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别动不动就节外生枝,晚辈从头到尾一直在说混音的事儿,怎么到您的脑海中就变成了否定您这个人了?晚辈在论坛里发言一直都是就事论事,请您不要胡思乱想。
流行歌曲的乐器声部比例,您随便找一首商业作品听一下,就算再怎么不理解这种风格,依葫芦画瓢总能模仿一下吧?您混的两个版本中,第一版的比例比第二版要合适一些,第二版的bass和鼓组都巨大无比,木吉他几乎听不见,人声也明显过大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对比商业作品自检发现问题的。请您看清事实,不要用“每个人理解不同,属于艺术范畴”这种政治正确的话来自欺欺人,我自己的练手混音每一版各声部的比例都不同,但不至于畸形。虽然音量比例不是数学公式,没有固定的套路,但就算每个阶段的技术、理解、审美再怎么改变,这类风格的音量比例的浮动范围不会夸张到独树一帜的程度。
如果只是因为您个人喜欢这样混,那是您对混音口味的喜好,晚辈不会说什么,但您不要避重就轻把给小白留言的事儿糊弄过去,我所质疑的是当年混音技术没过关,对平衡的理解也不明了的您在让人家花钱跟您学的事儿。所以才建议您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最好重混一版call on me或者拿别的您会混的分轨混音证明一下自己。
小弟多嘴一句,混音的基本要求就是声场和各声部间音量比例的平衡,接着才是音色、效果、个性化设计的工作,至于您喜欢追求刺激舍弃常规的平衡,那是您的口味,随您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