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仪器测量值并不是人耳感受绝对对应的,动态值标注极高的声卡、ADDA,在听感上未必能感觉到更强烈、有冲击力的音乐动态,以及音乐的活性···
所以,这个参数指标只要在特定的品质区间,重要的还是听感审美符合人性。···当然,我没有说这个值不重要,显而易见的是人听着舒服的设备,所有能用数字标注的参数必须也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有一个事儿真的请别搞反了,是参数控制人需要什么,还是···什么是人需要用参数描述的?又或者是,什么范围内的参数值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以参数来决定参数无限提高,创造有意义的更好听感?还是人听着感觉对了,不忽略其声音表现力,来平衡参数与听感的参考意义?
看参数就好,那选设备真的太好办了···可现实为什么不是?···显然,这个说法有问题~!参数!参数!···简单说,参数是给我们参考的。
数控车床、精确模具生产的雕塑都不算艺术品,无论是扫描复制经典,还是自己作图批量生产,那些参数非常准确,可以任意查阅任一点的3D坐标值,个体差异极小···所以,先理解艺术的行为特征、评价基础、存在意义,才能理解录音设备参数与品质的关联意义!···因为这些设备,对于艺术只是一件能帮助艺术家圆满完成任务的工具,需要在某些方面达到特定的参考要求(以参数示人),但真正目的不在工具本身上面,所以···如果因为在某一特性上有特定要求,就认为这是作为艺术工具的核心重点,去一味过分强调提升需求范围外工具极限指标的极致物理特性,只重某个或者某些参数数据,而忽视直听听觉审美的权重参考,就会与艺术渐行渐远,成为纯物理学探索的行为!···嗯,又或者像某些单位、部门做的上报数据报表,确实漂亮!
假如···打造一件黄金饰品,材料不能有太多杂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纯度”参数来描述,起初···可能因为技术上的问题,炼出高纯度满足需求的黄金很难,一直达不到要求,那么这个要求会被艺术家不断重复、关注、攻坚,直到“纯度”参数满足需求···当纯度满足需求之后,于是冶金专家很有成就感,认为:哦,艺术家原来要的是这个,
再提升一些此参数的指标一定会卖价,继续专注于提升纯度,不断提升,技术日渐炉火纯青了,依然不依不饶···然而,对于
打造黄金饰品的艺术家,在纯度达到要求之后,他的注意力会撤出“纯度”参数这个着眼点,转而考虑如何让作品更具艺术性的美感···对于艺术家,参数关注到什么程度、级别,与其他问题的重要性对比,轻重如何把握,恐怕不是
“纯度”参数无限提升就能让他忘了该做什么吧?更不会只盯着
“纯度”参数,忘我地跟人秀:看我这坨黄金纯度99.9999999999········真不记得要用这黄金干嘛么?···更不会说,我这块料纯度这么高,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饰品就一定具有艺术审美上的完美?有联系,是的!黄金要到一定纯度,可有了符合要求的纯度之后,与艺术作品还有初始纯度不够做不了那么必然的联系吗?还需要停留在一些事情上吗?···即使要停留在提高黄金纯度,这事儿也是应该让冶金科学家来考虑的···我们各自记得自己是做什么的、需要做什么就好~!
当然,对于参与冶金提纯技术攻坚的公司、人员,与艺术家合作事成之后,有了核心提纯技术,他们会大力宣传:我们的技术可以提纯黄金纯度到99.999999999···,欢迎联系加工、购买、技术转让,怎么挣钱怎么来呀!···中间商,更是不遗余力以参数为卖点大力传播,毕竟嘴皮子、手腕子好使,这年头是可以变现的···来呀,吆喝呀,反正我们有大把的时光在网
上···吆喝时还不忘带一嗓子:“大家一起来!嗨起来!”···提升销量···大家都是干啥吃啥的,这点不奇怪吧···更可能他们与艺术本身也没了半毛钱的关系···
再根据“没有捂得住的牛逼”以及“没有牛逼只用来捂着不用来吹的”法则,一段时间以后,便有成堆的网络伪“艺术家”们,听说那件珍贵的艺术品非用他家的纯度xxxx的黄金打造,我勒个乖乖,想大红大紫的作品问世?···必须滴呀,那黄金只能拿他家的!殊不知,此时···别家的提纯纯度也已经足足够用了,且价格优惠几倍(嘿,
别忘了“一家火了,众人跟,然后同归于尽”的投资或者投机之道)···浑然不知,继续帮着吆喝:那必须是要用xxxx的原材料啊,那个纯度高,没那个纯度哪能用呀···优秀艺术品关键就在这纯度上了···!“噗”···我可能会笑出声来···
慢慢的,好像光拧着纯度这参数说事儿的人越来越多了···高了还要更高,嗯!“我骄傲”,我参数很高、极高,还要飞得更高···记得准备钱,明年出新品,纯度升级中啦···一副甩人家几条街的感觉、牛逼到不行的样子······我们,还跟不跟?···这事儿真的是对艺术本身那么唯一重要么?···自己看!自己想!以自己需求视角去想,以自己职业角度去看~!
当然,每个参数有每个参数的意义和要求,未必有固定模式去锁定判断方式。但有一条不变,在听起来符合审美这个要求上是一致的,关注什么、提升什么也别忘了这茬儿去提升,如果这点不关注,只是一味搞数据,这工具都对于声音艺术可能失去价值!那么那个单单被重视的参数,也就更无法全权代表有着全方位、综合性、
需要各项指标平衡权重的音质了~!
另外说一个现象,跟一些制作圈子的朋友聊天,有时候会提及参数的事儿,几乎绝对多数人都是以听为主,有特殊要求可能会查一眼参数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越是耳朵对声音辨别没有把握的人,越会强烈希望有一个或者一组数据,又或者一个价位,来标识设备的声音品质级别!···他们更愿意相信纯数据
描述音质···因为,若说起靠“听”?···确实也是对牛弹琴了,不如···姑且忘了音乐是听的艺术,即使对于参数,也要用“看”来体会、验证有效性,品质全在纸上、屏上···不过···我觉得可能又会出现另一个大问题:某类人满意了,瞎子肯定又不干了~!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21-9-28 07:3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