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某些

( 32 )
 
[收藏]
-  第 2 页  -

3189
#16 06-7-4 13:18
蒜了吧挖~

我不穿你的挖~

我有挖~

18
#17 06-7-4 13: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423
#18 06-7-4 14:25
原帖由 长了毛的心 于 2006-7-4 11:29 发表
人家不喜欢泛而这个词~~
其实人家是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词~~
人家觉得泛儿应该是很牛鼻的一个词~~
但被现在的人把这个词说贬值了~~
阿员要是喜欢这鞋~等姐姐穿腻了送你~不过你的脚也要给面子哦~


人家...........

寒死~~~
想象毛心在说“人家.....”时候的样子............

4423
#19 06-7-4 14:26
原帖由 你应该被珍惜 于 2006-7-4 13:21 发表
楼主有17岁了吗????????呀?好新潮呀,怎么满街都是呀


赶紧查是谁的马甲.............

专门上来刺激毛心姐姐........

2944
#20 06-7-4 15:10
原帖由 长了毛的心 于 2006-7-4 01:53 发表
从离开的地方来~往需要我的地方去~


唉, 可怜毛心,不动而妄动.  

把命先拿来吧.

2808
#21 06-7-4 15:17
哈哈~17岁?~A啊~人家一点都末没被刺激到啊~人家不喜欢人家21岁以前的时光滴~~人家十七岁的时候穿着很朴素滴~~

2808
#22 06-7-4 15:34
我的命随时可以拿去~~只是oting~你断得了我的命~可你拿得走吗?~
-----
oting~我今天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我在想什么是我们自己?~~是精神还是这个肉身?~我现在想不出来~但我觉得至少一开始这些都不是自己~~因为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头脑~头脑中的很多信息会自发的涌现出来~还有我们的肉身~我不是说我们要有特异功能~但是我们连最简单的困倦和扎眼都不能控制~~这能说是我们自己吗?~或者只有我现在这个独立的念头才是真正的自己~在完整的生命的里面那少得可怜像残渣一样的一部分~~或许也可能控制并不是决定归属的条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再或许我又分裂了?~可什么使得我分裂?~~~oting~你能说说什么是自己吗?~

163
#23 06-7-4 15:50
其实想想有句话还是蛮有道理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2944
#24 06-7-4 16:28
原帖由 长了毛的心 于 2006-7-4 15:34 发表
我的命随时可以拿去~~只是oting~你断得了我的命~可你拿得走吗?~
-----
oting~我今天又有了些新的想法~~我在想什么是我们自己?~~是精神还是这个肉身?~我现在想不出来~但我觉得至少一开始这些都不是自己~~因为 ...



  小看毛心了哦.

         很多人一辈子不会想这个问题,一辈子被这个所谓的"精神""肉体"牵着鼻子走, 见乐喜乐,见苦厌苦, 苦乐取舍之间,伤害别人,伤害自己. 却不知"苦,乐"本是此"精神"妄定的名字、概念, 实无真实"苦,乐"可得.  迷人不知,执着刹那生灭的事物、妄想、感受,不能脱出,烦恼一生.

        身体若是毛心,毛心应该是身体的主宰,但是你自己也知道,连眨眼,哈欠都不能做主,更何况生病,衰老,死亡, 用现代科学来说,那么多神经,细胞,你能控制的有多少?    同样, "精神"如果是毛心, 毛心也应该是主宰, 但是你想要快乐时,它偏偏不给你,说不定反过来给你莫名忧伤. 你睡觉前不要它胡思乱想,它给你心猿意马,拉不住缰绳.很多人失眠都是这样. 你主宰不了它,它怎么能说是你?

       此身不是毛心,此心不是毛心. 毛心是什么?!!!

问答题,总分1分,答对答错都是0分. 毛心答答看.  答不出来还要你命.呵呵 .  你虽然知道俺拿不走你的命,却不知这"命"你断不了,也丢不掉.

