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关于混音的理解,请指正

( 27 )
12
 
[收藏]
-  第 2 页  -

2844
#16 23-8-16 07:35
我是从2005年开始接触“电脑音乐”的音乐爱好者,没有专业的环境,也没有专业的硬件设备,零零散散的学了点混音小常识,更多的时间是自己摸索。我个人对混音的理解是:知所先后。
第一点:要了解客户需求,也即知道要干什么。一般情况下,混音是为了尽多、尽快把钱赚到手,客户的诉求必须提前询问清楚;自己提前捋清思路。
第二点:楼上大佬说得对,混音的目的是平衡。平衡两个字似易实难!需要兼顾的点太多!驾轻就熟,来自于经验。比方说前后、左右、远近、疏密的平衡等等。
第三点:为了实现以上两点,要合理使用推子和效果器(软硬件),中介是耳朵。上述两点,基本上都可以转化成清晰的目标,工具用来实现这些目标。
第四点:监听。这种监听既有专业设备,又有手机、汽车音响等非专业设备;既有职业混音师,也有不懂音乐的人。通过多次反复对比,做一些校正。
早上刚起床有点兴奋,写多了,贻笑方家了!

本帖最后由 aiqingzhongwei 于 23-8-16 09:07 编辑
观众反应

116
#17 23-8-20 13:04
1没错;

2对也不对……
比如用切还是架,压缩的作用是控制峰值电平,某个位置提那么0.5DB可能很多人听不出来;但是这些都是为了响度更好提升,或者位置&声场&结相更舒服的操作。
这些处理得到的最终结果普通人是在手机上也听得出的,并且告诉你“好像音质更好一点”

至于控制整体动态,还有塑造音色的操作…那就一耳朵的事。

3在后期不出大问题的情况下,本来就是前期决定后期。

至于结论……基本是扯卵。
别去想太多,你所有操作的目的只有一个,情绪。
没有人会因为音质差而不听一首自己喜欢的好歌,也没有人会因为音质好去听一首难听又无趣的歌。
不要主次搞错了

1300
#18 23-8-20 13:35
1 对

2 混得好的手机上听也好,混得不好的在PA上听真的特别差……一出去演出就知道有多丢人了……

3 格莱美三冠王不是啥活都接……以前帮一个内地艺人去约麦当娜的混音师mark stent,人家要先听完歌再根据质量决定接不接…… 本帖最后由 佐佐木史朗 于 23-8-20 13:38 编辑

353
#19 23-8-22 09:21
然后最后都变成了单声道。

98
#20 23-8-22 11:57
学习

11
#21 23-8-24 19:10
真正混的好作品,没有多少人听得出来,技术不等于艺术,喜欢老崔的一句话,艺术是需要有缺憾的,那样才有最真实的表达。你妈妈的一句话,也许可以让你泪流满面,虽然,那并不完美也不动听。平衡与不平衡,那有怎么样?关键是在自己的音乐当中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自己认为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过度迷信混音大师的宝典,因为有很多东西,他们也无法确定。

1430
#22 23-8-30 10:59
层次,清晰度 ,纵深感,平衡,动态。

977
#23 23-8-30 11:01
真的搞个作品来试试听听,比写一大堆理解爽文有用多了。

451
#24 23-8-31 17:31
好的混音手机上也听得出来好,混的不好的手机上也能听出不好

5195
#25 23-9-1 21:02
手机回放还是狠重要的,经不起手机检验的大多也都不是合格的混音。我觉得以前自己的混音都有这个问题

5195
#26 23-9-1 21:04
南宫浩 发表于 23-8-16 06:39
说白了就是两个关键:

1,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好”的。

精辟

95
#27 23-9-5 20:50
混音要想讲清楚必须用量化后的词儿,否则几个字说出来,很难让人懂,比如从声音的物理特性开始学起,近大远小啊,近高频多远高频少啊,直达声反射声比例啊,总之从最原始最基础的开始学绝对扎实。

371
#28 23-9-11 19:38
墨镜染黑 发表于 23-8-15 18:09
少看教程,多动手,不然永远是小白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