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拉声像扬声器---中国特色产物

( 39 )
 
[收藏]
-  第 2 页  -

128
#16 09-7-24 13:51
原帖hpstudio 于 09-7-24 13:45 发表
哦?就你楼顶所诉的帖子你认为国内指的拉声像喇叭是哪个?别告诉是最顶上那个~~~



五楼图中所示,是国外案例没有拉声像扬声器。我亦没见过国外拉声像扬声器,
所以正如开头所说:不知各位同行能否给本人提供一些国外案例,推翻“拉声像扬声器---中国特色产物”这个命题?

2610
#17 09-7-24 13:56
麻烦你给个图指出你认为所谓拉声像扬声器的位置。

198
#18 09-7-24 13:57
如果这么说的话,只能是叫法不同罢了,其功能大家一看便知

198
#19 09-7-24 13:58

回复 hpstudio 在 #16 的 pid=2343166 的贴子

他说这里边没有拉声像音箱,呵呵~
他叫最下边那两个是Main System

198
#20 09-7-24 13:59

回复 TLEBJ 在 #13 的 pid=2343151 的贴子

我们也可以把拉声像扬声器叫做“下方的主扩声扬声器”

128
#21 09-7-24 14:50
原帖delay 于 09-7-24 13:57 发表
如果这么说的话,只能是叫法不同罢了,其功能大家一看便知


舞台口上方中间一大组(Main System+center System),舞台口两侧各一组形成所谓的‘品’字形供声”这样一种模式。
这种扬声器布局必然会导致声像上移,形成“压顶”的声音效果。为了避免此效果,不得不增加“拉声像扬声器”。

我图中不是这样做的,17楼和16楼您们是这样做的吗?
你们能举出国外类似(舞台口上方中间一大组(Main System+center System),舞台口两侧各一组形成所谓的‘品’字形供声”这样一种模式。
这种扬声器布局必然会导致声像上移,形成“压顶”的声音效果。为了避免此效果,不得不增加“拉声像扬声器”)案例吗?

2610
#22 09-7-24 15:17
剧院音响系统的主扩声扬声器——MAIN SYSTEM, 通常分为:

1、声桥扬声器——镜框式舞台的上方,通常为左、中、右三组设计,覆盖观众席全场。
2、拉声像扬声器——镜框式舞台台口两侧,每边各覆盖90——120度
3、台唇扬声器——镜框式舞台的台口
4、效果声扬声器——观众席后部,通常也分为左、中、右
5、天花补声扬声器(或者叫天花效果扬声器)——在观众席顶部,通常分为前、中、后三组。


看到这个帖子你好像去过很多国外的剧院,我只去过国内的剧院,本来在93年还出国去过香港、澳门的各大剧院,很可惜现在也叫国内了,所以没办法回答你关于国外的剧院,但是凡是我见过的剧院都是与我所说的几乎一致。
观众反应

198
#23 09-7-24 15:39
原帖TLEBJ 于 09-7-24 14:50 发表


舞台口上方中间一大组(Main System+center System),舞台口两侧各一组形成所谓的‘品’字形供声”这样一种模式。
这种扬声器布局必然会导致声像上移,形成“压顶”的声音效果。为了避免此效果,不得不增加“拉 ...



国外的剧院我也没去过,但是在国外厂家的工程案例中看过图片,一般国外做大型剧院的时候都是三组Line-Array,其实国内如果造假允许的话也应该用Line-Array,就如lz所做的布局是一个道理,这样又能解决“压顶”的声音效果,又能解决声音干涉的问题,像lz这样的布局应该是在没有Line-Array之前的做法,lz声音是否会有很大的干涉???

[ 本帖最后由 delay 于 09-7-24 15:45 编辑 ]

99
#24 09-7-24 15:51
可以给你图片,但是你会说,那些不是拉声像音箱,哪些是Main system,拉声像音箱的解释是,给部分前方观众补声和根据声音先入为主来创造出拉声像的效果的音箱,不知道你的Main system的下方音箱是做什麽的,你可以说它没有拉声像的功能,但是它最接近观众,先入为主的特性,你怎么来消除掉!再说它不是也起补声的作用吗?我也可以说,你的那个图下方的音箱叫拉声像音箱,只是你自己觉得我们叫的不专业,其实有些东西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喜欢在大家都明白的问题上强词夺理。你可以继续把它叫Main system,我也继续叫它拉声像。随便有点疑惑,你发的那个图片里没有台唇补声,不知道这是你的风格,还是其他什麽。你的这个剧院,中间前排声场会很空,还有效果扬声器和天花你也没有配置。也许你是对的,那请给我们讲解一下你图上的设计方案。随便麻烦你给出国内的   舞台口两侧各一组形成所谓的‘品’字形供声”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扬声器布局必然会导致声像上移,形成“压顶”的声音效果。为了避免此效果,不得不增加“拉声像扬声器”)案例吗?  我实在不太明白你的品字是什麽意思?请给图来说明一下!
观众反应

99
#25 09-7-24 16:05
顺便说一下,国外有时在用三组Line-Array(L,C,R)的同时,也选用了放在舞台上的拉声像音箱或者叫Main system,只不过数量较少,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国内大型演唱会也是这种做法,而且舞台中间也会选用少量的音箱做为台唇补声。

46
#26 09-7-25 00:03
中间贵宾区声更好,为了领导=中国特色?-------是!

46
#27 09-7-25 00:09

回复 lives8 在 #23 的 pid=2343521 的贴子

关掉中间的,贵宾区声清晰度下降明显!

8
#28 09-7-25 03:14
我是个什么都不懂哦,不过我想说一句声象不是用各个音响的声音大小可以来调节声象吗?

554
#29 09-7-25 23:59
国内剧场与国外剧场建筑设计是有明显差异的,当然,这个差异不是绝对,而是就大部分而言。
差异1:国外观众厅,台口上方的高度都是很高很高的,几乎就是舞台机械的标高。而国内剧场,从声桥顶就一个平面切到观众席的最后区~最后区看演出~感觉压得要命。
差异2:国内要规范化,扬声器的布局要符合“设计标准”,这样声音才能标准化,装修也能很美观,外观美、富丽堂皇就可以了。国外是装修配合音响,明挂线阵列还是剧场的闪光点,把最好的东西,以最自然,最能满足要求的方式展现出来。
差异3:国外的声桥“利用率”相对低,音响设计师会根据扬声器的特性选择安装位置,而并非国内规定某个点位安装,再来选择扬声器。
观众反应

128
#30 09-7-27 09:20
原帖winkeyyou 于 09-7-25 23:59 发表
国内剧场与国外剧场建筑设计是有明显差异的,当然,这个差异不是绝对,而是就大部分而言。
差异1:国外观众厅,台口上方的高度都是很高很高的,几乎就是舞台机械的标高。而国内剧场,从声桥顶就一个平面切到观众席的 ...



非常赞同25意见,规范化,模式化的东西束缚了我们的设计理念,但最可拍的是影响了技术人员设计的理念。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悉尼歌剧院、巴黎圣母院、纽约大都会等这样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剧院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