2808
#25 06-7-4 17:10
那我就斗胆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我觉得自己是被附在人这样的载体上的一个。。。我说不出这个词~我找到不到~~我觉得我看清楚了~但是它不是我熟悉的任何的东西~我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他物来形容它~~好像它像是一个元素~~我真的说不出来~它的发展太抽象了~最茂盛的时候是最弱小的时候~越是凋零又仿佛越是强大~~我只感觉到现在自己在跃跃欲试~具体要做什么~我不知道~这可能是自己的想法绕过了人本身智慧的触角~~我不知道不知道~~~
我现在真是很想去了这个肉身~我想那会像是褪去一层老茧一样~自己会变得鲜活~~

2268
#26 06-7-4 17:33
显示器烧了哇, 烦躁撒

2944
#27 06-7-4 17:49
原帖由 长了毛的心 于 2006-7-4 17:10 发表
那我就斗胆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我觉得自己是被附在人这样的载体上的一个。。。我说不出这个词~我找到不到~~我觉得我看清楚了~但是它不是我熟悉的任何的东西~我甚至找不到任何一个他物来形容它~~好像它像是一个元素 ...


     身体在房间里, 毛心的心只有房间那么大, 身体在天空下,毛心的心就有天空的容量. 此物是大是小? 冷来知冷,暖来知暖, 睁眼能看见光明,闭眼能看见黑暗.  却从来不曾被冷,暖,光,暗染着,此物是何颜色?  太阳升起的时候, 虚空被太阳透射, 我们说虚空是明. 太阳西沉,月黑风高,此时虚空是暗不? 虚空可曾有明,暗?

       毛心但安心坐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  把看见的光还给太阳、灯管,阻隔还给墙壁,物品还给物品,声音还给声响,味道还给香水,身体由血肉骨头组成,把它还给大地, 善,恶,喜,厌还给分别念头, 这些可以还的,当然不是你, 所有能还的都还掉了, 有还不掉的东西,不是你是谁?  佛陀白阿难: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毛心要找自己,便从东南西北上下各个方向从外向自己心里看, 初时如露,日积月累,机缘成熟时,自然水到蕖成,终归大海.

       看得头晕莫找俺.

2944
#28 06-7-4 18:13
转个南师的讲座给毛心看吧.

两种征服

    人类自己号称为“万物之灵”,自认为可以征服万物。但是到目前为止,不论从哲学或科学的成就来说,人类仍然无法自知自己是从何而来。人类虽有智慧,但自己从何而来都不得而知,因此便产生了宗教,需要宗教来解决问题。一般的宗教,犹如站在秋天的日落黄昏时来看世界,使人兴起无限的悲秋之感;在此日落西山的情景中,对宇宙感到失望,对人生感到灰色。唯一不同的便是代表东方文化精神的道学,根据《易经》的道理,使我犹如站在春天的早晨来看朝阳,对于人生的观感,始终是朝气蓬勃,永远有无限的生机。

    我们愈是认真地了解人生的道理,就愈感到人生“为什么”的问题太大了!禅宗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不能了解宇宙和人生,只因为人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英雄与圣人有何不同?英雄能够征服别人,征服天下;换句话说,他把自己的豪气与烦恼,建筑在天下人的痛苦和烦恼上。而圣人不求征服世界,只求征服自己;他把天下人的烦恼与痛苦挑在自己的肩膀和心坎上。这便是凡圣之别。但这与禅有何关系呢?告诉诸位的答案是:禅宗要我们首先征服自己!征服自己与二十世纪文明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关系可真大了。刚才说过二十世纪的文明增加了人类精神上的烦恼与痛苦,而我们为什么有烦恼与痛苦呢?因为我们心里有思想。然而我们的心在哪里呢?如果回答说“不知道”,那么这个问题可严重了。

    心事

    什么是我的心呢?古今中外的文化对于这个问题,归纳起来,有两种回答。一种是认为心只是神经的反应、机械的作用。另一种便是现代学术中最新的尝试,也就是精神与灵魂学的研究。假定灵魂学得到科学的证明,认为在物质以外,的确是有灵魂的,那么全世界的文化不管是宗教或哲学,乃至科学,统统都要改观。而禅宗认为心是什么呢?活着的就是心,死掉了就是灵魂。我们今天生存在物质世界中的种种烦恼,是谁在烦恼呢?何以睡着了就较感不到烦恼了呢?因为睡时心减低作用。那么平时我们烦恼与欢乐从何而来的呢?从思想来的。思想会不会自己作主呢?思想动力的来源是什么呢?自己固有的吗?他人给予的吗?禅,就是用独特的方法来研究这个“东西”。

