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你觉得舞台返听是用单声道好,还是立体声好?

( 59 )
 
[收藏]
-  第 2 页  -

739
#16 14-10-10 09:40
现场扩音,我是个外行。无意中进入楼主此贴。看完后,觉得无以为答,因此在2楼,抱以呵呵二字。一是自嘲才疏学浅,二是帮楼主顶贴,以期行家里手帮楼主解惑。此虽不堪高尚,终究也算厚道之举吧。过二日后,再进此贴。诸前辈,如7楼者所言者,逻辑贯通,思维缜密。言随不多,细细一想却收益不少。
本来帖子看到7楼处,自以为已得所求。本想就此,鼠标点个“发表回复”完事。但没忍住又看了七楼之下的几个回帖,不料另有大师别有怀抱,以LCR作解——“做立体声及三声道(中间人声)会更好。好处如同你听音乐,单声道同立体声的比较,动态,层次都有很大的提高”。鄙人从小,脑子就不灵光,因此对此语不是很懂。只是因为笨而生出个好琢磨的习惯,让我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开始艰难的思考一个问题:舞台返送做成立体声及三声道(中间人声),演员在台上会听到什么效果?
经过了大概一个小时的逻辑推演,得到下面的大概有些无聊的答案:
返送的目的大概是为了让乐队的每个人听清楚自己弹的什么,唱的什么,节奏有没有卡准。总之,是演员弹的唱的应符合直觉,而不是站在台上欣赏调音师调好的音乐——此结论是自7楼前辈所言而得,实在受益匪浅。
根据这个返送目的,那么大概能思考出,台上的演员从返送听到的音乐层次和台下的观众从扩声音箱里听到的音乐层次,有时候往往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原因后文详解)。

根据7楼前辈的指点,再结合,我才疏学浅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常识,又可以推出返送另外一个目的:不能让歌手乐手产生错觉——如果他们在台上发生错觉,后果不用实践,掂量掂量大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吧。呵呵。。。
于是分析下三只返送,分配成LCR。(请允许我在此处再“呵呵”一下。)
我想信号如此分配的前提应该极为苛刻,我猜至少需要:
1、舞台不能太大。
2、歌手只能站在舞台中间不能左右动  
3、歌手也不能在舞台上前后走动。
4、LR两只箱子,不能相隔太远。
——于是就得……至少得……先好好想想,作为一个调音师,有没有权利命令歌手不许在台上动。如果控制不了歌手左右来回的走动,那么……那么……歌手在舞台上听到的返送会是什么效果?走向舞台左边,感觉伴奏在左边而自己的声音在右边。靠右点吧,伴奏在右边,而自己的声音在左边。并且越接近两边时,听到的伴奏就会越大,而自己的歌声越小。由此,就可能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唱的不够卖力,不自觉的就要放大嗓门。由此一来,歌手有可能声嘶力竭,走音却因此变得比平时来得容易许多。而台下观众从扩声音箱里听到的却可能是,人声与伴奏的音量失衡。
最后没办法只好回到舞台正中间。可是站在中间,相对离LR两箱距离变远,另外正对LCR之C箱处,由于C箱只有人声,于是又会感觉伴奏音量变小了,自己唱的声音偏大。甚至觉得他妈的自己唱得有点吵。这时候他又会误以为自己唱得太卖力,嗓门有点开大了。于是不由自主的放小嗓门——结果伴奏把人声淹掉了,台下的观众听不清楚丫唱的什么,只听见伴奏在音箱里如眼泪一般傻傻的流淌.......
这就是返送给歌手的错觉……
于是,再往前推一步,看看会发生什么恶劣的后果:有个吉他手,站在舞台靠左。调音师根据音乐需要,恰好把这把吉他的声相打在偏右声道。此时,给你一分钟想想,如果你是那个吉他手,你接下来会干什么。(吼吼……)
——你会(因为听不清自己弹的什么)误以为自己弹的声音太小,于是你擅自开大了电吉他或者效果器的音量……………
——后果嘛,轻则调音师调好的音乐层次,被你搞坏,一首本来挺好的音乐被你搞砸了。重则,电吉他进入调音台的信号过载,烧了设备——于是演出,变成事故。
问题拿什么赔哇?卖肾?还是卖菊花哇?

