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h说得很对,只是一种类似于给时间比较紧张或者是入门学习过程中的人用的所谓“万精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认为,甚至有一种可能性,录音时的动态响度都完美,混响都录得干湿一致,直接出到总线就很不错的效果,也许这样什么都不用加(极端情况)。至于mash那个文章里,我粗看了一下,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给出一个简明的思路去选择软件来做母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兴趣。
对于母带,因为不是专业的混音录音人员,我说点自己浅薄的看法,欢迎大家拍。
母带之所以有,是因为两点,1 最重要的一点,统一专辑的听感。因为很多专辑里有快有慢,有动态大的,有动态小的,响度肯定也不一致,所以怎么安排曲目顺序,并且让听者有比较舒服的听觉体验,就需要母带从专辑的角度去做二次加工,于是有了mash想表达的“不是所有的母带过程都需要做一个压缩或者限制”。2 混音师的出发点并不是从最终听众的角度去理解的,起码就是单纯的混音师,他只是把声音放到合适的位置,有符合音乐本身意图的各种表情。而母带就需要更多的从听众角度出发,去平衡混音师傅和听众。
[ 本帖最后由 800ci 于 10-5-10 14:2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