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可以肯定,让一个从没在意过这方面的人,即使有人告诉他哪里有差别,他也十有八九觉得没有区别···甚至手机放音和音箱放音他只是感觉到音量差异···在他们脑海里,这就是同一首歌!这就是一个普通人该有的听感体验!就算告诉他低音,或者高音,又或者听吉他某个音,他的注意力根本无法聚焦到这一点上来,如何区分?
一个编曲作曲的人听音乐,入耳就能捕捉和声进行、复调声部、分辨乐器、音符,甚至近似的速度和精准的绝对音高(标准音记在脑子里了,可以用仪器去测,误差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个HIFI老手入耳即可听出某些音色差异、色彩变化、声音质感差异;一个普通听歌助兴的人,听到的基本都一样一样滴···,一个训练有素、具有全方位能力的人,前三者都能办到···快速的捕捉有用些信息,快歌也不怕快了,再厚的声部织体也变得更透明了···“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很适用!·····这也是玄学那也是玄学,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差距!
也就是说,长期定向的听觉专注和训练,可以让人的听觉具有选择性,虚化声音里不关注的声音,着重捕捉他关注的东西,主观可控的选择性失聪,比如专注于某件乐器,专注于某个声部,专注于某个声音的某个频点,专注于某种染色变化···,同样是学音乐的,有人能扒带,有人完全是乐器轰的一声就过了,再放一遍又是一轰而过,哭都哭不出来~!而学二胡的会对二胡声音更敏感,学声乐的会更关注人声····当你专注于跟一个人说话时,另一个人用同等音量叫你,你可能听不见,·等等···。对于普通人,前面专业性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最后面的日常可能有的普通人会有这种情况···区别是可控不可控,机理类似的···还有看那种3维图片,要求就聚焦点要透过图片,有人刚上手也是看不来的···
所以,普通学医的、计算机的、学美术的听起来一样,这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有经验的人告诉他们,还认为是玄学,甚至是欺骗···。有持怀疑态度、不服的,你可以随意放一首歌,挑简单一点的,把一件件乐器彻底听记或者模唱出来,试试?如果不能,却有大把乐队乐手、职业编曲人扒带,能整首所有配器扒下来,重编了拿来听,还依然会说没区别···呵呵,大条神经的玄学吗?
有些人真的需要记住,如果不是天才,一些能力只能是学习、实践得来的,是一点点练、一点点攒出来的,不是靠嘴皮子争来的,更不是靠神仙开光得来的~!别以为摸了几天软件,会录个波形,挂个插件,开个混响,就什么都能了~!编曲、混音不是仅仅耍耍软件,还有更细腻的音乐感受都是因人而异的···听过有人说“某人音乐感受很好”这句话吗?···数字如何表达?····还真是D版门槛低了,看得见波形滚动了,都成了编曲、混音大师···?甚至还要塑造标准了,哈哈···一些事情啊,说起来就有点好笑了···
就算能把一楼的小红花堆齐天了,也是这个理~!最多能证明这就是一种观点的人···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5-21 03:4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