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制作/创作 吉他 扩声技术 视频技术 作品展示 生活 信息 更多... | 音频应用专卖店

中国组曲作完(此新疆民歌将会很流行)

( 227 )
 
[收藏]
-  第 4 页  -

1285
#46 08-1-7 03:09
原帖由 小非非 于 2008-1-7 02:56 发表
“不看谱分析是很难辨别一首复调作品的质量的。”

这句写的好啊,概括了abada您的心声 请允许我换一句话来表述一下我理解中您这句话的意思:“abada笔下的复调作品是用来看的,用来听是无法体会到其中 ...


为什么说读乐谱细部如此重要? 因为独奏者在慢练曲子的时候,一切细部的瑕疵和精巧都会显露  而这时, 反复的慢练、推敲, 和声音响细节就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巴赫的音乐的伟大,相对其同时代其他作曲家,细节的质量非常关键。初听的话,那个时代的很多作曲家风格都是相近的。但古典艺术的关键在细节。

复调技术是为细节的精巧和经得起推敲服务的。  如果不看谱,需要反复听,才能辨别;而有了谱子,便容易根据专业依据很快判定细节问题了。

1689
#47 08-1-7 03:17
按你这么说音乐不是靠耳朵来分析其好坏的的,而是用眼睛来分析了?

慢练????
一个美女用,用显微镜来看她的脸,皮肤也是吓人的难看。
但是你能说这个美女是丑女么?

[ 本帖最后由 小崔 于 08-1-7 03:20 编辑 ]
观众反应
:所以演奏家私下喜爱巴赫比常人多的多

1285
#48 08-1-7 03:19
我年轻的时候拜访很多作曲教授,说请听一下我的音乐,很多都说:不听,把谱子拿来看看。
我后来非常理解。
听觉-智力上的快感,与听觉-情绪的快感,很不同。
有些人胆汁多,脑汁少,就爱听浪漫派;反之,另外一种人可能爱听另外一种音乐。

1285
#49 08-1-7 03:21
当然靠耳朵来分析其好坏的,但耳听需要很高的听力、花很多时间辨别细节问题(细节完美才耐听)。

由于专业知识经验,可以靠看谱,节省时间地 辨别细节问题

1689
#50 08-1-7 03:24
莫扎特属于什么派?他好像是最伟大之列的作曲家里面用复调技术最少的一个了吧?
但他一样是最伟大的作曲家。
赋格只是一种音乐技术而已,非要说这种技术就最好就陷入极端了。

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Zhi,再来看看中国音乐,哪里有什么和声复调?就算复调也顶多支声复调。
观众反应
:我没阻拦你开贴搞莫扎特啊

1285
#51 08-1-7 03:26
职业音乐家,可以清楚地分辨什么人喜欢什么音乐。

我做广告音乐N年,太知道什么人喜欢什么了。

有一种音乐,要满足能演奏乐器的演奏者独自欣赏的需要,这样其听觉细节就非常重要。

比如,4声部复调里出现个平行8度,偶尔听没什么,但弹奏者练习的时候,会显得格外突出和刺耳,大大降低艺术质量。

1708
#52 08-1-7 03:27
原帖由 abada 于 08-1-7 03:19 发表
我年轻的时候拜访很多作曲教授,说请听一下我的音乐,很多都说:不听,把谱子拿来看看。
我后来非常理解。
听觉-智力上的快感,与听觉-情绪的快感,很不同。
有些人胆汁多,脑汁少,就爱听浪漫派;反之,另外 ...

正所谓什么师傅出什么徒弟

学院派为什么在当代不受欢迎,恐怕这些教授脱不了干系~~并不是他们水平不高,而是他们无法把自己的艺术修养造福于群众,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孤芳自赏。楼主成功地继承了学院派这一光荣传统, 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学院派后继有人!鼓掌鼓掌
观众反应
:音乐都是用来看的,能好得了么

1689
#53 08-1-7 03:33
原帖由 abada 于 08-1-7 03:26 发表
职业音乐家,可以清楚地分辨什么人喜欢什么音乐。

我做广告音乐N年,太知道什么人喜欢什么了。

有一种音乐,要满足能演奏乐器的演奏者独自欣赏的需要,这样其听觉细节就非常重要。

比如,4声部复调里出 ...