以上就是对 LCR(包括立体声)信号分配琢磨的结果。因为我是外行,无从于实际操作证明此推断的正确性。故应将之结论视为纸上谈兵之说。但是,如果这个结论,有合理之处。那么单声道特点,就刚好可以解决以上所说之弊病。

最后,又忍不住又想了想三只返送,甚至更多的返送,到底是用来干啥的。信号如何分配的问题。
于是大胆的做了个猜想:舞台如果有多只返送。那么这些返送大概会被分为主返送和点返送。主返送须覆盖舞台,或基本给歌手用。如果两只不能满足歌手活动区域里足够的声压级则用三只四只五只。。。。
点返送大概给乐手用——如果有个乐队演出,有好多乐手,调音师调的也很棒。假设台下观众听到的音乐是这样的层次:
鼓和节奏电吉他很明显,分解电吉他和贝司次之,木吉他又次之,属于“若有若无”那种。。。(这是调音师给观众调的效果)
可是在舞台上,调音师则有可能会把 给木吉他手的 点返送 的音乐层次调成 :鼓和木吉他很明显,节奏吉他次之。。。。,这时木吉他手的听到的效果,与观众听的截然不同。若对比,这个层次于音乐性来说仿佛是错的。但是如此一来,木吉他手,既能听清楚自己弹的什么,又能准确的卡住节奏,也不会产生错觉而误以为自己弹的声音太小——错觉问题被化解。
于是我想,在优秀的现场调音师的手下,给各个返送的音乐层次是不同的,与给台下观众听到的层次也不尽一样——他们给乐手歌手的返送,是为了让他们演的舒服。而不是站在台上,与和台下的观众一样,享受着莫名其妙的“动态,层次都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得说句极其重要的话:以上这些仅仅推测,仅仅是推测…………

[ 本帖最后由 摇头丸 于 14-10-10 12:05 编辑 ]

739
#17 14-10-10 09:42

回复 摇头丸 在 #14 的 pid=4296976 的贴子

写的有点多了。。操。。。。
再次向7楼前辈致敬!

[ 本帖最后由 摇头丸 于 14-10-10 11:56 编辑 ]

105
#18 14-10-10 14:05
楼上考虑的很周到。还是单声道的好。 应考虑到彩排时调好,返送调到每个乐手舒服时位置,跟他们讲好演出时就这么打,就这么大的音量,然后在主扩那里平衡好。这就ok了吧。  我也是推测的,呵呵。我认为关键是彩排跟他们谈好。

126
#19 14-10-10 16:31

楼主的问题是主唱的监听,前题是主唱,另一前题是国外演唱会主唱会用到三只返听。

楼主的问题是主唱的监听,前题是主唱,另一前题是看到国外的演唱会主唱会用到三只返听,我给于的解释。相对主唱位置都会比较固定在一个地方,这时做成立体声及三声道会比较好。因此我的回答是基于楼主的前题,请老兄不要误解。

2466
#20 14-10-11 02:56
监听音箱摆3个,和摆10个没区别,只是为了照顾演员听音位置改变。所以应该是单声道。

2
#21 14-10-11 10:43
c就是单声道,对于舞台放送要根据需要配置单声道或立体声,如果单是伴奏肯定用立体声,人生或乐器还是单声道的好·····现场乐队的,对于混合输出有一定的比例和声像位的调节要求。

95
#22 14-10-11 15:12
当然是单声道

4396
#23 14-10-12 02:07

回复 摇头丸 在 #14 的 pid=4296976 的贴子

谢谢

4396
#24 14-10-12 02:13
原帖 由 摇头丸 于 14-10-10 09:40 发表
现场扩音,我是个外行。无意中进入楼主此贴。看完后,觉得无以为答,因此在2楼,抱以呵呵二字。一是自嘲才疏学浅,二是帮楼主顶贴,以期行家里手帮楼主解惑。此虽不堪高尚,终究也算厚道之举吧。过二日后,再进此贴。 ...


谢谢您的耐心解答~!@


其实小弟发这个帖子之前,也有做过很多功课,问过很多友人。但是因为从事音乐制作工作的原因,一直有一些心病,或者强迫症会带到舞台上去。希望在舞台上也能得到良好的聆听体验。

综合很多人的意见之后,小弟得出的结论其实也与各位相当。

如果舞台乐手众多,比如音乐节,乐手变换频繁,走位无法固定,返听采取单声道会比较适合,这样不会产生声像比例混淆的问题。如果占位固定,采取立体声或者LCR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听感,方便乐手发挥。

38
#25 14-10-12 20:16
我一直是用单声道的

725
#26 14-10-13 19:35

回复 zd88350289 在 #18 的 pid=4297690 的贴子

C是center的意思不是mon的意思 谢谢

2
#27 14-10-14 05:40

回复 zd88350289 在 #18 的 pid=4297690 的贴子

谢谢指正

2
#28 15-1-20 09:08

愚见

监听与返听 是概念不同的东西 监听是乐手自己乐器那部分单独的音箱 吉他箱 贝斯箱 有的可以在鼓组单独加调音台
返听则信号内容中 包含整个乐队及歌手所有的内容 可以让乐手了解到自己在音乐中的效果
监听信号各自乐手调好了以后进调音台送给返听

327
#29 15-1-21 11:23
哈哈,这个问题我记得看到一篇文章,左右音箱到话筒是等距,一个给的正向信号,一个给的反向信号,到话筒刚好抵消,可有效降低声反馈。

5194
#30 15-1-22 12:43
长见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