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你举得例子过于简单,虽能
展示图形记谱的优势,但不足以证明文字记谱的劣势。
我举个例子,这是我刚做的一个吉他改编:
其中Bass部分重复度比较高,有十几个小节前两个音都是根音+八度,每拍有两个变化三种组合:
图形拷贝粘贴会累死吧?因为小节剩下两拍是不一样的。
用文本输入只需两个变量,例
第一拍:
beatA = {
\tag #'rawA {g,8. g'16}
\tag #'slapA {g16 \xNote {g-+ g} g'}
}
第二拍:
beatB = {
\tag #'rawB {r d f8}
\tag #'slapB {\xNote g, d' f \xNote g,-+}
}
然后随意组合,例如 \keepWithTag #'(slapA rawB) \beatA \beatB。当然个人觉得Lilypond的函数太麻烦,不如python啊lua那种直接用个参数就能调用了。
类似片段可以反复利用,例如下图,直接调用两次就好了(第二次高八度):
对于重复性比较高的东西,动机发展什么的,只需要写一次,之后转调调用(包括反转、逆行之类的)。
哦,上面的片段
在分谱里包含手指记号,在总谱里去掉手指记号也只用一行 \omit Fingering 就可以了。
甚至总谱里不出现六线谱,分谱出现六线谱这种也可以用一行解决。
总谱:
分谱:
最欣慰的是和弦完全可以用同节奏替换不同的voicing,扫弦在图形记谱里得哭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