    现在再把这个“东西”作进一步的分析。关于人的精神内容暂可归纳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感觉,另一部分是知觉。感觉是心理上的反应,是机械的。各位坐在这里,坐久了,就觉得椅子有点硬,这是感觉。而同时知道上面有一个人在如何如何地讲话,这是知觉。现在请各位注意“自己”,不要注意我,禅就是要注意自己的那个“东西”。除了感觉和知觉以外,你还有一个“东西”:那个“能知道”自己在感觉、在知觉的那个“东西”。这又是什么呢?

    诸位从小学到大学,知识在不断地增加,学问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充。但是,与知识无关的那个“能知之性”却始终没有运过,即使是老年人,它也未曾衰老。这个“东西”也就是我们从小感觉到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冷了就要穿衣,即:那一个知道现在的我应该要怎么去做的那个“东西”。

    禅,就是要我们找出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找到以后,才晓得我们所有的感觉与知觉,我们所有的喜悦与痛苦,不过如虚空中的点点浮云而已。气象变化无常,但虚空不因今天下雨而有所失,也不因明天天气晴朗而有所得。现象虽有许多不同的变化,但虚空总是如如不动。所以,我们要了解人生有一个生命的真谛,这个“东西”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不因为你学禅而增加起来,也不因为不信仰、不学禅而减少。可是你需要找到遗失了的它。禅宗要讲的,就是要找到这个“东西”。这是祥的中心。

    本来面目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这个“东西”就是禅!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找到了,禅宗就说这个人是大澈大悟了。

    那么一个大澈大悟的人,他究竟悟到了什么呢?古代的禅师曾有答案说:“鼻孔原来向下。”当然,人的鼻孔本来就朝下,有何稀奇?可是要知道:世界上最浅近的问题却是最高深的学问!再比如一位和尚悟道的时候说:“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不是很可笑的话吗?尼姑本来就是女人做的嘛,这有什么稀奇吗?大家可要知道:天下事就是不稀奇里面有最稀奇的道理。

    可是,现在世界上讲禅,都喜欢讲这些类似幽默的话,认为这便是禅。拿它当幽默,当笑话,轻松一笑,以为这“会心一笑”就是禅。殊不知“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那是影射的话。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在这里,本来就有的,不必去找它,我已经到达了那个境界,我已经找出生命的本来面目,原来如此。所以说:“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再说禅宗另一个故事。有一位末山尼,是当时禅宗的大祖师。有一个和尚,名叫灌溪,他非常不服气地说:“我非去勘验(考考)她不可。”于是来到末山。知客见他又似挂单又不似挂单,就去报告末山尼。末山尼问他:是为游山而来?还是为道而来?当然他答的是为道而来。于是末山尼便以升堂说法的姿态来接见他。和尚于是傲慢地问:“如何是末山?”末山尼答云:“不露顶。”这就是禅宗所讲“本来面目”,也就是山遮止之语来影射本地风光。灌溪问末山尼什么是末山的景物?末山尼所答复的景致本来就这样嘛。等于说:你悟道以后,不论行住坐卧,你的境界是怎样呢?这个用不着问嘛,你也有,我也有。比如有人问夹山善会祥师如何是夹山境?夹山回说:“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是非常的现成;但必须有事焉。

    灌溪和尚接着问:“如何是末山主?”这等于说:末山景虽然现成,但你能够做主,能够把握否?这能做主,能把握的又是谁?末山尼悠然而对说:“非男女相。”这个主既非男又非女。人的灵性充沛乎于天地之间,本无差别,男、女、老、幼只是形态上的不同,本性初无二致,同样是肚子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所以末山尼答以“非男女相”。灌溪和尚又接着问:“何不变去?”末山尼厉声而答:“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灌溪和尚到此瞠然无对,这才真心拜伏,为她做了三年苦工。

