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请问一下,使用学习版音源的产权纠纷问题。

( 31 )
 
[收藏]
-  第 2 页  -

380
#16 23-3-4 16:36
778283722 发表于 23-3-4 16:06
我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他们真的能从音频中识别该音源是否D版的问题吗?因为毕竟制作过的,经过很多的效果 ...

我也好奇,如果拿两个全是正做的工程曲子发给对方判断,明确告诉其中一个正,一个D,对方怎么着也得整出一个是D的,其实都是正。这个标准怎么裁判?是完全对方说了算,还是请第三方出权威检测报告才算数?
再开个玩笑,我在制作前所有正都有,但我偏偏就用D给你做曲子,你起诉?我有购买正的证明,或者我随便找个别人的购买证明又如何?我和身边朋友或者同事用同一台电脑共用正接活不可以?你怎么证明这次就是用D做的??甲方单方面说了算?
而且还有一点,甲方要的是成品,是结果,甲方对成品满意就行。至于人家用什么做的,和甲方有啥关系?就算乙方用的是D,那也应该由软件商去起诉,和甲方有啥关系呀。这个逻辑关系不是太懂。


本帖最后由 麦之杰 于 23-3-4 16:50 编辑

4697
#17 23-3-4 16:49
看上去是张图,其实里面有6666,数字的东西,给你搞个数字签名很容易的。

成品最后过一遍模拟设备录出来,应该不好查,个人猜的。

362
#18 23-3-4 20:34
我也想知道内录过一遍还有没有音频水印?所谓的音频水印长啥样,有大佬见过吗?求科普

3819
#19 23-3-4 20:44
没有弦的7V 发表于 23-3-4 20:34
我也想知道内录过一遍还有没有音频水印?所谓的音频水印长啥样,有大佬见过吗?求科普

信则有, 不信则无.

733
#20 23-3-4 21:15
V-control论坛也在聊这个事,没结果。

1152
#21 23-3-4 21:50
我记得原来有个音源使用娱乐版会有间歇噪音“吱……”,那种白噪音,这算不算水印?

1904
#22 23-3-4 23:09
假设我不用算法导出,用内录或者内录设备,出来的码应该完全不一样了吧?这又怎么查?

152
#23 23-3-4 23:40
jinyou 发表于 23-3-4 21:50
我记得原来有个音源使用娱乐版会有间歇噪音“吱……”,那种白噪音,这算不算水印?

这种太明显了,太算了

152
#24 23-3-4 23:42
好吧用马甲 发表于 23-3-4 21:15
V-control论坛也在聊这个事,没结果。

这是哪个论坛,全名叫啥呢
观众反应
:Vi-control

184
#25 23-3-4 23:49
忽然想到了一个远古外国电影   叫什么名字想不起来  讲的什么事情也忘记了  唯独记得一个情节   男主的好朋友   发明了一种编码方式或者说音乐发行的一种技术     可以彻底杜绝盗版音乐在网络上传播的可能性  每个音乐公司都要给男主付专利费才能使用这个技术    然后这个男主的好朋友也因此过上了财务自由不用工作的生活  每天就是玩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泡妞  胡闹  侧面衬托男主生活的悲催来丰富剧情       为什么记得这个   就是因为我当时觉得这个技术要是真的发明出来了   是音乐行业来说是极大的好事  然后思考了很久   所以没忘记   跑题了。。。

218
#26 23-3-5 13:33
好奇国内的法律对使用盗版产生的纠纷是怎么样的?毕竟国内好多盗版!也没有相关罚款新闻出现过?有人知道么?

577
#27 23-3-6 07:16
我用的都是正版,不存在这种担忧,人在做天在看,不要以为老外不知道你用了啥,看人家理不理你

342
#28 23-3-6 19:59
被告后及时补票的话,也是侵权事实在先。如同先犯罪再寻求家属和解。商用还敢用盗版,真是胆大啊,和出海不出海没关系,只要用了盗版商用,就意味着今后活在提心吊胆的阴影中...就暗自祷告不要火不要火,作为稍微有点追求的音乐人,真是滑稽的悲哀!

342
#29 23-3-6 20:12
显然这是风险意识太差。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盗版没风险呢?想了很久,个人觉得这么几种情况:1、自娱自乐不发行的;2、不参与音乐波形塑造的,例如工具分析类,显示频谱的,响度的。欢迎补充。

41
#30 23-3-7 06:02
以前在vi-contro看到有人讨论过,不知道真假。说是加一小点点唯一标识的特殊频段的声音作为水印,人耳无法察觉也不影响声音品质,但是可以通过特殊的频谱分析软件监测到,人家一过那个软件就知道这个音色的原始授权属于谁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即时你用手机把成品翻录一遍都有可能被检测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