出现平行5,8度不好的原因在于削弱了声部的独立性,使得从4个声部突然变成三个声部了。
其实这也没啥,太屈于形式,太多羁绊,艺术就毫无创造性了。

复调音乐让我想起来孔子周游各国极力推崇的“复周礼了,,,,,”
观众反应
:我们讨论这些曲子的技术细节 免谈人生忠告

1285
#54 08-1-7 03:35
原帖由 小非非 于 2008-1-7 03:27 发表

正所谓什么师傅出什么徒弟

学院派为什么在当代不受欢迎,恐怕这些教授脱不了干系~~并不是他们水平不高,而是他们无法把自己的艺术修养造福于群众,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孤芳自赏。楼主成功地继 ...


20世纪大作曲家亨德密特  写有〈调性游戏--前奏曲与赋格〉被广泛研究 。他说:音乐绝不仅是不学无术者的消遣。

现代She会,涌现了大量的古典吉他高手,他们对乐曲细节的需求,逐步地,比只听不弹的人要高。

他们是买了昂贵的古典吉他,在家弹给自己和小圈子听的。这种人越来越多。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孤芳自赏的人,逐渐在成为大圈子。

那些忽悠大众的东西,不是任何时候都灵。

2718
#55 08-1-7 03:38
没的语言!!只有路过!!

1285
#56 08-1-7 03:40

看看古典吉他手们问我要谱弹的热情吧!


1689
#57 08-1-7 03:41
音乐最终还是由听众来裁判,不是我说好就是好,也不是你说好就是好。
啥时候您的曲子被收录到30年后的《中国钢琴名曲50首》里面,被当成象《牧童短笛》那样的考级曲目的时候您就是元老是大师了。
我等着那一天到来。

1708
#58 08-1-7 03:41

回复 #54 abada 的帖子

忽悠大众=盲目降低自身水准而屈从于大众的欣赏水平
孤芳自赏=盲目抬高自身而脱离群众

两者都是极端的,盲目的。能够在这两者中间找到平衡点才能伟大。。。。小圈子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逐渐成为大圈子”的,也许就越变越小了

以您的技术,以您的水平,我相信您做得到……但是如果您坚持目前的观点,我就不那么相信了……站在高处,有时候可能往下看看感觉会更好……

[ 本帖最后由 小非非 于 08-1-7 03:44 编辑 ]

1689
#59 08-1-7 03:43
另外,楼主复调这么厉害,能不能把《丁香花》改成复调的曲子啊?
观众反应
:不熟不知是哪首 请发MIDI旋律吧

1285
#60 08-1-7 03:56
原帖由 小崔 于 2008-1-7 03:41 发表
音乐最终还是由听众来裁判,不是我说好就是好,也不是你说好就是好。
啥时候您的曲子被收录到30年后的《中国钢琴名曲50首》里面,被当成象《牧童短笛》那样的考级曲目的时候您就是元老是大师了。
我等着那一天 ...


中国钢琴名曲50首,国际上真有人弹吗?

中国作曲家以往的调性赋格,转调不够,还有(多声部时)两端声部完全协和音程过多  所以信息量小,有缺乏深度之嫌。所以 ,大都是以儿童曲或童趣的方式出现。

除了〈牧童短笛〉, 还有马辉教授的〈新疆音乐风--少年钢琴组曲〉,出版书上由杜铭心作序,给予较高评价。这是我帮马辉教授上传的MIDI

http://www.kunstderfuge.com/_/ma_suite_of_xinjiang_polyphonic_style_%28c%29ma.mid


国际上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几个访华的,很早在听了我的音乐后要谱子。 只是我时间不多而且也懒得把古典吉他音乐整理成规范的谱子,压了一堆。

国内就更不用说了, 四川音乐学院的古典吉他教授许宝前段时间见了还要我题献他作品。

[ 本帖最后由 abada 于 08-1-7 04:0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