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楼主在研究混音的3D纵深方面有所收获!
事实上,学混音的人,重视3D纵深的人不太多,混音作品的宽度容易感受得到,纵深相对来说不是太明显,甚至有些人听不出来,毕竟不像看2D电影和看3D电影的区别那么明显。
但是,混音的3D纵深太重要了,我甚至觉得是区分混音水平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国内这些年的混音水品提升很快,但在混音的清晰度、融合度特别是3D纵深方面,和欧美高品质的混音作品还是有较明显的差距。国内也有些大师级别混音师的作品3D纵深做得比较好,但只是凤毛麟角。
我对混音的3D纵深瞎琢磨已经好几年了,走了太多的弯路,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也败了太多的软硬件设备,也算有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为,影响混音的3D纵深的因素太多了,几乎贯穿了混音所涉及到的每个环节,编曲的声音空间设计、分轨录制的品质、混音所用到的软硬件品质(主要包括电源、线材、电脑配置、adda、时钟、混音宿主平台、压缩、eq、混响、delay、监听设备及环境),当然,混音手法是最关键的。同样的分轨,同样的软硬件,不同的人混出来的作品千差万别,同一个人不同时期混出来的作品3D纵深的感觉也相差很大。
混响和delay是影响混音3D纵深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因素,高品质的硬件混响和delay比如莱斯康的480l、300l、pcm42,tc的6000/5000等经典设备已经存世不多,而且也要高端的周边设备配合才能出好的效果,高端设备一般人很难有机会玩,好在现在软件混响和delay也越来越好了,如果用得好,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混音的主混响选择很重要,建议多对比,尽量选那些空间感明显、清晰干净的混响,delay的类型、发送方式、发送量也很重要,总的原则是既要增强空间感,又不能影响清晰度,更不能造成频率抵消。
本帖最后由 欧阳 于 20-4-26 17:0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