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教程] 至宿主,声卡,电源线一切玄学的大湿

( 198 )
 
[收藏]
-  第 3 页  -

1233
#31 19-5-20 20:12
yousing 发表于 19-5-20 17:34
先不说重要不重要,要不要或者有没有必要跟,就听觉判断能力上,人不同,确实是存在差别的···当然,一 ...

请推荐性价比高的线材给我试试,最近我整套设备都升级了,箱子还下重本,房间也做了声学处理。可是一些高人能听出来的音质差异我就是听不出来,现在想想我也就剩下线材没换~~

4243
#32 19-5-20 20:19
KFC 发表于 19-5-20 20:12
请推荐性价比高的线材给我试试,最近我整套设备都升级了,箱子还下重本,房间也做了声学处理。可是一些高 ...

论坛一搜大把,价位中性一点的有品质保障的进口线材基本都可以····我并不提倡非金即银,美国百通、英国范登美、日本莫噶米、加奈美、德国的索莫等等····大堆品牌可选的···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5-25 12:25 编辑

4243
#33 19-5-20 20:27
注册新号 发表于 19-5-20 20:12
我来搅和一下,我觉得可能有部分观点的分歧是出现在源头上,争论的可能根本不是一个点,才导致后来发展成两 ...

我基本上可以肯定,让一个从没在意过这方面的人,即使有人告诉他哪里有差别,他也十有八九觉得没有区别···甚至手机放音和音箱放音他只是感觉到音量差异···在他们脑海里,这就是同一首歌!这就是一个普通人该有的听感体验!就算告诉他低音,或者高音,又或者听吉他某个音,他的注意力根本无法聚焦到这一点上来,如何区分?

一个编曲作曲的人听音乐,入耳就能捕捉和声进行、复调声部、分辨乐器、音符,甚至近似的速度和精准的绝对音高(标准音记在脑子里了,可以用仪器去测,误差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个HIFI老手入耳即可听出某些音色差异、色彩变化、声音质感差异;一个普通听歌助兴的人,听到的基本都一样一样滴···,一个训练有素、具有全方位能力的人,前三者都能办到···快速的捕捉有用些信息,快歌也不怕快了,再厚的声部织体也变得更透明了···“天下功夫唯快不破”很适用!·····这也是玄学那也是玄学,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差距!

也就是说,长期定向的听觉专注和训练,可以让人的听觉具有选择性,虚化声音里不关注的声音,着重捕捉他关注的东西,主观可控的选择性失聪,比如专注于某件乐器,专注于某个声部,专注于某个声音的某个频点,专注于某种染色变化···,同样是学音乐的,有人能扒带,有人完全是乐器轰的一声就过了,再放一遍又是一轰而过,哭都哭不出来~!而学二胡的会对二胡声音更敏感,学声乐的会更关注人声····当你专注于跟一个人说话时,另一个人用同等音量叫你,你可能听不见,·等等···。对于普通人,前面专业性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最后面的日常可能有的普通人会有这种情况···区别是可控不可控,机理类似的···还有看那种3维图片,要求就聚焦点要透过图片,有人刚上手也是看不来的···

所以,普通学医的、计算机的、学美术的听起来一样,这一点都不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有经验的人告诉他们,还认为是玄学,甚至是欺骗···。有持怀疑态度、不服的,你可以随意放一首歌,挑简单一点的,把一件件乐器彻底听记或者模唱出来,试试?如果不能,却有大把乐队乐手、职业编曲人扒带,能整首所有配器扒下来,重编了拿来听,还依然会说没区别···呵呵,大条神经的玄学吗?

有些人真的需要记住,如果不是天才,一些能力只能是学习、实践得来的,是一点点练、一点点攒出来的,不是靠嘴皮子争来的,更不是靠神仙开光得来的~!别以为摸了几天软件,会录个波形,挂个插件,开个混响,就什么都能了~!编曲、混音不是仅仅耍耍软件,还有更细腻的音乐感受都是因人而异的···听过有人说“某人音乐感受很好”这句话吗?···数字如何表达?····还真是D版门槛低了,看得见波形滚动了,都成了编曲、混音大师···?甚至还要塑造标准了,哈哈···一些事情啊,说起来就有点好笑了···


就算能把一楼的小红花堆齐天了,也是这个理~!最多能证明这就是一种观点的人···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5-21 03:49 编辑

11
#34 19-5-20 21: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243
#35 19-5-20 21:28
注册新号 发表于 19-5-20 21:25
我认同你前半部分,基本跟我说的意思差不多,不过从“对于普通人,这不是与生俱来的···
”这里开始, ...

你说的熟悉其实等同于训练,只是单一的不断重复,这依然能佐证人耳的听觉是可以被训练的···训练后有一些超出常人的音质、音色、音高辨别能力是可信的···仅此···

对于虚假的招摇撞骗,利用这个现象来实现一定的目的,显然不能否定了一些事实的存在,我们可以理性判断···比如有些广告吹得离谱,我同样不会去相信···

但是以打击招摇撞骗者,就一棍子将所有听辨能力差异都打死,宁可错杀一千,也不留下一个,这合理吗?

