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求助] 如果碰到特别难调的歌手怎么办?

( 20 )
12
 
[收藏]
-  第 2 页  -

3860
#16 21-6-17 13:35
就像本色演员只能演某一类型角色一样,很多歌手就是本色歌手,不要指望短时间能让他改变唱法
找到他最舒服的演唱感觉就行

229
#17 21-6-17 16:26
一个字一个字录

153
#18 21-6-18 00:07
jianke416273065 发表于 21-6-17 05:16
作为一个学声乐的说一下吧

第一:声乐是把人当乐器,人其实是最难调整的乐器,有一个主观地想把个人技术 ...

我认为还是我的问题,这肯定是能做到的,只是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去引导。我是真的见过我同事是怎么调的,他是很厉害的录音师,只是可惜我的能力不及他十分之一,但是可惜我没有那么多知识储备和经验,学不来。

153
#19 21-6-18 00:08
南宫浩 发表于 21-6-17 02:36
你这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人家是鸭子啊~~~~别为难人家啊~~~~非要上架的话请去找只鸡啊~~~~~

我认为还是我的问题,这肯定是能做到的,只是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去引导。我是真的见过我同事是怎么调的,他是很厉害的录音师,只是可惜我的能力不及他十分之一,但是可惜我没有那么多知识储备和经验,学不来。

153
#20 21-6-18 00:36
这种痛苦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晚会和翻唱一般不会那么在意,主要是原创歌曲,作曲家没法来监棚,只能全靠录音师,录音师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让歌手自己发挥更不行。痛苦之处在于,歌手不知道怎么唱,因为是原创没有参照,一旦发出去了这版就是模板。另外提一嘴,我说的歌手都是业内知名的歌唱家,或者歌唱家的学生,和有时候会有音乐学院的声乐老师等,或者没有多大名气但也国内外都举办过个人音乐会的歌手,我这些年主要录的对象也是圈子里的人,绝不是他们业余,业余那种情况我都不会来这里问了。那么问题就是,他们太在意自己的作品了,比如一位歌手(一位极其著名歌唱家,论坛无人不晓),作曲老师都觉得没有问题了,但是他连着几天补了好多遍,就因为一个字好像好又好像不好,他在那里反复听,最后一夜没睡,就为了第二天这事儿又跑过来补,这种事情也不能说经常发生吧但也不少,他们就这么认真。所以拿到原创的歌,他们怎么唱自己都不满意。而有作曲家在时,或者录音师的审美是职业高手,我经常看他们的沟通方式,最后一定能让这位歌手录完开开心心的离开录音棚。所以我最终觉得是我自己的问题。当然我说的唱十遍都一样的歌手,那是最棘手的那种情况,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多歌手会那样,但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我说的那些问题。所以我很慌,尤其是给歌手调完,他们从录音间出来到控制室听的时候,把我调完的放一遍,再把最开始留的那一两遍对比,如果没有啥区别的话我会很慌,感觉这两个小时净是瞎指挥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歌手交代。

7720
#21 21-6-18 03:03
Tinck 发表于 21-6-18 00:08
我认为还是我的问题,这肯定是能做到的,只是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去引导。我是真的见过我同事是怎 ...

我跟你分享一点粗浅经验,有没有用你自己拿捏:

1,美声、民族歌手的头腔共鸣的频点在3000-3500hz左右。流行唱法的频谱,这个点不会很凸。

2,女民族、美声歌手,她们在C-E之间,会有个“换声区”,她们会在这个音高区域开始切换成假声,练得好的民族、美声歌手,她们真假声切换的时候可以通过声带和共鸣的配合让人完全听不出转换痕迹。所以,女“声乐”歌手唱到高音的时候,不是她们的“真声”太猛了,而是她们的假声和共鸣声太多了。很多长年练习“声乐”的歌手,会习惯了头腔共鸣的配合,要让她们“关掉”头腔共鸣往往很难——就像开习惯了手动档车子的人开自动档车子左脚总会不自觉地想要踩离合一样。

3,“声乐”唱法,习惯于大动作咬字,喜欢用力、慎重的去咬每一个字的“声母”并且倾向于把任何字尾“韵母”向“开口音”去靠拢。而比较典型的流行歌手的咬字,在字头上“声母”阶段是比较松弛随意的,但会在“韵母”阶段咬字动作相对夸张化(相对于说话的状态),并且会把所有以“n”和“ng”结尾的韵母变成封闭式鼻音。

4,当一个歌手妄图唱的“甜”,而在你听来她的咬字像是在“嘻嘻嘻嘻”嘲笑你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想唱的“甜”,结果唱成了“妖艳贱货”的感觉),有一招邪术你可以尝试一下——把她的声音用宿主算法降调个小二度(不是修音准工具哦),或许会有惊喜~~~~
(这首歌里面的主唱声音就是被我降调小二度获得的http://www.audiobar.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4820

5,很多半吊子歌手的艺术修养不够深,以至于他们无法独立解读和二度创作作品的细节。这种时候他们就需要一个“监棚师”。如果他们没有“监棚师”,那就只能让你来兼职。那么,这就到了考验你的艺术理解力、录音经验以及调教歌手经验的时刻了。。。具体的细节一言难尽,我只提两个方面:一是歌词的情感和读音平仄;二是伴奏的实时情绪走向。(“笨歌手”往往就是忽略了这两个方面而只关注了谱面)

6,有些唱功比较死板的歌手~~~他们不能根据歌曲风格和你的要求灵活切换自身的唱法细节~~~~这样的歌手,我建议你死心——没办法,他们就是不适合这些歌!你也不要继续尝试赶鸭子上架了~~~~ 本帖最后由 南宫浩 于 21-6-18 03:11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