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ar老牛B了~~~越來越瞭解音樂人需求,其實Skylight裏面有些功能是早就有的了,好像那個類似于Logic一樣可以設置好不同的工作窗口排列方式,通過數字鍵快速設換的功能,好像Sonar6就有了,不過要手動設置好之後才能開啟,我看一些國外製作人的映像老早看見他們用這個功能。不過在Skylight裏面這個功能加强了幾個數量級,更方便,更直觀,更容易讓人知道,不像以前什麽都收起來,非資深玩家不可知。
有些更新表面看上去好像在山寨,而且MIFIFAN的人也一口一個山寨說的非常難聽,但其實Sonar是在自我整合過去的一些花哨而缺乏整合的功能而已,以此加強Sonar的易用性。
譬如:
1:經典通道條整合到調音台,說它山寨Record,其實在Record問世之前,Sonar 6 已經自帶了VC-63物理建模通道條,但受當時技術限制和普遍電腦的性能,沒有整合到Sonar的調音台,而是放在插件欄,你需要就自己拖進去用,而現在電腦性能普遍提高了,所以才直接放調音台裏面。
2:在調音台加入Tube諧波器,據說是山寨ProTools,其實Sonar 8就有一個Tube64 插件,就是專門幹這個的,現在也是整合到調音台,用的時候就打開而已,何為山寨?
3:可管理所有素材的浏览器,說它山寨FL Studio,這可是巨大笑話了,體現出了對Sonar歷史的無知。遠古的Cakewalk9時代,Cakewalk就有了這種用來專門瀏覽創作素材的Brower窗口,當時音頻Loop概念還剛剛興起,Sonar就可以通過這個窗口直接拖放MIDI的素材文件喝Cal文件等,也就是保存好的一個個MIDI Loop和MIDI處理程序模塊! 後來每一代Sonar都附帶這個瀏覽器,初學者很少用到,資深玩家卻經常觸碰,到了Sonar 8 已經除了 音頻Loop,MIDI Loop之外,還發展出可以拖放整個工程模塊的超級打擊墊,這比FL Studio強大不知多少。
4:Smart Tools功能,早在Sonar 7的時候,Sonar 就創造了MIDI的Smart Tools,可以通過鼠標放在鋼琴捲簾的音符塊的不同位置來聰明地設換不同工具,只不過現在應用到了音頻介面和總體編輯介面而已,反倒是在MIDI上面的Smart Tools,一直到現在,還是Sonar的最強大。
所以我覺得Sonar從 8開始,各種更新都是在整理過去一些鬆散的功能,以圖讓Sonar變得更簡潔,更易用,從而更強大,過去的功能以一個新姿態從新出現,讓使用者重視他們,運用它們,除了這些表面巨大的變化之外,我看過每次Sonar更新的詳細技術列表,其中8和8.5當中包含的一些細小的升級,操作細節的升級是最多的,我相信X1 也不會例外,顯示出Sonar已經渡過了Sonar1~~7那段完善功能的階段,開始注重自身的修整了,之所以稱作“次時代DWA”,我相信不是改了介面和加了幾個功能的整合那麼簡單,這些進步相信會在日常使用當中體現出來,讓你的創作更順心,這正是我在Sonar8.5的使用過程中漸漸感受到的!
其實......寫到後面我是不是在幫Sonar做廣告呢?呵呵~~是~~我喜歡這東西啊,爲什麽不幫他說點好話呢?免得整天讓人冤枉他山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