最后说你觉得熟悉某件设备的声音就只能听辨与之有关的对比,是吗?显然,最开始可能是,但是时间长了这种训练会让人的耳朵听辨细节能力、选择听觉关注点的控制力提升,带着目的去听,就会带着目的去关注声音的差异特征,如果对比在没有熟悉的话筒参与的前提下,区分两种不同声音的能力依然会好过未训练者,但是或许他名称与声音对不上号,听得到差别是问题不大的,如果真是有区别的话。···就如,我练刀术的,练了很多年,某天上街干上了,没有刀,抓了条棍,会不会比未训练过的常人更厉害?···哈哈····

总之,米粒里能挑出芝麻,再稍微练习、适应,黄豆里面挑豌豆,也会更快一些的···同类事物有一定的相通性,各类错综复杂对比多了,可能就更敏感、更快速一些···

再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说说事儿的,2013年我在音频论坛第一次上传了我的DIY话放的声音,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跟原版有多大不同,但是一上来就有人挑出了真原版,随后我一直对比着调试,几年的调试中,我感觉到了听觉分辨能力的明显变化···。另外,我早些年学习竹笛,也是如此,开始买来各种磁带听,初学根本没办法听清楚、捕捉住每一个细节,但是几年大学毕业以后,再听当年反复听的那些乐曲,突然发现,什么都变清晰,速度也不觉得快了,伴奏乐器也能听记了,这些应该都算是亲身的实例体验了····就是这样···夸张点就像武侠片里筷子夹苍蝇,慢镜头只是为了表现捕捉速度,当你够快苍蝇就变得慢了,快歌扒带也是如此,有人能听出来,···当然我没有说一定有筷子夹苍蝇那么夸张···只是类似,所以拿来帮助理解······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5-25 16:51 编辑
观众反应

3572
#36 19-5-20 21:28
q675153663 发表于 19-5-20 16:27
染色是建立在优良品质的基础上的,如果“都”属于染色,你觉得科学?

对啊,我觉得科学啊,至于为什么自己琢磨吧。

1282
#37 19-5-20 21:50
KFC 发表于 19-5-20 20:12
请推荐性价比高的线材给我试试,最近我整套设备都升级了,箱子还下重本,房间也做了声学处理。可是一些高 ...

请淘宝搜索magicspark,成为我第一个顾客。

2583
#38 19-5-20 22:03
我们追求的,或者说别人人家专业音乐人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一点点不明显,加起来就是质的区别,比如说吉他录音多了,可是某些录音普遍得到了认可,我想这些很好的录音,正是录音师追求极限的成果。很可惜的是,我以前觉得差别不大,实际听不出好坏,这也是一种脑放,比如小时候觉得最完美的就是beyond,一切都完美了,这也是脑放的结果。由于大脑会脑补,的确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有去伪存真的态度,追求卓越的态度。不然就像我以前,录了编了很多不好的东西,也不知道差别,留下很多遗憾,我也是很后悔的,当然也因为那时候的条件所致。如今条件好了,教程也多,明显可以看出技术进步,音质提升,特别是数字音乐音质提升,可是却又觉得这都是伪科学?我觉得并不合适。我特别记得我犯过的错误,就是有人宣传,几米内线材,插头影响不大,到现在我能感受到音质差别可以说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多花几百块,音质可以上一层楼。

2689
#39 19-5-20 22:13
我代表科学消灭你们这些渣渣飞,把你们屋里堆的那些东西都交到我这里来!!!我是灭玄大使!!

2689
#40 19-5-20 22:18
黄黄 发表于 19-5-20 22:03
我们追求的,或者说别人人家专业音乐人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一点点不明显,加起来就是质的区别,比如说吉他录 ...

你别再说了!!再说用数据打败你!!!

1233
#41 19-5-20 22:20
yousing 发表于 19-5-20 20:19
论坛一搜大把,价位中性一点的进口线材基本都可以····我并不提倡非金即银,美国百通、英国范登美、日 ...

秋叶原可以吗?
观众反应
:不,我用来当扎绳的就是这货···

2583
#42 19-5-20 22:24
KFC 发表于 19-5-20 22:20
秋叶原可以吗?

提倡使用专业的线材,也就是百通等,秋叶原似乎不可取,但是实际我个人使用下来,秋叶原比一般的杂牌要好一点。现在淘宝买(不过我觉得判断真假是个难事),一米可称专业线材的也就10到一两百,头子纽崔可几十块,花个千把块,几千块基本的线也就齐了,但是国内真假难辨,让人头疼。 本帖最后由 黄黄 于 19-5-20 22:28 编辑

2583
#43 19-5-20 22:26
huanghua521125 发表于 19-5-20 22:18
你别再说了!!再说用数据打败你!!!

如果数据显示确实是那样,没有差别,虽然我觉得有时候和自己经验相驳,有点难以接受,但我觉得还是相信数据的好。

4243
#44 19-5-20 22:27
KFC 发表于 19-5-20 22:20
秋叶原可以吗?

当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是如果心中只是抱有巨大提升的幻象,认为换线了就搞定一切,多数会失落,这只不过是诸多环节中应该稍稍注意的一环···设备的本身品质、个人能力、听觉评价观要跟上,平衡感要确立,什么样的声音更好要有大致标准,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

千万不要谈及什么就关注什么,整体要有一个大局观,轻重观,只有一切都处理平衡得当了,才是真的好···,我就知道有人买了台4万多的设备,之前兴致勃勃,收到一试,就话语不多了···原因就是上面说的那些综合基础能力都不具备···即使这机子真好,他也就不会觉得好。····有些菜鸟钱多啥都买,然后啥都卖,就是这个意思···
本帖最后由 yousing 于 19-5-22 12:16 编辑

3477
#45 19-5-20 22:32
南宫浩 发表于 19-5-20 10:41
“一首好听的歌曲放在你认为好的缩主上听  ,然后再拿到你觉的不行的像酷狗音乐上放请问变难听了吗?”

...

ASIO的作用是降低了延迟,和“音质”没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