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大部分时间作为整个弦乐组的“稳重根基”,同时也可以做小提琴旋律的对位复调旋律,与小提琴交相辉映,可以与小提琴形成反向旋律,也可以在小提琴休止或者长音的时候让大提琴的旋律活跃一下。
少部分时间,大提琴也可以作为主奏旋律乐器而让小提琴来当大提琴的辅助。因为如果一直让小提琴来演奏主旋律的话,持续的高音可能会让听众厌烦,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换大提琴来演奏主旋律线条可以“调剂一下”。
中提琴基本上就是在“填充和声”,但也应该尽量让它演奏的音连成旋律,而不是单纯的“填充”。当然,中提琴想写出好听的旋律挺困难的——因为它就是和声功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兼顾旋律好听是很看运气的,尽力而为吧。
实际上,交响乐里面的弦乐组,其写作基础原理就是“弦乐四重奏”
海顿曾经总结弦乐四重奏的四件乐器:
第一小提琴像一位才智过人的中年人,言辞精辟,只要找到一个话题,他总是娓娓道来,滔滔不绝。(第一小提琴大部分时候演奏旋律)
第二小提琴是他的友人,他竭尽全力突出朋友的神采,很少顾及自己,在交谈中总是支持别人的观点,从不自我炫耀。(第二小提琴大部分时候作为第一小提琴的平行和声甚至叠平行八度,也经常会跟中提琴一起作为伴奏声部填充和声)
大提琴是个庄重的人,有学识,好为人师。他以简明、精确的金玉之言把第一小提琴的高论加以强调。(大提琴经常与第一小提琴的主旋律形成对位复调)
至于中提琴,这是一位心地善良又有些爱唠叨的女人。她虽讲不出什么惊人的宏论,但只要人们一交谈,她总要插嘴。(填充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