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的确不了解,只是在学录音之前做过半年小剧院的PA.念书的时候也学过PA的部分,只是后来没有去做而已.
不过跟大演唱会做LIVE REC的经验倒还有点,从8万人到红勘都干过了.PA的老师也请教过他们关于他们的输入GAIN太小的原因(有时候信号直接从PA那边取,他们的信号通常比录音的信号小10个DB).
PA的输出当然会有LIMITER,但意义和混音的不一样.混音完全不挂LIMITER的,北京干活吃饭的,我还真没听说过. PA的LIMITER主要起安全防暴的作用,MIXING的除了在安全防暴上外,对整体音色的松紧和响度都有很大的作用.我说的电平不是指PEAK电平,而是指RMS.没见过哪位PA给出来的波形是和唱片一样板砖似的波形,PA的动态范围要比STUDIO大的多,所以在同样的PEAK下,PA的RMS电平会比STUDIO小.
GAIN的意义和FADER不一样,否则调音台就不用设计推子或者不用设计GAIN了,做台子的吃饱了撑的多做那么个部件.直接把信号接进来,EQ完了直接到推子,推子的增益范围多加个40DB不就完了么.或者直接去掉推子,那玩意儿成本很高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坏的.+4dBu这个标准概念不是我提出的,PA采用B的方法考虑更多的是安全方便.比如一场LIVE,同一轨吉他的音量在不同的歌,段落以及音色下大小可能相差20DB,设想一下一个MIC去拾吉他音箱,在各种嘈杂串音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在狂燥的SOLO时声音不破,又要保证在安静的主歌部分吉他能听见.而轨道数量以及吉他手又受限制的情况下,一个方案是FOH忙的不亦乐乎,手在各个GAIN上飞舞,另一个方案是让吉他手把音量大小在效果器里存好,PA给个合适的GAIN抽烟看演出就可以了.
观察过合作过的几位PA老师以及在国外看各种演唱会时的PA,在演出的时候相对都很镇定轻松.主要只是切换各个通道,推子的变化只是很细微的去调整.不象STUDIO里推起来大刀阔斧.所以说PA用B的方案的根本原因是在这里.
观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