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疯狂追求音质的我,混音已经基本用软件替代硬件了!

( 32 )
 
[收藏]
-  第 2 页  -

767
#16 25-11-5 11:04
mickey 发表于 25-11-5 10:04
AA音质好,但是太吃资源了
最新的技术虽然大幅减少资源占用
跟其他插件相比还是稍微多了点

我的电脑是两年前自己组装的,算是顶配。但最主要是经过特殊的优化,它的效能(针对音频处理能力)是同等配置电脑的5-8倍以上,所以能以更高的精度进行混音处理。同样的混音素材,我的系统有更好的频段延展能力和还原精度

767
#17 25-11-5 11:09
panyunqi888 发表于 25-11-5 10:33
具体用了哪些AA插件呀,求推荐

我主要用的是neve、ssl、api等老牌的通道条,eq、压缩等都在同一个插件处理

513
#18 25-11-5 11:53
欧阳 发表于 25-11-4 22:21
daw用的是Nuendo ,插件基本都是AA系列,混响用的是Seventh  Heaven,

基础硬件:电脑,自己组装的, ...

我好奇的是, 既然你動手能力如此強, 那知識一定淵博, 為何是硬件至上主義者?
我是軟件至上 + 科學主義者
硬件dsp -> 就是預載軟件的硬件, 算法可搬到電腦軟件
analog -> 被動元件會有噪音 distortion 受溫度影響 不精準
我是看不到軟件較差的科學理由, 也聽不出軟件音質較差
观众反应

3579
#19 25-11-5 12:40
一般讨论哈,我个人是觉得呢,人声处理的太干净了,干净到我觉得偏薄没什么厚度了。当然这可能是审美的差异。
观众反应
:不光人声,整体的中频都有点空啦,所以更清.

4119
#20 25-11-5 12:51
VintageSamples 发表于 25-11-5 11:53
我好奇的是, 既然你動手能力如此強, 那知識一定淵博, 為何是硬件至上主義者?
我是軟件至上 + 科學主義者 ...

软硬件各有优缺点,了解各自优缺点,
依情况用好手上设备,合理应用现有资源

整个几十万的声学录音棚,百万调音台,用硬件压缩均衡混响,手机拍照存档,客户要调整,所有设备都开起来,对照当时照片调整设置,实时导出
调整修改来回整上一个工作天
一首三百的贴唱,合算吗?

自己的原创,整上半天,那怕效果提升一点都觉得值得
观众反应
:这样的棚也不人混贴唱吧??

295
#21 25-11-5 14:49
summing还是得用硬件,现在的软件summing糊成一片
观众反应
:summing有利有弊,看需要去做

4203
#22 25-11-5 15:22
欧阳专业!!!!!
观众反应
:谢谢您鼓励!

2482
#23 25-11-5 16:04
电脑CPU的运算能力,电源的质量,内存条的频率,Adda的精度,散热的强度,挂插件的数量。这些决定了插件出来的声音是清晰还是浑浊。解决了这些问题,AA插件的强大优势就出来了,不是一般的插件能够比的。就是高端硬件不会用,也不出好声音呀。关键还是要会用。欧阳老师这么多年对声音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功力深厚。
观众反应
:过奖了,很认可您对音质的观点,多向您学习.

767
#24 25-11-5 17:14
VintageSamples 发表于 25-11-5 11:53
我好奇的是, 既然你動手能力如此強, 那知識一定淵博, 為何是硬件至上主義者?
我是軟件至上 + 科學主義者 ...

谢谢你的好奇,我算不上动手能力强,知识也不渊博,只是喜欢折腾喜欢思考和对比罢了。几年前我是坚定的硬件之上,因为那时我用的硬件比较多,硬件混音的音质确实比纯软件混音好很多,而现在,我很同意20楼mickey兄弟的观点,软件和硬件各有优劣,根据具体需求,用好现有资源便好

767
#25 25-11-5 17:40
rongjiawenyu 发表于 25-11-5 12:40
一般讨论哈,我个人是觉得呢,人声处理的太干净了,干净到我觉得偏薄没什么厚度了。当然这可能是审美的差异 ...

谢谢您的提醒。您指的是这首贴唱的女生歌曲吧?主歌部分人声确实有些偏薄,说明您听音很仔细,有很好的听音能力我检查了一下,有几个原因:1、我混音时考虑这首歌偏空灵的感觉,所以不想让人声偏厚重。2、这个人声的低切我按照平时习惯去弄的,其实只切到了90,但忽略了这个女声录音本身低频就偏少,刚才试了一下,其实切到50就合适了。3、我的系统对音频的频率延展比较宽,人声和乐器的纵深感更明显,听感上低频没那么直接

总之感谢您的好心提醒,我以后会更注重这些问题。

4173
#26 25-11-5 18:43
还是那句话 插件做功能 硬件做声音 软硬结合 事半功倍
观众反应

5909
#27 25-11-6 03:48
虽然说现在的插件依然不如硬件,但是插件的优势是几乎不用花钱啊~~~~~~关于人声的低频,我认为现在很多歌曲的人声低频、高频太过了,缺中频,当然可能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是用手机听,而手机的外放喇叭一般都会缺低频。
观众反应

58
#28 25-11-6 11:17
什么电脑配置

767
#29 25-11-6 11:53

https://audiobar.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QwMzk1fGQyZDc2ZTg5M2FlMDc5MmRiOTc4YjBkZTY0NTk3NWExfDE3NjI2ODc3MDE%3D&request=yes&_f=.p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79
#30 25-11-8 11:37
个人感觉软的还是数字味比较重,特别高频的塑料感,相位失真偏移也是有的,混音阶段大都用

dsp效果卡,母带时候来点好的硬件,即用数字的清晰也有模拟的温暖,

哪怕复刻说很好的aa 声音也是有些呆板,不鲜活,用多了也是脏,也还是看自己喜好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