我们有cd听就不错了
呵呵

2329
#25 01-11-6 11:53
Alesis Masterlink就是一台可以錄24bit96khz的CD Recorder,不過只能在原來的機器上播放,無法流通在一班的光碟機器上。

1033
#26 01-11-6 13:29
最初由 恋鱼蛙 发布
[B]HDCD是一种对声音的优化格式,不只用于CD,同样可以用于DVD等多种载体,但在CD中的格式仍然是44.1K/16BIT,192K/24BIT是商家骗人的一种伎俩,因为在CD的HDCD制作过程中,并没有192-44.1的转换,最高为176/24BIT,192/24为DVD等所用,而这种只是说在母带处理时是这种格式,但变成CD后仍未44.1/16.SACD是另外一种不同于CD的载体,就像CD与DVD的区别,但它的CD层上,仍遵循CD的44.1/16格式。 [/B]



多谢啊。哈哈。
那hdcd说的24bit不是吹牛?!还是制作的时候用24bit,
做成cd还是16bit!?

12588
#27 01-11-6 20:43
其实如果说到DAT和WAVE,我倒觉得如果声卡足够好的话,确实用WAV保存更保险一些,我的DAT虽然从不绞带,但存放时间久了的话,或者播放次数多了的话,丢码现象还是有的,所以,我一般都把要保存的作品刻在光盘上成为WAVE文件,应该可以比DAT保存的时间更长。

78
#28 01-11-7 05:52
最初由 小昭 发布
[B]


多谢啊。哈哈。
那hdcd说的24bit不是吹牛?!还是制作的时候用24bit,
做成cd还是16bit!? [/B]
但是由于hdcd会采取一种编码方式更多的保留一些信息,所以说用高比特率制作会让做出的cd声音更好。但现在国内制作的绝大多数hdcd,都是将cd或dat母版直接通过编码其过一边而已,所起的作用根激励器是一样的,采用的模式都是44/16-44/16.而且用48取样的dat是还要用别的方法线转为44(这样的采样率转换是有损的)才能过。hdcd编码器只是相当于一个激励器、压缩器的组合,唯一的不同是在播放时可以让解码等亮,而这也正是商家追求的要点。至于说什么24\96,根本就是没影的事,吹牛不嫌舌头疼。其实hdcd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a/d转换、采样率转换器以及一套高取样率信息还原的手段,最好是用于录制过程中,即从钱其就开始应用。而国人拿过来之后却舍本求末,不管音质如何,只要灯亮就好。不舍得前期投资,却用新瓶装旧酒,为了显示区别,就疯狂的利用hdcd的两个附加功能:加激励使高频突出说细节还原更清晰,加压缩让音量增大说动态更大更宽。。。。。。。。。。
我听过国外的几张hdcd,与同样版本的cd对比的确有很大改观,但国人。。。。。不知道音像界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国货的阴影!!!!!!
中国人需要的不再是设备不再是金钱,而是观念!!!!!!!!!
对不住,说着说着说多了,哎。。。。。。。。

1033
#29 01-11-7 10:21
国货是如此了。

但是我发现港台有很多cd现在都使用了这样的技术,而且
这些技术的处理一般都在日本完成而非港台本地,老兄你
也评评这些hdcd看看?!它们算是像国货一样的激励,还是
像国外hdcd那样的有实质?

78
#30 01-11-8 11:04
香港本身是有一台hdcd机的,但是one型\,最高支持20bit,国内许多就是那到哪儿去做的,只要不是重新录制的节目,都是采用直过的方式.日本有two型机,台湾我不清楚.我没听过港台的hdcd,但如果是老的版本,十有八九是直过,新录制的就应该是真的.但作为商业而言很多是涉嫌炒作的.例如有几家我熟悉的国内出版商在唱片上用大大的醒目文字声明是由日本著名录音室***重新母带处理,用的*****顶机设备.........其实?唉.....蒙骗消费者阿!!!!可消费者偏偏爱信,于是乎大脚你说是日本制作,我说是美国录音,好像顷刻之间全程了国外制造,好像国内就没有人能上得了台盘.可事实上,国内无论设备还是制作实力都已不差.我看过一份北京绿洲的介绍,他们所用的设备都已算顶机,亚洲这样的鹏还不多,外国人都跑来打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