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都说了很多作品有点,我就简单说点不足,希望和楼主共同探讨进步。
1:弦乐的AUTOMATION做得很细腻,但感觉部分线条的变化有点过头了,产生了一些抽搐感,形成了另一种“假”。乐器的真实感在于演奏感,如果真实演奏不是这么拉的,那就是假了。通常是表现力不如真实演奏,而楼主的部分片段表现力超过真实演奏。2:LASS的问题。LASS的群奏感相当得差,因而乐队的空间感不太好。简单来说就是“拍脸”。楼主通过混音尝试解决,但不够理想。
3:作品缺少一些踏板音色层和高音镶边层,从而导致空间感和整体性进一步下降。乐曲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管弦乐配置的室内乐感。
4:铜管音色的声场与弦乐声场有错层。虽然各自听起来音质都很好,但无法融合。这是软音源组合使用的硬伤——单听都好,合起来就让人抓狂。同时,“拍脸”问题依然存在。
5:混音部分。声场宽度略小;纵深层次不够;5K以上需要做点均衡提升来增加空气感和泛音。不过,这些问题其实和问题2-4有直接关系。