    静坐与禅修

    下面讲修禅的方法。我们知道禅是离不开打坐的。可是一般人以为打坐就是禅。有些人说他学过禅,实际是说他学过打坐。我常说:打坐如果是禅,那么石狮子坐了几十年,该有禅了吧!如果打坐才有禅,不打坐就没有禅,那只是修腿,不是修禅。所以说“打坐非禅”。但是,禅宗不离打坐是真的。打坐是训练自己走向实证的祥修,体验自己如何明白自己的心理状况,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达到心性本来的方法。

    修禅的方法很多,其基本原则是,首先要认清自己心理的现况,不一定需要打坐,大家随便在什么状态中都可以体验出来。只需要把现在自己的思想集中起来,观察自己在干什么。诸位如果照此作去,一定开始发现脑中有很多思想。不打坐还不晓得思想的杂乱,愈打坐则愈觉得杂乱。犹如一杯水,里面有很多的尘垢,当它动的时候,并不能发现里面的沉渣;但把这杯水放好,加上澄清剂,才发现沉渣很多。初步静坐的道理也是如此。这种种杂乱的感觉和思想,佛法统统名之为妄想,也叫妄心。为什么把这一种心理状况叫做“妄”呢?举例来说,我今天已经讲了很长时间了,讲了很多了话。那段时间哪里去了呢?过去了。我讲的话呢?讲过了,也就没有了;你们听过了,也没有了。再如,电灯刚刚亮的时候,第一刹那的闪光,立刻消失了;只是电源不断地供电,在不断地消耗中,我们才不断地看到亮光。总之,我们听讲的、听的、感受的、思想的都“过去”了,不能把握它。我们的思想,可以想得很多,可是要它停留,去停留不住。所以叫做妄心、妄想。妄者,虚妄不实。是靠不住的。佛法也叫它“幻”。

    三心不可得

    诸位注意,当这一秒钟——“嘿”,我手这么一摆,这一秒钟已经过去了。可是,当这个刹那幻想(现象)存在的时候,不能说没有,是有的,存在的;但是,这个存在不是永恒的,它马上过去了,故谓之幻,是妄想,是妄心。但是,我们能知道现在自己在讲,自己在感觉,自己在烦恼、欢乐,那个能知之性并没有运过。各位知道自己在这里听,听些什么?过去了;可是,那个能听之性没有变动。我们在静中要慢慢抓住这样一个心理状况:对于感觉、知觉、虚妄不实的思想(过去了),不去理它。但是,很多人在静坐的时候往往在自我的心理上犯了错误:本来很悠闲,因为要一心一意去自觉打坐,反而显得很紧张。愈用思想的,思想俞是把握不住。所以要使你的心境永远和“风来竹面,雁过长空”。就是要像天空中的飞鸟,永远没有留下鸟的痕迹;况且你要留,也永远留不住。要像微风吹过了竹面,风过了竹子依旧。《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因此而悟道,便有些近于这个道理。

    有人问:“为什么六祖能够因此而悟道呢?”因此他“无所住而生其心”。可是大家看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说“要作到”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就是有所住了!六祖知道了,什么都不留,自当悟道。《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何谓过去心?这一句话过去了,就是过去心。何谓未来心?还没有来的思想,还没有来的感觉,就是未来心。何谓现在心?我们现在就是现在心。大家注意啊!“现在”……立刻过去了;再说“现在”,又过去了;“未来”……马上变成“现在”,也过去了。无论感觉、知觉,过去、现在与未来,凡一切心皆不可得!如果两腿结跏趺坐,闭目垂帘,欲留心常住,强而行之,岂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能够体味禅的基本修养,则生存这个物质文明鼎盛而精神苦闷的二十世纪里,庶几乎可以自我升华,可以超脱,可以超越于痛苦、烦恼、忧郁和不安的炼狱,而自然渐渐地达于明月长空,光含万象之境。

4423
#29 06-7-4 21:40
我k~!

整这么复杂..........

玩哲学呢???

1945
#30 06-7-7 00:06
...哎
...不要惹上OTING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