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Sonar / Cakewalk

[教程] 交响乐队中和弦的分布建议

( 43 )
 
[收藏]
-  第 2 页  -

119
#16 08-6-1 11:31

回复 jy002058814 的帖子

这位仁兄说的很有道理,我说的前提是交响乐队中和弦的分布,它就必然涉及音色的问题。就作品本身说来您说的很对和声本身不牵扯音色问题,但是我们在做乐队时音色的选择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交乐队的特性,如果不这样那我们找两架钢琴弹奏不是更方便。
至于你说的圆号的用法时很对的,这个不容否认,我在我的帖子里已经说明了
你说的频率声音我很赞成,只不过我说成音乐上的密集和开放而已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能感觉到您在音乐上有很深的造诣,我虚心向你学习,咱们就应该多加交流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可能就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120
#17 08-6-1 17:54
我不太同意的主要是您说的“同样乐器最好不要做八度”这句话。至于其他关于排列法问题,上紧下松之类的我还是很赞同的。

关于交叉乐器排列问题,记得您说的是“要不最好做混合音色的和声”,可是在很多管弦乐作品我都见过混合音色的和声,特别在木管声部,例如和声块里面最高和最低音是大管,中间被包着的两个声部是单簧管等等,诸如此类的~不知道您说的是不是这些~?

关于音色同度结合的问题~~也就所谓复合音色~~这个我倒觉得您的经验很好,有一部分值得参考,但用起来恐怕要搞清楚,这样结合究竟要干嘛...例如:
大提琴+低八度-大提琴+低音单簧管或圆号或长号(大多在高潮使用)

这样用法,会不会在高潮最需要厚实和声的时候,浪费了音区资源?高潮时候,往往力度需要很强,圆号演奏能够跟BASS同度的音区,那就必须放弃某些圆号最擅长的中音区,而且往往高潮的时候,铜管声部已经可以独自构成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完整和声(也就是说,其他乐器Mute掉,这时候但铜管听上去是完整的丰满的),这时候有哪怕一支圆号跑了位(例如跑到Bass音区跟大号撞在一起)那出来的效果都是有缺失的,这样的缺失用其他乐器组来弥补的话,恐怕那个一了点。。。

还有低音单簧管,这是一件色彩性乐器,即使三管乐队也才那么一支,大提声部只要一个F的力度就可以把它给盖掉,要他只身对付整个弦乐低音的话根本不可能,更别说在高潮时候了,上面说的三个情况下,你即使用了低音单簧管,别人也听不出来,因为乐器平衡上,低音单簧管根本敌不过MF以上的弦乐群,更不用说加上铜管,还要做和声了。
所以关键是你要干嘛,
我可以肯定地说,
如果你要做和声,用低音单簧管跟Bass或者大提琴做同度,负责和声里面的某一个声部的话,除非其他乐器以MF以下的力度演奏,否则低音单簧管是对“润色音色”起不了太大作用的。
但如果你要演奏旋律,而且是伴奏乐器很少的情况下用低音单簧管+大提+Bass演奏同度的旋律的话,会比较容易出效果,但弦乐用F演奏的时候,低音单簧管要用FFF才能出得了效果。

[ 本帖最后由 jy00205814 于 08-6-1 18:11 编辑 ]

119
#18 08-6-1 18:28
关于具体作曲时的配合,这是知识量和经验的问题,我所列出的时一般的结合,向您说的以上这段话非常有道理,具体作品具体对待,这就表现出一个作曲者的知识含量。我向你严重学习了,希望能够多多指导及合作。

193
#19 08-6-2 06:24
两位大师的切磋让额受益匪浅啊

1120
#20 08-6-2 11:36

回复 张华茂 的帖子

关于具体作曲时的配合,这是知识量和经验的问题,我所列出的时一般的结合,向您说的以 ...


老兄不用太介意,真正大师估计都没时间上音频应用,或者一直在潜水,这里更多的人都在相互学习,没有谁指导谁,相互学习嘛......

我个人比较主张“蔑视”框框条条,但首先学好了框框条条才能去“蔑视”他,也就是你学了原理之后,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只要你需要,而且能说出道理,没什么不可以的(你喜欢的话,可以用Bass和短笛写二重奏啊~~),所以才提出一点相反意见“驳斥”一下老兄,旨在讨论讨论,其实没有一条道理放之四海皆准的,所以只好实际情况实际对付了。

184
#21 08-6-3 19:21
两位说的都有道理。。。。。受益。但midi管弦乐与管弦乐队的实际配器差别会很大。。。。。。。。。。

1120
#22 08-6-3 22:55
其实你说差别大也大,不大也不大,主要是有些真实演奏效果,音源没有,有些真实的演奏表情,音源也未必有,所以做出来会有差别,但是一些通用的原理,两者是通用的,真实乐队里面大提Bass八度叠奏可以产生很厚实的低音,这你用MIDI做也有一样的效果。但你要用音源做小提琴声部三分部演奏和弦出来的效果,如果没有这样的采样,你根本做不出来,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就是这里。所以懂实际配器的基本原理,这是必要的,这样是让你做的东西能够达到“基本像”的高度,之后那些就要看你的经验和做MIDI的手工了。

    很多功力深厚的作曲家,你看他们用西贝柳斯这样的打谱软件加西贝柳斯自带的音源搞出来的总谱,放来听听发现配器技巧都很好可就听上去很假,那是作曲技术够了,做MIDI的技术不行。
    很多做MIDI 很久的人做管弦乐,听上去手工不错却还是很假,那是MIDI的功力够了,作曲功力配器功力却不够。
    要两者都找到平衡点的话,就要两者兼修咯..........

182
#23 08-6-8 02:26
好言多支持

773
#24 08-6-8 06:19

好帖子

支持啊!!!

287
#25 08-6-8 17:39
说到我心里去了,支持了。

1541
#26 08-6-10 11:25
我不是大师..不敢潜水了...冒个泡顶一下...

118
#27 08-6-12 14:27
学习啦~向版主致敬!

589
#28 08-6-15 15:4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811
#29 08-6-18 02:34
把交响乐和电脑音乐联系起来说事,比较复杂。随着楼主的话题,我随便说点感受。

1,用电脑做交响,不要太认真,烘托一下宏伟气氛,象征一下古典华贵气质,或者作为一种帮衬。总的要求是,有那个意思就行,感觉上点到为止。这样的定位比较客观、现实,比较可行。若想用它代替真实乐队,甚至追求“以假乱真”之类的效果,那不可能,只能是自找苦吃。

2,用电脑做交响,传统交响配器法的原则和技巧对电脑制作来说,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比如——

真乐队中,增减某种乐器数量可以直接改变整体乐队的音量、均衡和气势,但做电脑交响就没这么简单。好多做电脑交响的人都觉得小提琴组的群奏显得单薄,气势不够。于是按常理增加数量,多开几轨,乐器叠加,MIDI复制、有人同时使用不同厂家的音色相叠加。结果不但未能增加厚度和群体气势,反而可能出现意外的、类似录音中的“共鸣”或者话筒啸叫那样的怪音。我的办法是,同样的音色放在两轨,将其中一轨略做一下EQ变化,再调整一下声像位置和宽度,并且施加不同的混响效果。还有一点很重要,相同乐谱的MIDI数据不要原样复制,最好再重新弹奏录制一遍。这样,才有可能找到你想要的那种厚度和气势…………哎哟,夜深了,不说了
        






179
#30 08-6-18 05:20
看了此帖,受益匪浅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